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6200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3:50
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包括,整地:选择半干旱区建筑物北面背阴处地段,进行土壤平整和翻耕,去除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碎石,杂物;沙土铺底:使用沙土铺设于地表面;铺设石板:在沙土表面铺设石板,按照品字形间隔铺设;可满足半干旱区城市建筑物北侧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种子自然萌发生长,土壤种子库包含乔木白榆,草本植物紫花地丁、灰绿藜、异苞滨藜、白车轴草、早熟禾、黑麦草、紫苜蓿等本地乡土物种。石板保水防蒸发并产生地表径流,石板间隙截蓄自然降水与石板面产生的地表径流,石板间隙的沙土渗水量可以有效满足乔木草本植物的生长,增加生长量,提高植被覆盖度,丰富物种多样性。并且不用灌溉,成本低廉。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Irrigation-free Vegetation on the North Side of Buildings in Semi-arid Region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No-irrigation vegetation on the north side of buildings in semi-arid area. Including: land preparation: select the shady area on the north side of buildings in semi-arid area, carry out soil leveling and tillage, remove debris and debris that affect plant growth in soil; sand paving: laying sand on the surface; paving stone slab: laying stone slab on the surface of sand, laying according to the zigzag interval; satisfying plant species in soil seed bank on the north side of urban buildings in semi-arid area Seeds germinate and grow naturally. Soil seed bank includes native species such as elm, herbaceous plant Alnus officinalis, Chenopodium glaucum, Chenopodium isobracteatum, Trifolium repens, Poa pratensis, ryegrass, alfalfa and so on. Stone slab retains water, prevents evaporation and produces surface runoff. Stone slab gap intercepts natural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runoff generated by stone slab surface. Sandy soil seepage in stone slab gap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growth of arbor and herbaceous plants, increase growth, improv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enrich species diversity. And no irrigation,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干旱区城市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半干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0%,该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度严重不足,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植被建设是半干旱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乌鲁木齐市处于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23.5℃,极端最高气温40.5℃;冬季寒冷,其1月平均气温-14.6℃,极端最低气温-32.6℃;昼夜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仅220mm,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达2300mm,干燥度约为2;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约2500~3000h,无霜期约150~190d。然而水分作为植被生长的必要条件,半干旱区缺水已是既定事实,而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就显得尤为重要。降水与植物生长供需时间上存在错位,难以保证植被始终处于适宜的水分环境,需要采取保水蓄水集水的调控措施,就地入渗,就地拦蓄,把有限的降水充分利用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植物生长发育受自然界光、水、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建筑物的遮荫作用直接影响光因子。光不仅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还能为植物生理生化反应提供信号。遮荫降低了达到地表的太阳总辐射量,相应地也降低了地、气温及相对湿度。遮荫可明显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尤其对土壤和冠层的温度、湿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营养物质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重新分配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最终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在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免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建设植被,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整地:选择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背阴处地段,进行土壤平整和翻耕,去除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碎石,杂物;沙土铺底:使用沙土铺设于地表面;铺设石板:在沙土表面铺设石板,按照品字形间隔铺设;植物物种选择:石板缝隙中的土壤种子库里不含白榆、乡土草本物种时,需采取补播措施。优选的,平整和翻耕至25~35cm。优选的,所述铺设沙土至5cm。优选的,所述石板的大小为50cm*50cm,厚度为5cm。优选的,所述石板间隔为5-8cm。优选的,所述植物物种选择中,土壤种子库包含本地乡土物种:乔木白榆(Ulmuspumila),草本植物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灰绿藜(Chenopodiumglaucum)、异苞滨藜(Atriplexmicrantha)、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早熟禾(Poaannua)、黑麦草(Loliumperenne)、紫苜蓿(Medicagosativa)。优选的,该方法可满足半干旱区城市建筑物北侧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种子自然萌发生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半干旱地区进行植被建设,石板保水防蒸发并产生地表径流,石板间隙截蓄自然降水与石板面产生的地表径流,石板间隙的沙土渗水量可以有效满足乔木草本植物的生长,增加生长量,提高植被覆盖度,丰富物种多样性。并且不用灌溉,成本低廉。只需要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以及建筑物北侧的遮荫作用改变植物生长环境,就能实现在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的植被建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建筑物北侧覆石板、建筑物东西侧覆石板和建筑物北侧未覆石板的群落盖度的柱状图;图2是建筑物北侧覆石板、建筑物东西侧覆石板和建筑物北侧未覆石板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的柱状图;图3是建筑物北侧覆石板、建筑物东西侧覆石板和建筑物北侧未覆石板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柱状图;图4是建筑物北侧覆石板、建筑物东西侧覆石板和建筑物北侧未覆石板的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柱状图。图5是方砖铺设位置示意图。图6是方砖铺设相对位置图。图7是地形处理土壤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2014年,在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五层建筑楼的建筑物北侧区域设置试验区(N43°48′43″E87°34′02″),面积700m2。整地:选择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五层建筑楼北侧地段,进行土壤平整和翻耕,去除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碎石,杂物,平整和翻耕种植土厚度为25-35cm;沙土铺底:使用80%的沙和20%的黏土混合而成的沙土铺设于地表面,铺设沙土至5cm;铺设石板:在沙土表面铺设石板,按照品字形间隔铺设,其中石板为50cm*50cm,厚度为5cm,石板之间的间隔为5-8;以上条件可满足半干旱区城市建筑物北侧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种子自然萌发生长,土壤种子库包含乔木白榆(Ulmuspumila),草本植物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灰绿藜(Chenopodiumglaucum)、异苞滨藜(Atriplexmicrantha)、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早熟禾(Poaannua)、黑麦草(Loliumperenne)、紫苜蓿(Medicagosativa)等本地乡土物种。对照组1:2014年,在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五层建筑楼东西侧区域设置试验区(N43°48′43″E87°34′02″),整地、沙土铺底、铺设石板方法均相同。对照组2:在新疆农业大学18号公寓六层建筑楼建筑物北侧未覆石板区域设置试验区(N43°49′04″E87°34′00″)。结果2018年7月,植被建设四年试验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建筑物北侧覆石板区域的植物有15种,隶属10科15属,包括乔木、草本两种植被群落,其中乔木类白榆1种,其它均为草本类,出现频度最高的草本植物是紫花地丁。建筑物东西侧覆石板区域的植物有7种,隶属5科7属,均为草本类,出现频度最高的是灰绿藜。建筑物北侧未覆石板区域的植物有12种,隶属6科11属,均为草本类,出现频度最高的是乌头荠。群落结构可以通过总盖度来反映。如图1-7所示,建筑物北侧覆石板、建筑物东西侧覆石板、建筑物北侧未覆石板的群落盖度分别为80%,17%和49%,建筑物北侧覆石板区域的群落盖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的群落盖度(P<0.05)。建筑物北侧覆石板区域的乔木白榆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冠幅大,增加了植被覆盖度,起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也是半干旱区最适生的树种之一。建筑物东西侧覆石板、建筑物北侧未覆石板的植被均为草本类。草本层植被主要是一年生的短生植物(如乌头荠、萹蓄),以及多年生的短生季植物(如黑麦草、白车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整地:选择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背阴处地段,进行土壤平整和翻耕,去除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碎石,杂物;沙土铺底:使用沙土铺设于地表面;铺设石板:在沙土表面铺设石板,按照品字形间隔铺设;植物物种选择:石板缝隙中的土壤种子库里不含白榆、乡土草本物种时,需采取补播措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整地:选择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背阴处地段,进行土壤平整和翻耕,去除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碎石,杂物;沙土铺底:使用沙土铺设于地表面;铺设石板:在沙土表面铺设石板,按照品字形间隔铺设;植物物种选择:石板缝隙中的土壤种子库里不含白榆、乡土草本物种时,需采取补播措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平整和翻耕至25~3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旱区建筑物北侧绿地免灌植被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沙土至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成周静田曼魏岩郭瑞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