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5970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包括夹持座、连接板和夹紧模块,夹持座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中间设置有钻杆通孔,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夹紧模块,夹紧模块包括活塞筒、活塞、夹持块和端盖,活塞筒中间部分为空心结构且中间部分两侧设置有方形开口,活塞筒两端设置有与活塞相适配的空腔,活塞筒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活塞,两个活塞的内端分别连接有夹持块,活塞筒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活塞筒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两个端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油孔和第四进油孔;总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装卸快捷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

An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for drill pipes for horizontal drilling ri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for drill pipes for horizontal drilling rigs, which comprises a clamping seat, a connecting plate and a clamping module. A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clamping seat, a drill pipe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a clamping module is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clamping module includes a piston barrel, a piston, a clamping block and an end cove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iston barrel is hollow structure and the middle part is hollow. There are square openings on both sides, cavity matching with piston at both ends of piston barrel, piston in the cavity at both ends of piston barrel, clamping blocks at the inner ends of two pistons, end caps at both ends of piston barrel, first and second oil intake holes on the side of piston barrel, and third and fourth oil intake holes on the two end caps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and stable loading and unloading, high automation, high safety and saving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钻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
技术介绍
钻机广泛用于地质资料的勘探,现有技术的钻机在装卸钻杆时,都是手工操作,不具备自动更换钻杆的功能,特别是在卸钻杆时,要将两节通过螺纹连接的钻杆卸开,用手工通过扳手拆卸,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装卸快捷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节省人力物力的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包括夹持座、连接板和夹紧模块,其中,所述夹持座顶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间设置有钻杆通孔,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夹紧模块,所述夹紧模块包括活塞筒、活塞、夹持块和端盖,所述活塞筒整体为大致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活塞筒中间部分为空心结构且中间部分两侧设置有方形开口,所述活塞筒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活塞相适配的空腔,所述活塞筒两端的空腔和中间的空心部分相连通,所述活塞筒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所述活塞,两个所述活塞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夹持块,所述活塞筒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所述活塞筒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两个所述端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油孔和第四进油孔。所述夹持座底端为弧形的夹持箍,所述夹持箍的两端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夹持箍上方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顶端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顶盖的直边处还开有半圆形开口。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板和顶盖通过安装孔和所述顶盖上的螺栓孔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塞剖面为大致的T字型结构,所述活塞的小头端的两侧设置有V字型卡槽,所述活塞的大头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为盲孔。所述夹持块整体为方块型结构,所述夹持块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活塞的V字型卡槽相对应的卡接口,所述夹持块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口,所述夹持口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活塞筒和端盖之间以及活塞和活塞筒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所述第三进油孔和第四进油孔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夹持座的设置将整个装置固定在钻机上,通过在活塞筒内设置活塞,在活塞筒内设置有与活塞油腔配合的通油口和通油通道,采用高压油推动活塞的移动,而在活塞上卡接有夹持块,通过活塞的移动带动夹持块的移动,从而实现对钻杆的夹紧和松放;总的,本技术具有装卸快捷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夹持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夹紧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夹紧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夹紧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活塞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活塞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活塞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夹持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持座11、夹持箍12、安装耳13、弧形板14、顶盖15、半圆形开口2、连接板21、钻杆通孔3、夹紧模块31、活塞筒311、第一进油孔312、第二进油孔32、活塞321、V字形卡槽322、螺纹孔33、夹持块331、卡接口332、夹持口34、端盖341、第三进油孔342、第四进油孔4、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包括夹持座1、连接板2和夹紧模块3。其中,如图1所示,夹持座1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中间设置有钻杆通孔21,连接板2上固定设置有夹紧模块3。其中,如图3所示,夹持座1整体为大致的空心半圆柱状结构,夹持座1底端为弧形的夹持箍11,夹持箍11的两端设置有安装耳12,夹持箍11上方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3,弧形板13顶端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顶盖14,顶盖14上设置有螺栓孔,该螺栓孔为带有内螺纹的盲孔,顶盖14的直边处还开有半圆形开口15,将两个夹持座1通过安装耳12固定在一起,由两个半圆形开口15组成的圆形开口可用于钻杆通过。其中,如图1、图4所示,连接板2为圆形板状结构,连接板2中间设有的钻杆通孔21可供钻杆通过,在连接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板2和顶盖14通过安装孔和顶盖14上的螺栓孔连接在一起。其中,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夹紧模块3包括活塞筒31、活塞32、夹持块33和端盖34,在活塞筒31和端盖34之间以及活塞32和活塞筒3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4。其中,如图9、图10所示,活塞筒31整体为大致的圆柱状结构,活塞筒31中间部分为空心结构且中间部分两侧设置有方形开口,活塞筒31两端设置有与活塞32相适配的空腔,活塞筒31两端的空腔和中间的空心部分相连通,活塞筒31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活塞32,两个活塞32的内端分别连接有夹持块33,活塞筒31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34。其中,在端盖34和活塞筒31上还分别设置有进油孔,在活塞筒31两端空腔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两个端盖34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其中,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外部之间通过油管连接后共同接通进油管,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外部之间通过油管连接后共同接通进油管,这样可以实现两个夹持块33同步进行运动,实现夹紧和松放。其中,如图11所示,活塞32剖面为大致的T字型结构,活塞32的小头端的两侧设置有V字型卡槽321,活塞32的大头端设置有螺纹孔322,且螺纹孔322为盲孔,螺纹孔322的设置,可方便活塞32在活塞筒31内的装卸,在具体安装实施时,活塞32的带有V字型卡槽321的一端位于活塞筒31的内侧。其中,如图14所示,夹持块33整体为方块型结构,夹持块33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活塞32的V字型卡槽321相对应的卡接口331,夹持块33的另一侧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口332,夹持口332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本技术具体实施时,两个夹持座1通过安装耳12固定在卧式钻机卡盘外壁上,夹持座1上固定设置连接板2,连接板2上固定设置夹紧模块3,夹紧模块3位于卡盘上方,工作时,外接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站、液压阀和油管等,高压油通过进油口进入活塞筒31内的活塞油腔,使得活塞油腔中充满高压油,在需要夹紧钻杆时,从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进油,此时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回油,推动活塞32向前移动,活塞32推动夹持块33进行移动,夹紧钻杆;在需要松开钻杆时,从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进油,此时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回油,推动活塞32向后移动,活塞32带动夹持块33进行移动,松开钻杆,实现钻杆的取放。其中,当钻杆运行至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座(1)、连接板(2)和夹紧模块(3),其中,所述夹持座(1)顶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中间设置有钻杆通孔(21),所述连接板(2)上固定设置有所述夹紧模块(3),所述夹紧模块(3)包括活塞筒(31)、活塞(32)、夹持块(33)和端盖(34),所述活塞筒(31)整体为大致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活塞筒(31)中间部分为空心结构且中间部分两侧设置有方形开口,所述活塞筒(31)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活塞(32)相适配的空腔,所述活塞筒(31)两端的空腔和中间的空心部分相连通,所述活塞筒(31)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所述活塞(32),两个所述活塞(32)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夹持块(33),所述活塞筒(31)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34),所述活塞筒(31)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两个所述端盖(34)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座(1)、连接板(2)和夹紧模块(3),其中,所述夹持座(1)顶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中间设置有钻杆通孔(21),所述连接板(2)上固定设置有所述夹紧模块(3),所述夹紧模块(3)包括活塞筒(31)、活塞(32)、夹持块(33)和端盖(34),所述活塞筒(31)整体为大致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活塞筒(31)中间部分为空心结构且中间部分两侧设置有方形开口,所述活塞筒(31)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活塞(32)相适配的空腔,所述活塞筒(31)两端的空腔和中间的空心部分相连通,所述活塞筒(31)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所述活塞(32),两个所述活塞(32)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夹持块(33),所述活塞筒(31)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34),所述活塞筒(31)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两个所述端盖(34)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1)底端为弧形的夹持箍(11),所述夹持箍(11)的两端设置有安装耳(12),所述夹持箍(11)上方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3),所述弧形板(13)顶端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顶盖(14),所述顶盖(14)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顶盖(14)的直边处还开有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建伟杜帅伟杨延昭刘付领卢勇
申请(专利权)人:襄城伟业智能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