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877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所述防差异沉降结构置于路面下,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路床回填料、第一土工格栅,第二路床回填料、第二土工格栅、路基基础;在靠近路基基础斜边边缘处设有台阶,在台阶与路基基础斜边边缘之间设有路堤回填料;在路面与自然地面线之间设有排水边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避免路基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Prevention Structure of Filling and Excavation Junction Section of Mountain Highw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differential settlement structure at the filling-excavation junction section of mountain highway, which is placed under the pavement, comprising the first roadbed backfilling, the first geogrid, the second roadbed backfilling, the second geogrid and the roadbed foundation, which are arranged in turn from top to bottom; a step is arranged near the slope edge of the roadbed foundation, and the step and the roadbed foundation are inclined. There are embankment backfilling between the edges and drainage ditches between the pavement and the natural ground lin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excessive uneven settlement of subgr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路面防沉降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猛,随着平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饱和,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重点逐渐向中西部等多山地区转移。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路基工程竣工后容易发生差异沉降。路基的差异沉降是导致路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大的路基差异沉降使得路面结构发生开裂破坏、错台等病害,直接影响路面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道路选线受限制因素较多,使得山区公路高填路基在山区公路施工中占有较大比例,高填土石路基是造成山区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的重要因素,而且,半填半挖路基及路基填挖结合部最容易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路面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该结构能有效避免路基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所述防差异沉降结构置于路面下,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路床回填料、第一土工格栅,第二路床回填料、第二土工格栅、路基基础;在靠近路基基础斜边边缘处设有台阶,在台阶与路基基础斜边边缘之间设有路堤回填料;在路面与自然地面线之间设有排水边沟。按上述方案,所述台阶宽2m,内倾坡度为2%~4%,台阶高度视原地面高度确定,以确保路基基础的稳定性。按上述方案,第一土工格栅通过U形锚钉固定在第二路床回填料上,第二土工格栅通过U形锚钉固定在路基基础上;所述U形锚钉有多个,且间隔1.5m~2.0m设置;通过设置U形锚钉,能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路床回填料为良性土或石屑,厚度为50cm,分层压实,压实度达到95%;所述第一路床回填料为良性土或石屑,其厚度为30cm,分层压实,压实度达到95%;第一土工格栅、第二土工格栅采用双向聚酯土工格栅GSZ80/PET,延伸率≤10%,焊接点剥离力≥30N;第一土工格栅、第二土工格栅的铺设长度为路面宽度B(m),同一层土工格栅搭接长度不小于40cm;该结构能有效避免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按上述方案,第一土工格栅、第二土工格栅上分别依次设有复合土工膜、反滤土工布,复合土工膜的指标不低于JT/T518-2004中有关M1/PP(PE)的要求;反滤土工布的指标不低于JT/T519-2004中有关FNG-PP-300的要求。按上述方案,所述U形锚钉的两个锚脚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m,每根锚脚的长度大于50cm。按上述方案,所述路基基础斜边陡于1:2.5。当路基基础(挖方区)为土质或软质岩石时,应对挖方区路床范围内不符合要求的土质或软质岩石进行超挖,超挖至路床底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土工格栅对路床回填料提供了较大的侧向约束作用,格网侧壁对填料产生了向上的摩擦支承力,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大弯拉刚度与抗剪强度的复合体,避免路基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使路面结构更加稳定;采用土工格栅、路床回填料等,能隔离应力和位移的传递,从而实现柔性过渡并协调半填半挖路基顶面的沉降;土工格栅对局部荷载具有网兜效应,使荷载的分布更为均匀;土工格栅减小了土中的竖向应力和剪应力,从而达到消除路基不均匀沉降,增强路基稳定性;采用台阶、土工格栅,能有效避免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不会造成的路面过早的破坏,提高山区公路的运行舒适度,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土工格栅、第二土工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U形锚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路面,2、路基基础,3、第一路床回填料,4、第一土工格栅,5、第二路床回填料,6、第二土工格栅,7、台阶,8、路堤回填料,9、排水边沟,10、U形锚钉,11、用地界碑,12、路基基础斜边边缘,13、自然地面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置于路面1下,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路床回填料3、第一土工格栅4,第二路床回填料5、第二土工格栅6、路基基础2。第一路床回填料3为良性土或石屑,其厚度为30cm,分层压实,压实度达到95%;第二路床回填料5为良性土或石屑,厚度为50cm,分层压实,压实度达到95%;第一土工格栅4通过间隔为1.6m的多个U形锚钉10固定在第二路床回填料5上;第二土工格栅6通过间隔为1.7m的多个U形锚钉10固定在路基基础2上,且第一土工格栅4、第二土工格栅6采用双向聚酯土工格栅GSZ80/PET,延伸率≤10%,焊接点剥离力≥30N;第一土工格栅4、第二土工格栅6的铺设长度为路面宽度B(m),同一层土工格栅搭接长度均不小于40cm。在靠近路基基础斜边边缘12处设有宽为2m,内倾坡度为2%~4%的台阶7,在台阶7与路基基础斜边边缘12之间设有路堤回填料8,基基础斜边边缘12靠近用地界碑11;在路面1与自然地面线13之间设有排水边沟9。为了达到良好的防不均匀沉降效果,可采用两个锚脚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m,每根锚脚的长度大于50cm的U形锚钉10。本市实施中,为了达到良好的防不均匀沉降效果,路基基础斜边陡于1:2.5。施工步骤为:挖台阶将路基基础斜边边缘12坡面的植被、松土等用推土机或挖掘机清理干净;在坡面上沿横向开挖台阶,台阶的宽度根据其地形情况挖成宽2m,坡脚附近为2~2.5m,并做成2%~4%的内倾横坡;填方压实挖方区超挖至路床底,填方区从基底按照要求进行填筑,并分层压实,台阶内侧重型压路机碾压不到部分,须采用小型振动夯机夯压密实;铺第二土工格栅在路基基础上按设计路基宽度满铺第二土工格栅,第二土工格栅的纵轴向应力与主要受力方向(即路堤横断面方向)一致;第二土工格栅沿纵轴向不宜设接头缝,如避不开,搭接长度不宜小于40cm,并用U型锚钉固定牢固;第二土工格栅应铺设平顺无扭曲,与下层密贴好;连接、固定第二土工格栅先将铺设在挖方段的端部锚牢,然后展开至设计的填方段处,将第二土工格栅张拉紧,使之产生2%~4%的伸长;第二土工格栅沿横轴向(非主要受力方向)的接缝采用塑料带绑扎,无搭接要求,绑扎间距1.0m;铺好的第二土工格栅每隔1.5m~2.0m用U形锚钉(钢筋弯成)固定于地面,U形锚钉的间距不大于1m,其长度大于50cm,以使铺好的第二土工格栅平顺并与地面密贴。回填第二路床回填料铺好的第二土工格栅应及时回填覆盖防止日晒老化,回填第二路床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碾压层距的一半;回填时,车辆不得直接在铺好的格网上行走;填土顺序应先填土工格网两端,并形成纵向站台或交通道,然后再依次扩大;回填料找平第二路床回填料的表面应用机械或人工找平,局部高差不大于5cm;碾压顺序先由两端向路堤中心碾压,严禁出现反向顺序,压路机应顺路堤纵向行驶,严禁出现横向行驶碾压;每个碾压层应抽检压实度,一般要求压实度在95%以上;将第二路床回填料回填至第二土工格栅上部50cm时,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所述防差异沉降结构置于路面下,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路床回填料、第一土工格栅,第二路床回填料、第二土工格栅、路基基础;在靠近路基基础斜边边缘处设有台阶,在台阶与路基基础斜边边缘之间设有路堤回填料;在路面与自然地面线之间设有排水边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所述防差异沉降结构置于路面下,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路床回填料、第一土工格栅,第二路床回填料、第二土工格栅、路基基础;在靠近路基基础斜边边缘处设有台阶,在台阶与路基基础斜边边缘之间设有路堤回填料;在路面与自然地面线之间设有排水边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宽2m,内倾坡度为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土工格栅通过U形锚钉固定在第二路床回填料上,第二土工格栅通过U形锚钉固定在路基基础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床回填料为良性土或石屑,厚度为50cm,其压实度达到9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乾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