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忠亮专利>正文

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578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导流装置,包括端部循环上壳体和端部循环下壳体,端部循环下壳体与端部循环上壳体密封连接,端部循环下壳体设有若干连接孔,端部循环上壳体设有导液口,且端部循环上壳体内部设有连通连接孔和导液口的导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流装置,通过设有连通连接孔和导液口的导液槽,在减少了进液管道的情况下使溶液均匀地流入各个连接有其他机械部件的连接孔;通过增加设有第一凸起圆环、第二凸起圆环和第三凸起圆环,使导液槽各处的溶液的压力相等,便于溶液均匀地流入各个连接有其他机械部件的连接孔。

Diver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ver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end-cycle upper shell and an end-cycle lower shell. The end-cycle lower shell is sea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end-cycle upper shell. The end-cycle low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connecting holes, the end-cycle upp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diversion port, and the end-cycle upp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ole and a liquid diversion groove inside the end-cycle upper shell. The divers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solution flow evenly into the connecting holes connect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by means of a diversion groove with a connecting connecting connecting hole and a diversion nozz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ucing the intake pipeline; by adding a first convex ring, a second convex ring and a third convex ring, the pressure of the solution in all parts of the diversion groove is equal,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solution to flow evenly into the diversion groove. Each connection has connection holes for other mechanical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导流装置的作用控制引导溶液流动的方向,从而减少进水管道的数量,并使溶液均匀流向连接有其他机械部件的连接孔。但现有的导流装置的导流槽设计不合理,对溶液的引导效果差,使得需要引导的溶液难以均匀地流入各个连接有其他机械部件的连接孔,影响其他机械部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导流装置,使溶液均匀地流入各个连接有其他机械部件的连接孔。本技术提供一种导流装置,包括端部循环上壳体和端部循环下壳体,上述端部循环下壳体与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密封连接,上述端部循环下壳体设有若干连接孔,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设有导液口,且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内部设有连通上述连接孔和上述导液口的导液槽。进一步地,在上述导流装置中,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包括底座、第一凸起圆环、第二凸起圆环和第三凸起圆环,上述第一凸起圆环、上述第二凸起圆环和上述第三凸起圆环依次同心套设,并与上述底座的底壁固接,形成上述导液槽,上述第三凸起圆环设有上述导液口,上述导液槽包括内环形导液槽和外环形导液槽,上述第一凸起圆环与上述第二凸起圆环构成上述内环形导液槽,上述第二凸起圆环和上述第三凸起圆环构成上述外环形导液槽,且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与上述内环形导液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上述连接孔。进一步地,在上述导流装置中,上述第一凸起圆环、上述第二凸起圆环和上述第三凸起圆环的底壁分别与上述端部循环下壳体的顶壁密封连接,且上述第二凸起圆环设有凹口。进一步地,在上述导流装置中,上述第二凸起圆环和上述第三凸起圆环通过阻挡件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导流装置中,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的材质为铝,上述端部循环下壳体的材质为铝或者铜。进一步地,在上述导流装置中,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和上述端部循环下壳体分别设有转轴通孔。本技术的导流装置,通过设有连通连接孔和导液口的导液槽,在减少了进液管道的情况下使溶液均匀地流入各个连接有其他机械部件的连接孔;通过增加设有第一凸起圆环、第二凸起圆环和第三凸起圆环,使导液槽各处的溶液的压力相等,便于溶液均匀地流入各个连接有其他机械部件的连接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功率密度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片、定子铁芯和绕线的结构示意图。1、转子;2、定子铁芯;3、绕组;4、散热片;5、导流装置;6、通孔;7、端部循环上壳体;8、端部循环下壳体;9、连接孔;10、导液口;11、导液槽;12、底座;13、第一凸起圆环;14、第二凸起圆环;15、第三凸起圆环;16、内环形导液槽;17、外环形导液槽;18、限位件;19、导流件;20、电机外壳。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4,本技术提出一种导流装置,应用于高功率密度的电机,上述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包括转子1、定子铁芯2,上述转子1穿设于上述定子铁芯2,且上述转子1在上述定子铁芯2内转动,上述定子铁芯2内设有若干绕组3,若干上述绕组3通入三相交流电,从而产生旋转磁场,上述转子1上的永久磁钢由于上述定子铁芯2产生的旋转磁场而转动,包括散热片4和导流装置5,相邻的上述绕组3之间设有上述散热片4,上述散热片4设有贯穿于两端的用于导冷却剂的通孔6,通过冷却剂提高上述散热片4的冷却效率,上述导流装置5套设于上述定子铁芯2,并与上述定子铁芯2固接,上述导流装置5包括两个,且分别套设于上述散热片4的顶端和底端,并与上述通孔6联通,使冷却剂从与上述散热片4一端连接的上述导流装置5均匀的流入若干上述散热片4的上述通孔6,再从上述通孔6流入与上述散热片4另一端连接的上述导流装置5,冷却剂经过冷却后再流入上述导流装置5,在减少了进液管道的情况下使冷却剂均匀的流入上述散热片4的上述通孔6中,使每个上述散热片4对各组上述绕组3的散热效果相同,在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上述绕组3因自身的阻值而产生一定的热量,上述散热片4和冷却剂对热量进行吸收散热,降低上述绕组3的温度,降低了上述绕组3因发热而产生的电阻,从而增大上述绕组3的电流,进而提高上述电机的功率密度,其中,冷却剂可以是混合冷却剂、水或四氟乙烷等冷凝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导流装置5包括端部循环上壳体7和端部循环下壳体8,上述端部循环下壳体8与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7密封连接,避免冷却剂从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7和上述端部循环下壳体8之间溢出,上述端部循环下壳体8设有连接孔9,且上述连接孔9的数量与上述散热片4的数量相等,且每个上述连接孔9均与一个上述散热片4连接,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7设有导液口10,且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7内部设有连通上述连接孔9和上述导液口10的导液槽11,上述连接孔9与上述散热片4密封连接,且上述通孔6与上述导液槽11连通,使冷却剂从上述导液口10经过上述导液槽11、上述连接孔9流入上述散热片4的上述通孔6中,在减少了进液管道的情况下使冷却剂均匀地流入各个上述散热片4的上述通孔6中,使每个上述散热片4对各组上述绕组3的散热效果相同。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端部循环上壳体7包括底座12、第一凸起圆环13、第二凸起圆环14和第三凸起圆环15,上述第一凸起圆环13、上述第二凸起圆环14和上述第三凸起圆环15依次同心套设,并与上述底座12的底壁固接,形成上述导液槽11,上述第三凸起圆环15设有上述导液口10,上述导液槽11包括内环形导液槽16和外环形导液槽17,上述第一凸起圆环13与上述第二凸起圆环14构成上述内环形导液槽16,使上述内环形导液槽16各处的大小相同,使上述内环形导液槽16内的各处冷却剂的压力相等,使冷却剂均匀的流入上述散热片4的通孔6或使从上述通孔6流出的冷却剂均匀的进入上述内环形导液槽16,上述第二凸起圆环14和上述第三凸起圆环15构成上述外环形导液槽17,使上述外环形导液槽17各处的大小相同,使冷却剂从上述导液口10进入上述外环形导液槽17内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循环上壳体和端部循环下壳体,所述端部循环下壳体与所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端部循环下壳体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端部循环上壳体设有导液口,且所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导液口的导液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循环上壳体和端部循环下壳体,所述端部循环下壳体与所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端部循环下壳体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端部循环上壳体设有导液口,且所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导液口的导液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循环上壳体包括底座、第一凸起圆环、第二凸起圆环和第三凸起圆环,所述第一凸起圆环、所述第二凸起圆环和所述第三凸起圆环依次同心套设,并与所述底座的底壁固接,形成所述导液槽,所述第三凸起圆环设有所述导液口,所述导液槽包括内环形导液槽和外环形导液槽,所述第一凸起圆环与所述第二凸起圆环构成所述内环形导液槽,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亮
申请(专利权)人:李忠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