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成专利>正文

脚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42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还包括用于驱动后轮前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轮中轴,设置于所述后轮上;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主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两个脚踏组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所述主动轴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以及联动机构,用于将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动轴并使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脚踏车,蹬车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骑行的速度与舒适感。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icycl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front wheels and rear wheels rotated at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frame respectively,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rear wheels forward. The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rear wheel central axl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wheels; the first flywheel is sleeved on the rear wheel central axle and used to drive the rear wheels to rotate; the driving axle is rotated and arranged on the rear wheels. The first driving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lywheel to drive the first flywheel to rotate; the two pedal assemblies rot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and are used for downward swing to provide the driving force required for the rotation of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linkage mechanism for downward swing of the two pedal assemblies to generate the downward swing of the two pedal assemblies. The driving force is transmitted to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two pedal assemblies are swing upward to reset. The bicycl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saves time and labor,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eed and comfort of ri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踏车
本技术属于轮式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脚踏车。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常见的脚踏车(如自行车、三轮车)的传动,通常是利用做圆周运动的脚踏曲柄带动链盘转动,再通过链盘上的链条带动飞轮转动,进而驱动车轮的转动,采用此种方式的脚踏车,由于脚踏曲柄作圆周运动,因此蹬车费时费力,影响骑行速度以及骑行舒适感,且此种结构的脚踏车还要求较高的车架重心,因此导致脚踏车整体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向小型化、轻便化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脚踏车存在蹬车费时费力,骑行速度较慢,且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轮前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轮中轴,设置于所述后轮上;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主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两个脚踏组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所述主动轴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以及联动机构,用于将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动轴并使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曲柄摇杆机构以及第二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第一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以及第一摇杆,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二曲柄以及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二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第一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飞轮上,所述第一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飞轮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第三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二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飞轮上,所述第二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三飞轮并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联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主动轴内,且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主动轴外并与所述第二飞轮连接固定,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主动轴外并固定有第二传动轮;以及反向传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并使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的旋转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反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链,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第三传动链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三传动轮同轴固定的第四传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啮合以使得所述第四传动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三飞轮的旋转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四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第四传动链,所述第四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飞轮上,所述第四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四飞轮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第五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第五传动链,所述第五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五飞轮上,所述第五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五飞轮并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用于提供弹力以使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飞轮上;以及用于提供弹力以使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五飞轮上。进一步地,所述脚踏组件包括旋转座、摆杆以及脚踏,所述旋转座安装于所述后轮上,所述摆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旋转座上,所述摆杆的另一端向前延伸并与所述脚踏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首端设置有转向装置,且所述转向装置与所述前轮的前轮中轴连接以控制所述前轮的方向,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向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向装置转向的转向操作机构。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座垫,所述转向操作机构位于所述座垫的后端。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操作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尾端的第一轴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内的第一方向杆、固定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上端的车把、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方向杆下端并用于与所述转向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首端的第二轴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套内的第二方向杆、套设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上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杆下端的车轮前叉,所述车轮前叉与所述前轮中轴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脚踏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脚踏车,通过将第一飞轮套设于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后轮转动,主动轴转动设置于车架上,第一传动轮设置于主动轴上并与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飞轮转动,且联动机构可将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主动轴并使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恢复原位,其蹬车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骑行的速度以及舒适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采用圆周运动的脚踏导致蹬车费时费力、且脚踏车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向小型化、轻便化的发展需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俯视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图5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图6为图5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所采用的驱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俯视图;图12为沿图11中D-D线的剖视结构图;图13为图12在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所采用的驱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15是图1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的俯视图;图19为沿图18中F-F线的剖视结构图;图20为图19在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脚踏车所采用的驱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22是图2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车架;11-前轮;111-前轮中轴;12-后轮;13-安装套筒;14-座垫;20-驱动机构;21-后轮中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轮前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轮中轴,设置于所述后轮上;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主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两个脚踏组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所述主动轴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以及联动机构,用于将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动轴并使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脚踏车,包括车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首尾两端的前轮与后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轮前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后轮中轴,设置于所述后轮上;第一飞轮,套设于所述后轮中轴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后轮转动;主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第一传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飞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两个脚踏组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两侧,并用于向下摆动以提供所述主动轴转动所需要的驱动力;以及联动机构,用于将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下摆动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主动轴并使两个所述脚踏组件向上摆动以复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曲柄摇杆机构以及第二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第一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以及第一摇杆,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曲柄摇杆机构包括第二曲柄以及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二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第一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飞轮上,所述第一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飞轮并与其中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第三飞轮,套设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并用于正向转动时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二传动链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飞轮上,所述第二传动链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三飞轮并与另一个所述脚踏组件连接固定;联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主动轴内,且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主动轴外并与所述第二飞轮连接固定,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主动轴外并固定有第二传动轮;以及反向传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并使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飞轮的旋转方向相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链,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第三传动链连接;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