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录浩宇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36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包括底盘和横梁,底盘端部固定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导杆,导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块,底盘的上表面竖直焊接固定有立柱,立柱上滑动设置有挡板,横梁的一侧两端上固定有套筒,套筒滑动套接在导杆上,横梁与底盘的前端之间固定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弹簧板一,横梁与底盘之间还铰接有两个连杆组件,两个连杆组件的拐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弹簧一,横梁的另一侧两端通过连杆一铰接弹簧板二,弹簧板二与横梁之间设置有弹簧三。该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由前部防撞组合结构、中部防撞组合结构和后部防撞组合结构组成,提高碰撞时汽车安全性能,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客。

A collision avoidance mechanism for automobile safet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collision mechanism for automobile safety,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and a cross beam, two guide rods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are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chassis, sliding sleeves are connected with sliders, vertical welding columns are fix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hassis, baffles are sliding on the columns, sleeves are fixed at both ends of one side of the cross beam, sleeves are sliding sleeved on the guide rod, and the front ends of the cross beam and the chassi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wo parallel spring plates are fixed, and two connecting rod assemblies are hinged between the cross beam and the chassis. A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flection points of the two connecting rod assemblies. The other two ends of the cross beam are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rod and an articulated spring plate two, and a spring thre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pring plate two and the cross beam. The vehicle safety collision avoidance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front collision avoidance combination structure, middle collision avoidance combination structure and rear collision avoidance combination structure, which can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in collision and better protect the passengers in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汽车的普及为人类社会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扩大社交范围,方便出游,增加经济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汽车诞生给人类生活带来种种方便,同时造成交通事故不断增加,车祸也给人类带来很多阴影,司乘人员在出行的时候渴望人车得到更多保护。现在生产的汽车加装了安全装置,通常减轻车祸造成伤害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汽车自动防撞器系统等措施上。虽然汽车上这些安全措施能够降低汽车发生碰撞的情况,但在发生碰撞时仍会对司乘人员带来一定的伤害,汽车自身安装的防撞机构在发生碰撞时能吸收大部分的能量以降低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现有的汽车防撞机构都是安装在汽车底盘上,通常为一根防撞钢梁,防撞结构简单,蓄能量较小,因此碰撞极易导致车辆变形;司乘人员通常所处位置高于底盘,由于底盘较低,碰撞能量较大时车辆整体极易以底盘上的碰撞点为支点导致车辆翻转,使得结构强度较弱的侧面或顶部受力,而且在车前部防撞钢梁形变至极限时,撞击产生的能量会使得发动机等部件会出现位移对驾驶室内部空间进行挤压导致车内人员受伤害加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包括底盘和横梁,底盘端部固定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导杆,导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块,滑块与底盘之间设置有弹簧二,底盘的上表面竖直焊接固定有立柱,且立柱垂直于导杆,立柱上滑动设置有挡板,滑块通过连杆二铰接连接挡板,横梁的一侧两端上固定有套筒,套筒滑动套接在导杆上,套筒内部设置有弹簧四,横梁与底盘的前端之间固定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弹簧板一,横梁与底盘之间还铰接有两个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由两个连杆的端部铰接组成,两个连杆组件均呈V字型,且开口相对,两个连杆组件的拐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弹簧一,两个连杆组件位于两个弹簧板一之间,横梁的另一侧两端通过连杆一铰接弹簧板二,弹簧板二与横梁之间设置有弹簧三,弹簧板二为弧形结构且弧口指向横梁。优选的,挡板与立柱之间通过燕尾型槽滑动连接。优选的,连杆组件的拐点抵扣接触对应的弹簧板一。优选的,导杆位于套筒内部的端头处固定有凸盘结构,且弹簧四一端抵扣在横梁上,另一端抵扣在凸盘上。优选的,横梁截面为[形,且开口指向弹簧板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弹簧板二和弹簧三形成前部防撞组合结构,对于小能量的撞击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保护车辆整体安全,并不会导致车辆出现严重形变和翻转,而且维修更换方便;2.本技术中,横梁和底盘前端之间的连杆组件、弹簧一、弹簧板一、套筒和导杆之间的弹簧四,形成中部防撞组合结构,当前部防撞组合机构完全形变之后仍有部分碰撞能量向底盘处进行传导,此时横梁受力沿导杆方向压缩弹簧四,但并未触碰滑块,弹簧四蓄能收缩,同时横梁与底盘之间距离变短,此时连杆组件开口变小,拐点处对弹簧一拉伸蓄能,连杆组件开口变小的同时对弹簧板一进行挤压,使得弹簧板一弯曲变形并吸收能量,从而将碰撞能量消除,大大降低对车体的伤害,而且连杆组件、弹簧一、弹簧板一、套筒和导杆之间的弹簧四,形成中部防撞组合结构具有一定的复位功能,蓄能后,弹簧四、弹簧一以及弹簧板一释放能量恢复原状,因此降低碰撞后的维护维修成本;3.本技术中,滑块、弹簧二、连杆二、挡板和立柱形成后部防撞组合结构,当车辆受到严重碰撞之后,前部防撞组合结构、中部防撞组合结构均发生了极限形变,但仍不能消除碰撞能量,此时横梁沿导杆移动并接触滑块,横梁推动滑块向底盘靠近并挤压弹簧二,随着滑块的移动通过连杆二推动挡板沿立柱向上滑动,由于挡板的上移,提高碰撞时车体受力面积,而且将碰撞点位置提高,降低车辆翻转的可能性,避免车体侧面和顶部受力,而且挡板能够将碰撞能量通过立柱传递至底盘,降低发动机部件位移对车内乘客的伤害,从而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立柱;3-挡板;4-连杆组件;5-弹簧一;6-弹簧板一;7-弹簧二;8-滑块;9-导杆;10-套筒;11-横梁;12-弹簧三;13-弹簧板二;14-连杆一;15-连杆二;16-弹簧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包括底盘1和横梁11,底盘1端部固定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导杆9,导杆9上滑动套接有滑块8,滑块8与底盘1之间设置有弹簧二7,底盘1的上表面竖直焊接固定有立柱2,且立柱2垂直于导杆9,立柱2上滑动设置有挡板3,滑块8通过连杆二15铰接连接挡板3,横梁11的一侧两端上固定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滑动套接在导杆9上,所述套筒10内部设置有弹簧四16,横梁11与底盘1的前端之间固定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弹簧板一6,横梁11与底盘1之间还铰接有两个连杆组件4,连杆组件4由两个连杆的端部铰接组成,两个连杆组件4均呈V字型,且开口相对,两个连杆组件4的拐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弹簧一5,两个连杆组件4位于两个弹簧板一6之间,横梁11的另一侧两端通过连杆一14铰接弹簧板二13,弹簧板二13与横梁11之间设置有弹簧三12,弹簧板二13为弧形结构且弧口指向横梁11。本实施例中,弹簧板二13和弹簧三12形成前部防撞组合结构,对于小能量的撞击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保护车辆整体安全,并不会导致车辆出现严重形变和翻转,而且维修更换方便;横梁11和底盘1前端之间的连杆组件4、弹簧一5、弹簧板一6、套筒10和导杆9之间的弹簧四16,形成中部防撞组合结构,车辆发生碰撞后当前部防撞组合机构完全形变之后仍有部分碰撞能量向底盘1处进行传导,此时横梁11受力沿导杆9方向压缩弹簧四16,但并没有触碰到滑块8,弹簧四16蓄能收缩,同时横梁11与底盘1之间距离变短,此时连杆组件4开口变小,拐点处对弹簧一5拉伸蓄能,连杆组件4开口变小的同时对弹簧板一6进行挤压,使得弹簧板一6弯曲变形并吸收能量,从而将碰撞能量消除,大大降低对车体的伤害,而且连杆组件4、弹簧一5、弹簧板一6、套筒10和导杆9之间的弹簧四16,形成中部防撞组合结构具有一定的复位功能,蓄能后,弹簧四16、弹簧一5以及弹簧板一6释放能量恢复原状,因此降低碰撞后的维护维修成本;滑块8、弹簧二7、连杆二15、挡板3和立柱2形成后部防撞组合结构,当车辆受到严重碰撞之后,前部防撞组合结构、中部防撞组合结构均发生了极限形变,但仍不能消除碰撞能量,此时横梁11推动套筒10沿导杆9移动并接触滑块8,横梁11推动滑块8向底盘1靠近并挤压弹簧二7,随着滑块8的移动通过连杆二15推动挡板3沿立柱2向上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包括底盘(1)和横梁(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端部固定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导杆(9),所述导杆(9)上滑动套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与底盘(1)之间设置有弹簧二(7),所述底盘(1)的上表面竖直焊接固定有立柱(2),且立柱(2)垂直于导杆(9),所述立柱(2)上滑动设置有挡板(3),所述滑块(8)通过连杆二(15)铰接连接挡板(3);所述横梁(11)的一侧两端上固定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滑动套接在导杆(9)上,所述套筒(10)内部设置有弹簧四(16);所述横梁(11)与底盘(1)的前端之间固定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弹簧板一(6),所述横梁(11)与底盘(1)之间还铰接有两个连杆组件(4),所述连杆组件(4)由两个连杆的端部铰接组成,两个连杆组件(4)均呈V字型,且开口相对,两个连杆组件(4)的拐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弹簧一(5),两个连杆组件(4)位于两个弹簧板一(6)之间;所述横梁(11)的另一侧两端通过连杆一(14)铰接弹簧板二(13),所述弹簧板二(13)与横梁(11)之间设置有弹簧三(12),所述弹簧板二(13)为弧形结构且弧口指向横梁(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包括底盘(1)和横梁(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端部固定有两个结构相同的导杆(9),所述导杆(9)上滑动套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与底盘(1)之间设置有弹簧二(7),所述底盘(1)的上表面竖直焊接固定有立柱(2),且立柱(2)垂直于导杆(9),所述立柱(2)上滑动设置有挡板(3),所述滑块(8)通过连杆二(15)铰接连接挡板(3);所述横梁(11)的一侧两端上固定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滑动套接在导杆(9)上,所述套筒(10)内部设置有弹簧四(16);所述横梁(11)与底盘(1)的前端之间固定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弹簧板一(6),所述横梁(11)与底盘(1)之间还铰接有两个连杆组件(4),所述连杆组件(4)由两个连杆的端部铰接组成,两个连杆组件(4)均呈V字型,且开口相对,两个连杆组件(4)的拐点位置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录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录浩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