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视镜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357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11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和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不能在行驶的全过程中实现降风阻效果的技术问题。所述车辆后视镜(10)包括:镜片(11);后壳(12),所述镜片(11)设置于所述后壳(12)上;以及驱动件(13),设置于所述后壳(12)内;所述驱动件(13)用于驱动所述后壳(12)产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and Vehicl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and a vehicle, in order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vehicle can not achieve the effect of reducing wind resistanc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driving in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The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10) includes: a lens (11); a rear case (12),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rear case (12); and a driving member (13) which is mounted in the rear case (12); the driving member (13) is used to drive the rear case (12) to deform to change the windward face shape of the rear case (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视镜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和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风阻对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阻力对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影响增加,所以减少汽车在高速行驶的风阻,是减少燃油消耗的有效办法。相关技术中,由于考虑风阻的因素,车辆的造型结构在设计时只是在造型上优化,但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风阻随时都在变化,所以仅在造型上进行降风阻设计,只能解决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降低风阻,而不能在汽车行驶的全过程中达到降风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后视镜和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不能在行驶的全过程中实现降风阻效果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后视镜,包括:镜片;后壳,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后壳上;以及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后壳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后壳产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后壳的迎风面形状。可选地,所述后壳包括:压板,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压板,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板来回往复运动;多个薄板,所述薄板的一端部贴靠于所述压板上表面,所述薄板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镜片;每个所述薄板的一个侧部贴靠于相邻薄板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伸缩电机;伸缩杆,连接于所述伸缩电机,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可选地,还包括:风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后壳外表面。可选地,还包括:蒙皮,罩设于所述后壳外表面,所述风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蒙皮外表面。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后视镜,包括镜片、后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后壳内的驱动件;其中,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后壳上;以及控制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后壳产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后壳的迎风面形状。可选地,所述后壳包括:压板,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压板,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板来回往复运动;多个薄板,所述薄板的一端部贴靠于所述压板上表面,所述薄板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镜片;每个所述薄板的一个侧部贴靠于相邻薄板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伸缩电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伸缩杆,连接于所述伸缩电机,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可选地,还包括:风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外表面,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风阻传感器检测到的风阻控制所述驱动件。可选地,还包括:蒙皮,罩设于所述后壳外表面,所述风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蒙皮外表面。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多次改变所述后壳的迎风面形状,并根据所述风阻传感器获取的多次调整迎风面形状后所述后壳所受到的风阻力的最小值,控制所述驱动件对应调整所述后壳的迎风面形状。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在多次改变所述后壳的迎风面形状之前,还用于确认车辆的车速所在的范围区间发生变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本公开可以通过多次调整后壳的迎风面形状来改变后视镜的风阻系数,由于风阻系数与风阻力正相关,调整风阻系数即能调整风阻力,进而可以从每次调整后的风阻力中选取最小的风阻力,根据最小的风阻力所对应的后壳的迎风面形状,来调整后壳,以达到降低车身风阻的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辆不能在行驶的全过程中实现降风阻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剖视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后视镜11镜片12后壳13驱动件121压板122薄板131伸缩电机132伸缩杆123蒙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车辆在在高速行驶时的风阻,只是对车辆的造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到达降风阻的目的,但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风阻随时都在变化,因此,不能在车辆行驶的全过程中达到降风阻的目的。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不能在行驶的全过程中实现降风阻效果的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的后视镜10包括:镜片11、后壳12以及设置于所述后壳12内的驱动件13。其中,所述镜片11设置于所述后壳12上,所述驱动件13连接于所述后壳12。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俯视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驱动件13包括固定于所述后壳12的伸缩端,所述驱动件13用于驱动所述后壳12产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当该后视镜10应用于车辆中时,车辆可以使控制器(比如车身控制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13,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件13驱动所述后壳12产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当将所述后视镜10应用于车辆时,车辆可以在行驶的全过程中实现降风阻效果。包括所述后视镜10的车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步骤来实现降风阻效果:步骤S11,获取车辆的车速。其中,车辆的车速可以通过设置于车辆上的速度传感器获得,也可以通过读取仪表盘上的显示的车速信息获得。步骤S12,根据车速,多次调整后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以改变视镜10的风阻系数。其中,风阻力F的计算公式为:ρ为空气密度;S为车辆前进方向上的投影面积;V为车速;C为风阻系数,与后视镜的迎风面积、光滑程度和整体形状有关。由于风阻系数与后视镜的形状有关,且风阻系数与风阻力成正比,即通过调整后视镜的形状来调整风阻系数,也就能调整风阻力大小。在此后视镜10的基础上,调整该后视镜10的风阻系数可以通过以下操作进行:车辆的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件13多次改变所述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比如,所述驱动件13可以是伸缩件,该伸缩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后壳12的伸缩端,该伸缩件的伸缩端执行伸缩操作以带动所述后壳12执行伸缩操作。通过带动所述后壳12执行伸缩操作,使得所述后壳12的形状发生变化,即使得后视镜10的风阻系数发生变化,进而车辆后视镜10受到的风阻产生变化。步骤S13,获取每次调整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后的后视镜10所受到的风阻力大小。其中,可以在后壳12上设置风阻传感器,通过所述风阻传感器获取每次调整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后的风阻力大小。在步骤S12中,调整的次数可以是两次、三次或者四次等次数,对此,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每做一次调整,就要通过风阻传感器获取每次调整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后的风阻力大小即可。步骤S14,根据多次获取的风阻力中的最小值,对应调整后视镜10的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比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件13三次调整了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并通过风阻传感器记录了三次调整后的风阻力;通过比较三次调整后的风阻力大小,根据最小的风阻力所对应的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来调整后壳12,使得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与最小的风阻力所对应的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相同。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在多次调整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11);后壳(12),所述镜片(11)设置于所述后壳(12)上;以及驱动件(13),设置于所述后壳(12)内;所述驱动件(13)用于驱动所述后壳(12)产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11);后壳(12),所述镜片(11)设置于所述后壳(12)上;以及驱动件(13),设置于所述后壳(12)内;所述驱动件(13)用于驱动所述后壳(12)产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后壳(12)的迎风面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2)包括:压板(121),所述驱动件(13)连接于所述压板(121),所述驱动件(13)用于驱动所述压板(121)来回往复运动;多个薄板(122),所述薄板(122)的一端部贴靠于所述压板(121)上表面,所述薄板(122)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镜片(11);每个所述薄板(122)的一个侧部贴靠于相邻薄板(122)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3)包括:伸缩电机(131);伸缩杆(132),连接于所述伸缩电机(131),所述伸缩杆(1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后壳(12)的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蒙皮(123),罩设于所述后壳(12)外表面,所述风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蒙皮(123)的外表面。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视镜(10);以及控制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13),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13)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安王洪杰于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