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11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包括呈机器人状的壳体,触摸芯片和红外测距模块组电连接主控板的输入端,在主控板一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可充电电源电连接电源开关,电源开关通过稳压源电连接主控板和语音控制模块,语音控制模块分别连接麦克风和喇叭;电源开关设置在两个轮子之间;两个轮子上安装有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连接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电连接主控板输入端,主控板输出端电连接三色灯珠、语音控制模块、喇叭和电机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市面上的平衡小车,更加注重人性化、后续的服务升级,有很强可玩性,采用的材料也都是环保的ABS,其小巧灵活,控制方便,具有很强的科技感。

An Intelligent and Random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and random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robot-like shell, a touch chip and an infrared ranging module which electrically connect the input end of the main control board.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control board, a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is installed, and the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witch. The power switch electrically connects the main control board and the voice control module through a regulated power supply. The voice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to the microphone separately. The power switch is set between the two wheels; the motor control module is installed on the two wheels, and the motor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coder calculation speed module; the encoder calculation speed modu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main control board,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main control boar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ricolor bulb, the voice control module, the horn and the motor control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smaller balance than that on the market. Vehic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humanization, follow-up service upgrade, has a strong playability, the materials used are also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BS, its compact and flexible, easy to control, with a strong sense of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电子通信、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
技术介绍
二轮平衡控制技术、麦克风阵列技术的方向识别、降噪、稳态抑制、红外线阵列模块的出现、蓝牙模块主从模式自动配对,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制造一款先进、时尚、科技感的智能跟随机器人也就水到渠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满足了价格低廉、调试简单、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物体移动方向识别、距离检测功能等技术需求,从而解决以上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包括呈机器人状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触摸芯片、三色灯珠、红外测距模块组、语音控制模块和主控板;触摸芯片和红外测距模块组电连接主控板的输入端,主控板设置在壳体的腹部,在主控板一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可充电电源电连接电源开关,电源开关通过稳压源电连接主控板和语音控制模块,语音控制模块分别连接麦克风和喇叭;喇叭设置在电源开关的正上方;电源开关设置在两个轮子之间;两个轮子上安装有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连接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电连接主控板输入端,主控板输出端电连接三色灯珠、语音控制模块、喇叭和电机控制模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红外测距模块组包括若干红外测距模块,红外测距模块设置在壳体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麦克风对称设置在触摸芯片两侧,触摸芯片设置在壳体的头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控板包括自带有基于蓝牙4.0协议标准的蓝牙设备和主控CPU。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语音控制模块是由5V电源供电。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相较于市面上的平衡小车,更加注重人性化、后续的服务升级,有很强可玩性,采用的材料也都是环保的ABS,其小巧灵活,控制方便,具有很强的科技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内部模板分布图;图中标号:1、触摸芯片;2、麦克风;3、三色灯珠;4、红外测距模块;5、壳体;7、轮子;8:可充电电源;9、喇叭;10、电源开关;12、红外测距模块组;13、语音控制模块;14、主控板;15、电机控制模块;16、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通过独特的平衡设计方案。集“嵌入式+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的产品集成创新技术,可充电电源8为7.4V可充电锂电池,为整个主控板14及外设提供电源。主控板14是主控CPU,外设模块分为姿态平衡芯片,电机控制模块15,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16,红外测距阵列模块4,语音对话模块13,触摸芯片以及蓝牙控制,机器人之间交互及眼睛轮子灯光变化;这些模块相互控制协调构成整个机器人系统。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包括呈机器人状的壳体5,以及设置在壳体5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触摸芯片1、三色灯珠3、红外测距模块组12、语音控制模块13和主控板14;触摸芯片1和红外测距模块组12电连接主控板14的输入端,主控板14设置在壳体5的腹部,在主控板14一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8,可充电电源8电连接电源开关10,电源开关10通过稳压源电连接主控板14和语音控制模块13,语音控制模块13分别连接麦克风2和喇叭9;喇叭9设置在电源开关10的正上方;电源开关10设置在两个轮子7之间;两个轮子7上安装有电机控制模块15,电机控制模块15连接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16;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16电连接主控板14输入端,主控板14输出端电连接三色灯珠3、语音控制模块13、喇叭9和电机控制模块15;三色灯珠3设置在机器人的眼部和轮子上,会根据机器人的不同状态作出响应,有很好的视觉效果。红外测距模块组12包括若干红外测距模块4,红外测距模块4设置在壳体5上;红外测距模块组12不仅能够探测移动的人体和物体,还能够探测不动的人体和物体,其具有体积小,易操控,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适用于室外(阴天)和室内使用,探测距离20-80cm。麦克风2对称设置在触摸芯片1两侧,触摸芯片1设置在壳体5的头部,高灵敏度的触摸检测通道,响应速度快,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低功耗,内置上电复位和电源保护电路,有很好的仿真效果。主控板14包括自带有基于蓝牙4.0协议标准的蓝牙设备和主控CPU,蓝牙设备采用JDY-08透传模块,JDY-08透传模块是基于蓝牙4.0协议标准,工作频段为2.4GHZ范围,调制方式为GFSK,最大发射功率为0db,最大发射距离80米,采用TICC2541芯片设计,支持用户通过AT命令修改设备名、服务UUID、发射功率、配对密码等指令,方便快捷使用灵活。模式多样,支持多种透传方式,提供稳定方便的升级接口。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的平衡设计方案如下:第一阶段:确定用户群,制定设计方案,确定研发周期。第二阶段:根据机器人功能制作流程图,设计硬件电路。第三阶段:设计程序,测试相关模块,优化电路。主要涉及姿态平衡芯片调试,蓝牙设备,语音对话模块,红外测距,电机控制模块,触摸,灯光工作模式,各部件之间的安装衔接。第四阶段:整合各部分资源,测试各项功能,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稳定性。各部件之间关系:工作原理:主控板14通过蓝牙和CPU之间是互相控制,蓝牙可主从切换,还可发送数据,进行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互;触摸芯片1可以获取外界人对机器人的触摸动作,仿照人的习性来控制灯光变化;语音处理模块通过数字麦克风2采集外界声源,通过内部数据库做出相应回答,通过和CPU之间的协作可以实现机器人速度调节、音量调节、灯光控制、跟随与常规模式之间切换;主控CPU控制着所有外设;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16采集电机控制模块15的速度信息,再通过主控CPU计算出轮子的精确速度;姿态平衡芯片可以实时采集机器人的姿势信息,然后通过主控CPU的平衡算法保持机器人处于平衡态;机器人胸前的红外测距阵列接收和发送成对出现,一收一发,同样是CPU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计算距离。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机器人状的壳体(5),以及设置在壳体(5)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触摸芯片(1)、三色灯珠(3)、红外测距模块组(12)、语音控制模块(13)和主控板(14);触摸芯片(1)和红外测距模块组(12)电连接主控板(14)的输入端,主控板(14)设置在壳体(5)的腹部,在主控板(14)一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8),可充电电源(8)电连接电源开关(10),电源开关(10)通过稳压源电连接主控板(14)和语音控制模块(13),语音控制模块(13)分别连接麦克风(2)和喇叭(9);喇叭(9)设置在电源开关(10)的正上方;电源开关(10)设置在两个轮子(7)之间;两个轮子(7)上安装有电机控制模块(15),电机控制模块(15)连接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16);编码器计算速度模块(16)电连接主控板(14)输入端,主控板(14)输出端电连接三色灯珠(3)、语音控制模块(13)、喇叭(9)和电机控制模块(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机器人状的壳体(5),以及设置在壳体(5)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触摸芯片(1)、三色灯珠(3)、红外测距模块组(12)、语音控制模块(13)和主控板(14);触摸芯片(1)和红外测距模块组(12)电连接主控板(14)的输入端,主控板(14)设置在壳体(5)的腹部,在主控板(14)一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8),可充电电源(8)电连接电源开关(10),电源开关(10)通过稳压源电连接主控板(14)和语音控制模块(13),语音控制模块(13)分别连接麦克风(2)和喇叭(9);喇叭(9)设置在电源开关(10)的正上方;电源开关(10)设置在两个轮子(7)之间;两个轮子(7)上安装有电机控制模块(15),电机控制模块(15)连接编码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阳白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惊鸿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