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05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包括滑动啮合套和差速器壳;所述滑动啮合套内设有端面齿Ⅰ;所述端面齿Ⅰ齿顶带倒角或圆弧,齿向采用带鼓形的螺旋线修形齿;所述差速器壳外端设有端面齿Ⅱ;所述端面齿Ⅱ齿顶上设有倒角或圆弧;所述端面齿Ⅰ与端面齿Ⅱ形成啮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新的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出现的的易打齿、断裂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技术意义。

A Forced Lock Differential Lock Meshing Structure for Heavy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rced locking differential locking meshing structure for heavy trucks, which comprises a sliding meshing sleeve and a differential case; the sliding meshing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n end tooth I; the end tooth I has a chamfer or circular arc at the top and a drum-shaped spiral modified tooth at the tooth direction; the outer end of the differential case is provided with an end tooth II; and the top of the end tooth II is provided with a chamfer or circular arc. The end teeth I and the end teeth II form meshing matching. Through the new structure design,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easy teeth breaking and fracture of the forced locking differential locking meshing structure in the prior art, and has positive technical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

技术介绍
差速器是汽车、拖拉机和工程车辆的必备装置;现实中,传输扭矩相对较大的重型汽车配套的差速器一般采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在差速器滑动啮合套端面及差速器壳端面各加工有相同数量矩形端面齿,通过端面齿的啮合实现差速器的锁止。这种结构进行端面齿啮合时,滑动啮合套受轴向力推向差速器壳,当啮合套端面齿准确对准差壳上的端面齿齿槽时,滑动啮合套端面齿推入差速器壳上的端面齿齿槽,实现差速器的锁止。在使用中发现,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啮合套和差速器壳存在转速差,啮合套和差速器壳均为直齿,齿槽准确对齐困难,因此啮合困难;(2)啮合齿存在加工误差、安装误差,会导致各个啮合齿受力分布不均匀,同时在轮齿齿向上由于扭转变形也会使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匀,造成个别位置超过应力允许极限,从而容易发生啮合套断裂;想要通过直接增加轮齿外径的方式来提高强度,受到空间限制,无法进一步加大。因此,设计一种新的的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客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存在的难以啮合、易因受力不均而断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通过新的结构设计,改善啮合性能和受力性能。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啮合套和差速器壳;所述滑动啮合套内设有端面齿Ⅰ;所述端面齿Ⅰ齿顶带倒角或圆弧,齿向采用带鼓形的螺旋线修形齿;所述差速器壳外端设有端面齿Ⅱ;所述端面齿Ⅱ齿顶上设有倒角或圆弧;所述端面齿Ⅰ与端面齿Ⅱ形成啮合配合。优选的,所述端面齿Ⅰ与端面齿Ⅱ啮合时初始接触面位于齿宽中部。优选的,所述滑动啮合套上端面齿Ⅰ两齿外径之间设有加强筋。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影响车桥空间的情况下,啮合更方便,同时解决了普通差速器啮合套使用中存在的易打齿、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啮合套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啮合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啮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动啮合套1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其中:1.滑动啮合套、2.差速器壳、3.端面齿Ⅰ、4.端面齿Ⅱ齿槽、5.端面齿Ⅱ齿顶倒角、6.端面齿Ⅱ、7.端面齿Ⅰ齿顶倒角、8.端面齿Ⅱ齿顶、9.端面齿Ⅰ齿顶、10.齿向外段啮合区、11.齿向中段啮合区、12.齿向内段啮合区、13.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包括:滑动啮合套和差速器壳;所述滑动啮合套内设有端面齿Ⅰ;所述端面齿Ⅰ齿顶带倒角或圆弧,齿向采用带鼓形的螺旋线修形齿;所述差速器壳外端设有端面齿Ⅱ;所述端面齿Ⅱ齿顶上设有倒角或圆弧;所述端面齿Ⅰ与端面齿Ⅱ形成啮合配合。所述端面齿Ⅰ与端面齿Ⅱ啮合时初始接触面位于齿宽中部。所述滑动啮合套上端面齿Ⅰ两齿外径之间设有加强筋。端面齿Ⅰ齿顶9与端面齿Ⅱ齿顶存在间隙,两者相对转动;当端面齿Ⅰ3和端面齿Ⅱ6啮合后,两者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转动,实现差速器的锁止功能。所述差速器壳2上设有端面齿Ⅱ6,端面齿Ⅱ齿顶8两侧设有端面齿Ⅱ齿顶倒角5。所述滑动啮合套1设有端面齿Ⅰ3和加强筋13,端面齿Ⅰ齿顶9两侧设有端面齿Ⅰ齿顶倒角7,端面齿Ⅰ3为带鼓形的螺旋线修形齿。图5示意的是所述滑动啮合套1、差速器壳2啮合后的齿向啮合状态,包括齿向外段啮合区10、齿向中段啮合区11、齿向内段啮合区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滑动啮合套1无轴向力时,端面齿Ⅱ齿顶8与端面齿Ⅰ齿顶9之间存在间隙,两者相对转动;当滑动啮合套1受轴向力推向差速器壳2时,端面齿Ⅱ齿顶8与端面齿Ⅰ齿顶9对齐时,端面齿Ⅰ3无法进入端面齿Ⅱ齿槽4内;当端面齿Ⅰ3准确对准端面齿Ⅱ齿槽4时,端面齿Ⅰ3直接进入端面齿Ⅱ齿槽4内;端面齿Ⅰ齿顶倒角7与端面齿Ⅱ齿顶倒角5相接触时,在轴向力的作用下端面齿Ⅰ3滑入端面齿Ⅱ齿槽4,由于增加了端面齿Ⅰ齿顶倒角7与端面齿Ⅱ齿顶倒角5,降低了啮合难度。当端面齿Ⅰ3、端面齿Ⅱ6啮合后,由于两齿啮合啮合区根据接触情况分为分为齿向外段啮合区10、齿向内段啮合区12,齿向中段啮合区11,在不传递扭矩的情况下,由于端面齿Ⅱ齿向为带鼓形的螺旋线形状,齿向外段啮合区10和齿向内段啮合区12两侧齿面不接触,仅齿向中段啮合区11处接触,当滑动啮合套1与差速器壳2传递扭矩时,首先在齿向中段啮合区11受力,避免了端部受力产生应力集中,随着传递扭矩增大,接触区向齿向外段啮合区10和齿向内段啮合区12扩展,受力位置向齿向外段啮合区10转移,同时滑动啮合套1上的加强筋13增加了滑动啮合套端面齿3的支承强度,提高了滑动啮合套端面齿3的寿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啮合套(1)和差速器壳(2);所述滑动啮合套(1)内设有端面齿Ⅰ(3);所述端面齿Ⅰ(3)齿顶带倒角或圆弧,齿向采用带鼓形的螺旋线修形齿;所述差速器壳(2)外端设有端面齿Ⅱ(6);所述端面齿Ⅱ(6)齿顶上设有倒角或圆弧;所述端面齿Ⅰ(3)与端面齿Ⅱ(6)形成啮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汽车用强制锁止式差速锁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啮合套(1)和差速器壳(2);所述滑动啮合套(1)内设有端面齿Ⅰ(3);所述端面齿Ⅰ(3)齿顶带倒角或圆弧,齿向采用带鼓形的螺旋线修形齿;所述差速器壳(2)外端设有端面齿Ⅱ(6);所述端面齿Ⅱ(6)齿顶上设有倒角或圆弧;所述端面齿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厚明葛洪升李慧吴雪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