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5054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右端贯穿至第一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调节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调节杆、第一夹块、第二调节杆、第二夹块、电机、螺纹杆、移动杆和螺纹套的设置,在对球墨铸铁件加工时可根据形状大小进行调节,而夹块可拆卸更换,同时解决了一般所使用的夹持装置无法根据球墨铸铁件的大小而进行调节,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降低了加工效率的问题。

A Machining and Holding Device for Ductile Iron Cast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ocessing clamping device for ductile iron castings,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seat. The two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support seat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fixing plate and a second fixing plate respectively.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fix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djusting rod.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runs through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fixing plate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lamping block and the second fixing plate. A second adjus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the shape and size of nodular iron castings by setting the support base, the first fixing plate, the second fixing plate,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the first clamping block, the second adjusting rod, the second clamping block, the motor, the screw rod, the movable rod and the thread sleeve, while the clamping block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replaced, at the same time,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monly used clamping device can not be cast according to the nodular iron. Adjusting the size of iron parts requires frequent replac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 which reduces the problem of process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铸铁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球墨铸铁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其综合性能接近于钢,正是基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功地用于铸造一些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件,球墨铸铁已迅速发展为仅次于灰铸铁的、应用十分广泛的铸铁材料,所谓“以铁代钢”,主要指球墨铸铁,球墨铸铁件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夹持固定以便进行打磨,而一般所使用的夹持装置无法根据球墨铸铁件的大小而进行调节,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降低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具备可根据球墨铸铁件的大小而进行调节的优点,解决了一般所使用的夹持装置无法根据球墨铸铁件的大小而进行调节,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降低了加工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右端贯穿至第一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左端贯穿至第二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夹块配合使用的第二夹块,所述支撑座内腔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二调节杆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贯穿至支撑座的内部,所述移动杆位于支撑座内部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且螺纹杆的一端与螺纹套的内壁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的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左端且位于连接杆的表面套接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底部通过定位杆与第二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支撑座内腔底部的一端与支撑座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一端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顶部通过连杆与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部与第一调节杆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远离活动槽内壁的一端与第一调节杆的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正面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和第一调节杆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支撑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调节杆、第一夹块、第二调节杆、第二夹块、电机、螺纹杆、移动杆和螺纹套的设置,在对球墨铸铁件加工时可根据形状大小进行调节,而夹块可拆卸更换,同时解决了一般所使用的夹持装置无法根据球墨铸铁件的大小而进行调节,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降低了加工效率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连接杆、缓冲弹簧和缓冲套的设置,在将第二夹块复位时,可防止第二夹块与第二固定板的表面产生装置,通过缓冲弹簧可增加缓冲力,通过滑杆和滑套的设置,在移动杆和螺纹套移动时可对螺纹套进行限位,防止螺纹套跟随螺纹杆一起转动,通过连接块、限位槽和限位杆的设置,在对第一移动杆移动时可增加第一移动杆底部移动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夹块和第一移动杆产生偏移,影响夹持效果,通过活动槽和活动块的设置,对第一移动杆在第一固定板内部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保证平稳移动,通过定位杆的设置,当第一移动杆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定位杆可对第一调节杆进行固定,在第一调节杆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定位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固定板局部俯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结构俯视图。图中:1支撑座、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第一调节杆、5第一夹块、6第二调节杆、7第二夹块、8电机、9螺纹杆、10移动杆、11螺纹套、12连接杆、13缓冲弹簧、14缓冲套、15滑杆、16滑套、17连接块、18限位槽、19限位杆、20活动槽、21活动块、22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5,滑杆15远离支撑座1内腔底部的一端与支撑座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滑杆15一端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16,滑套16的顶部通过连杆与螺纹套11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滑杆15和滑套16的设置,在移动杆10和螺纹套11移动时可对螺纹套11进行限位,防止螺纹套11跟随螺纹杆9一起转动,支撑座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一端的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13,缓冲弹簧13的左端且位于连接杆12的表面套接有缓冲套14,缓冲套14的底部通过定位杆与第二调节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杆12、缓冲弹簧13和缓冲套14的设置,在将第二夹块7复位时,可防止第二夹块7与第二固定板3的表面产生装置,通过缓冲弹簧13可增加缓冲力,第一固定板2的正面设置有定位杆22,定位杆22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固定板2和第一调节杆4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2的内部,通过定位杆22的设置,当第一移动杆10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定位杆22可对第一调节杆4进行固定,在第一调节杆4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定位孔,第一固定板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杆4,支撑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槽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9,限位杆19的顶部与第一调节杆4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块17、限位槽18和限位杆19的设置,在对第一移动杆10移动时可增加第一移动杆10底部移动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夹块5和第一移动杆10产生偏移,影响夹持效果,第一固定板2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20,活动槽2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块21,活动块21远离活动槽20内壁的一端与第一调节杆4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活动槽20和活动块21的设置,对第一移动杆10在第一固定板2内部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保证平稳移动,第一调节杆4的右端贯穿至第一固定板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5,第二固定板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6的左端贯穿至第二固定板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夹块5配合使用的第二夹块7,支撑座1内腔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第二调节杆6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0,移动杆10的底部贯穿至支撑座1的内部,移动杆10位于支撑座1内部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1,且螺纹杆9的一端与螺纹套11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支撑座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第一调节杆4、第一夹块5、第二调节杆6、第二夹块7、电机8、螺纹杆9、移动杆10和螺纹套11的设置,在对球墨铸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杆(4),所述第一调节杆(4)的右端贯穿至第一固定板(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5),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调节杆(6),所述第二调节杆(6)的左端贯穿至第二固定板(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夹块(5)配合使用的第二夹块(7),所述支撑座(1)内腔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第二调节杆(6)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0),所述移动杆(10)的底部贯穿至支撑座(1)的内部,所述移动杆(10)位于支撑座(1)内部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1),且螺纹杆(9)的一端与螺纹套(11)的内壁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杆(4),所述第一调节杆(4)的右端贯穿至第一固定板(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块(5),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调节杆(6),所述第二调节杆(6)的左端贯穿至第二固定板(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夹块(5)配合使用的第二夹块(7),所述支撑座(1)内腔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第二调节杆(6)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0),所述移动杆(10)的底部贯穿至支撑座(1)的内部,所述移动杆(10)位于支撑座(1)内部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1),且螺纹杆(9)的一端与螺纹套(11)的内壁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件用加工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一端的表面套接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的左端且位于连接杆(12)的表面套接有缓冲套(14),所述缓冲套(14)的底部通过定位杆与第二调节杆(6)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松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松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