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
1,3,4-thiadiazole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hedgehog pathway antagonist activit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1,3,4 thiadiazole heterocyclic compound with hedgehog pathway antagonist activity, having the structure shown in general formula 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090万,而每年因恶性肿瘤而死亡的患者约670万。抗肿瘤药物研发近些年经历了巨大变化,以前临床治疗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是细胞毒类药物,这类抗癌药具有难以避免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等缺点。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进展,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逐步被阐明。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作为药物筛选靶点,发现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点,同时具备高效、低毒性质的新型先导化合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伊马替尼(ima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以及埃罗替尼(erlotinib)等靶向药物的成功上市就是典型的例子。转移与再生是恶性肿瘤的特点,也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难题。即使是新一代的靶向药物也对肿瘤的转移与再生疗效甚微。基于此,近年来Hedgehog(Hh)信号通路-刺猬通路的研究受到了科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Hh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在许多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脑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和一些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都起了举足轻重作用,更重要的是,Hh信号通路是胚胎发育通路,对调控肿瘤干细胞,因而控制肿瘤转移与再生有重要作用。Hedgehog信号通路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间信号转导系统,1980年在果蝇中发现,由于果蝇的该通路基因突变可导致幼虫体表现出许多形似刺猬的刺突,故命名为刺猬通路Hedgehog(Hh)。Hh信号通路由Hh配体、两个跨膜蛋白受体patchedmembranereceptor(PTCH)和smoothenedtransmembraneprotein(SMO)及下游转录因子Gli蛋白等组成。PTCH和SMO是位于靶细胞膜上的两种跨膜蛋白,其中PTCH是由抑癌基因PTCH编码的12次跨膜蛋白,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具有隔离和转导Hh的双重作用。SMO是一个7次跨膜蛋白,结构上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高度相似,具有转导Hh信号的作用。PTCH和SMO在Hh信号传递过程中起到受体的作用,其中PTCH为Hh的受体。当不存在Hh时,PTCH阻止SMO转位到细胞膜,从而抑制SMO的活性,进而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当存在Hh信号时,Hh与PTCH结合,诱导SMO羧基端的多个丝/苏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导致SMO在细胞表面聚集并激活,激活的SMO与驱动蛋白样分子Costal2(Cos2)及丝/苏氨酸激酶fused(Fus)、Suppressoroffused(Sufu)形成复合物并从微管上解离出来,以全长的形式发挥转录激活作用,最终引起锌指样转录因子Gli活化,而后者进入细胞核内引起靶基因的转录。因此,在Hh信号通路中,Hh是该信号通路的起点,而Gli作为转录因子是该信号通路的终点,Hh与SMO作为激动因子,PTCH作为抑制因子,调控着信号通路的活性。跨膜蛋白受体SMO作为Hh信号通路的关键成员,是Hh信号通路中的信息转换器,它能够把细胞外的Hh信号转换成细胞内的Gli1信号,从而启动细胞核内基因的转录,对Hh信号通路具有激活作用。绝大多数与Hh细胞通路激活相关的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着SMO的功能性突变。小分子SMO蛋白拮抗剂通过对抗SMO而特异性阻断Hh信号通路,而Hh信号通路在正常成体处于失活状态,所以拮抗剂对机体的其他部位不会产生副作用,这是肿瘤的靶向性治疗可行性的理论基础。因此,SMO蛋白已经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发中最令人关注的靶点之一,靶向SMO蛋白的小分子拮抗剂的合成也成为国际上各大制药公司的研发热点。现今至少有5个靶向SMO蛋白的小分子拮抗剂在进行临床测试,美国Genentech公司和Curis公司共同研发的小分子SMO拮抗剂GDC-0449,于2012年1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晚期基底细胞癌病人的治疗。这证明小分子SMO拮抗剂作为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临床测试中的小分子SMO拮抗剂代表包括以下几种:尽管vismodegib和其他临床化合物有较好的药效,它们也都有各自的问题。比如vismodegib理化性质较差,溶解度低,有较强的副作用并且已产生耐药性等等。因此,就需要提出一种全新的刺猬通路拮抗剂,回避掉现有技术中药物出现的耐药性和副作用,更好地阻断肿瘤细胞转移再生,来治疗肿瘤。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能够阻断肿瘤细胞转移再生,治疗肿瘤疾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包括该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m为1,2,3或4;n为0或1;R1选自于氢原子、卤素、甲基、三氟甲基、羟基、巯基、乙基、甲氧基、环丙基;R2选自于C(O)R4、C(O)OR4、C(O)NR4R5、NR6C(O)R4、NR6C(O)OR4、NR6C(O)NR4R5;A1选自于未被取代的或被1-4个R10取代的含有1-3杂原子的五元杂芳环、六元杂芳环及六元芳环,或者A1为未被取代的或被1-4个R10取代的所述杂原子选自O、N、S;L选自于化学键、-O-、-N-、-S-、-(CR7R8)k-、-O(CR7R8)k-、-S(CR7R8)k-、-NR9(CR7R8)k-、-(CR7R8)kO-、-(CR7R8)kS-、-(CR7R8)kNR9-、-R7C=CR8-、其中k为1,2,3或4;U选自于未被取代的或被1-2个R11取代的含有1-3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杂芳环及六元芳环,所述杂原子选自O、N、S;R4、R5分别选自于氢原子,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2取代基取代的C1-8烷基,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2取代基取代的C3-8环烷基、C2-8烯基或C2-8炔基、C1-8磺酰基、C1-8磺酰胺基、C1-8烷氧基、C1-8酯基、C1-8酰基、C1-8酰胺基、C1-8氧代脲基、C1-8脲基;或者R4、R5选自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3基团取代的苯环,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3基团取代的5-6元含有1-3个杂原子的杂芳环,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3基团取代的5-7元含有1-3个杂原子的饱和杂环,所述杂芳环和饱和杂环的杂原子包括N、O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R6、R7、R8、R9、R10、R11、R12、R13分别选自于氢原子、氘原子、卤素、氰基、羟基、氨基、巯基、C1-6烷氧基、C1-6烷基、C3-6环烷基。优选的,上述的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其中,L与1,3,4-噻二唑在U上为邻位取代关系。优选的,上述的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其中,L为-CH2O-、-CH(CH3)O-、-CH2S-、-CH2NH-、-(CH2)2-、-H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刺猬通路拮抗剂活性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m为1,2,3或4;n为0或1;R1选自于氢原子、卤素、甲基、三氟甲基、羟基、巯基、乙基、甲氧基、环丙基;R2选自于C(O)R4、C(O)OR4、C(O)NR4R5、NR6C(O)R4、NR6C(O)OR4、NR6C(O)NR4R5;A1选自于未被取代的或被1-4个R10取代的含有1-3杂原子的五元杂芳环、六元杂芳环及六元芳环,所述杂原子选自O、N、S,或者A1为未被取代的或被1-4个R10取代的L选自于化学键、-O-、-N-、-S-、-(CR7R8)k-、-O(CR7R8)k-、-S(CR7R8)k-、-NR9(CR7R8)k-、-(CR7R8)kO-、-(CR7R8)kS-、-(CR7R8)kNR9-、-R7C=CR8-、-C≡C-,其中k为1,2,3或4;U选自于未被取代的或被1-2个R11取代的含有1-3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杂芳环及六元芳环,所述杂原子选自O、N、S;R4、R5分别选自于氢原子,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2取代基取代的C1-8烷基,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2取代基取代的C3-8环烷基、C2-8烯基或C2-8炔基、C1-8磺酰基、C1-8磺酰胺基、C1-8烷氧基、C1-8酯基、C1-8酰基、C1-8酰胺基、C1-8氧代脲基、C1-8脲基;或者R4、R5分别选自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3基团取代的苯环,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3基团取代的5-6元含有1-3个杂原子的杂芳环,未被取代或被1-3个R13基团取代的5-7元含有1-3个杂原子的饱和杂环,所述杂芳环和饱和杂环的杂原子选自N、O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R6、R7、R8、R9、R10、R11、R12、R13分别选自于氢原子、氘原子、卤素、氰基、羟基、氨基、巯基、C1-6烷氧基、C1-6烷基、C3-6环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3,4-噻二唑杂环化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虎,郑计岳,马海阔,田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