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377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包括排障装置本体、调节装置及连接件;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装置上与所述调节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部;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调节部上;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不同位置以改变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所述连接件可用于紧固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以锁定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过渡装置将排障装置本体外侧三维曲面转化为平顺面;通过在过渡装置上设置第二长圆孔实现调节装置的高度可调节;既满足动车组前头排障装置整体流线外形,又实现了前头排障装置在整体高度上的可调节性。

A Barrier Removal Device for EMU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rrier removing device for EMU, which comprises a barrier removing device body, a regulating device and a connecting part; a regulat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barrier removing device body, and a fixing part is arranged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regulating part; the connecting part can be installed on the fixing part and the adjusting part; the connecting part can be install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fixing part. Chang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barrier removal device body and the regulating device; the connecting member can be used to fasten the barrier removal device body and the regulating device to lock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barrier removal device body and the regulating devic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re as follows: transform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of the outer body of the obstacle removal device into a smooth surface by setting a transition device;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the adjustment device by setting a second long circular hole on the transition device; satisfying the overall streamline shape of the obstacle removal device at the front of the EMU, and realizing the adju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height of the obstacle removal device at the fro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列车
,特别涉及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
技术介绍
本领域内传统的动车组前头排障距轨面高度是经过各种工况计算得出,过高会降低排障装置的排障性能,过低会增加运行过程触轨风险。因动车组轮缘直径会随运用而逐渐磨耗,使整车高度降低,因排障装置是通过螺栓安装在车体骨架上,整车高度降低,排障装置随之下降。为解决此问题,现有的技术手段主要通过在转向架和车体间增加调节垫,调节车体高度,使前头排障装置距轨面高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运用中维护成本,提高运用安全可靠性的动车组排障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包括排障装置本体、调节装置及连接件;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装置上与所述调节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部;其中,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调节部上;其中,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不同位置以改变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且所述连接件可用于紧固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以锁定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可选地,所述调节部为设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的竖向的第一长圆孔。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为设于所述调节装置上且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的第一长圆孔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孔。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为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外形相适配的第一板状结构。可选地,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之间的过渡装置。可选地,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过渡装置上与所述第一长圆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长圆孔。可选地,所述过渡装置通过螺栓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过渡装置为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外形相适配的第二板状结构。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排障装置本体的三维曲面下部设置过渡装置,使排障三维曲面调节为可上下调节的平顺面,具体为:1、通过设置过渡装置将排障装置本体外侧三维曲面转化为平顺面;2、通过在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设置第一长圆孔以及在所述过渡装置上设置第二长圆孔实现调节装置的高度可调节;3、既满足动车组前头排障装置整体流线外形,又实现了前头排障装置在整体高度上的可调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拆除调节装置后,示意出了过渡装置上设置的第二长圆孔);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的侧部结构示意图(拆除调节装置后,示意出了过渡装置上设置的第二长圆孔)。图中,1-排障装置本体;2-调节装置;21-第一固定孔;3-过渡装置;31-第二固定孔;32-第二长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优化了排障装置本体1的外部轮廓,增加了过渡装置3和调节装置2,能够实现排障装置整体的高度可调节;降低了运用中维护成本,提高了运用安全可靠性。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拆除调节装置2后,示意出了过渡装置3上的第二长圆孔3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的侧部结构示意图(拆除调节装置2后,示意出了过渡装置3上的第二长圆孔3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包括排障装置本体1、调节装置2及连接件;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上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装置2上与所述调节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部;其中,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调节部上;其中,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不同位置以改变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与所述调节装置2的相对位置;且所述连接件可用于紧固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与所述调节装置2以锁定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与所述调节装置2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部为设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上的竖向的第一长圆孔,所述固定部为设于所述调节装置2上且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上的第一长圆孔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孔2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与所述调节装置2通过所述螺栓相连接,当需要调节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的高度时,拆卸下安装于所述第一长圆孔及所述第一固定孔21内的螺栓,将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调节至设定高度,然后将所述螺栓再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1及所述第一长圆孔内,用螺母紧固即可,这样就实现了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与所述调节装置2的固定。所述调节装置2为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的下部外形相适配的第一板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为调节板。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与所述调节装置2之间的过渡装置3。所述过渡装置3上设有第二固定孔31,通过在所述第二固定孔31内安装螺栓实现所述过渡装置3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的固定连接。所述过渡装置3上与所述第一长圆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长圆孔32。所述过渡装置3为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1的下部外形相适配的第二板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为过渡板。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车组排障装置,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障装置本体、调节装置及连接件;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装置上与所述调节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部;其中,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调节部上;其中,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不同位置以改变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且所述连接件可用于紧固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以锁定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排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障装置本体、调节装置及连接件;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装置上与所述调节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部;其中,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调节部上;其中,所述连接件可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不同位置以改变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且所述连接件可用于紧固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以锁定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与所述调节装置的相对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排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为设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的竖向的第一长圆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排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设于所述调节装置上且与所述排障装置本体上的第一长圆孔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春张永贵林庆琳李陆星刘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