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974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包括壳体、卷簧、卷轴及牵引带,壳体具有容置腔,壳体两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卷簧设于壳体的容置腔中;卷轴能转动地设于壳体的容置腔中并能在卷簧的带动下保持沿一个方向转动的趋势;牵引带穿过卷轴布置并能在卷轴转动状态下伸缩,牵引带的两端分别穿过壳体上相应的第一开口布置;还包括能将卷轴限位在牵引带中部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牵引带无论拉伸还是收缩,卷轴位置均不改变,可保持卷轴两侧牵引带等长,从而提高汽车拖引的稳定性;且由于卷轴相对于牵引带位置不变,避免了牵引带收缩过程中出现偏移的问题,从而使牵引带拉出或收缩顺畅,进一步提高了汽车拖引的稳定性。

Auto-shrinking automobile tow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shrinkage automobile tow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coil spring, a reel and a traction belt. The shell has a holding cavity, and the first opening connected with the holding cavity is separately open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hell; the coil spring is arranged in the holding cavity of the shell; the coil can be rotated in the holding cavity of the shell and can keep the trend of rotation in one direction under the driving of the coil spring. The lead belt can pass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croll and expand in the rotating state of the scroll,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pull belt pass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opening arrangement on the shell respectively. The limit structure that can limit the scroll in the middle of the pull belt is also included. The traction belt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 change in the position of the scroll whether it is stretched or contracted, and can maintain the equal length of the traction belt on both sides of the scroll, there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ction of the automobile; moreover, because the position of the scroll relative to the traction belt remains unchanged, the problem of dev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ction belt contraction is avoided, thus the traction belt is pulled out or contracted smoothl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ction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汽车牵引拉绳都是在二端设有挂钩,使用时利用挂钩分别挂住牵引车和被牵引车,但是行驶中由于两车的距离无法稳定保持,拉绳很容易下坠拖地。而且,普通拉绳在随车携带时容易缠成一团,非常杂乱,占用空间多,给使用造成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1721276U的中国技术专利《自动卷收式汽车拉绳装置》(申请号:CN201020273687.3)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二端带有挂钩的拉绳,该拉绳收卷置于壳体中的转轴上,且拉绳的二端外露于壳体,壳体中还设置有卷簧和转轴配合,构成自动回卷机构。上述结构利用卷簧自动回卷拉绳,使用时拉绳保持弹性收紧状态,两车距离变化时也可自动随之拉长或收缩,不会下坠拖地,牵引更安全,而且在不使用时,拉绳可以自动卷收在壳体内,类似卷尺结构,结构简单,体积紧凑,携带占用空间少。上述结构的汽车拖引装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其牵引用拉绳直接穿过转轴布置,在拉绳完全拉出状态下,转轴容易沿拉绳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这样不仅导致转轴两侧拉绳长度不一致,影响汽车拖引的稳定性,还容易导致拉绳在收紧状态下容易发生偏转,导致拉绳难以顺畅的拉出或收缩,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使卷轴始终处于牵引带的中部从而提高汽车拖引的稳定性、使牵引带拉出或收缩顺畅的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包括壳体,内部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两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卷簧,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腔中;卷轴,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腔中并与卷簧相连接;牵引带,穿过所述卷轴布置并能在卷轴转动状态下伸缩,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分别穿过壳体上相应的第一开口布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将卷轴限位在牵引带中部的限位结构;所述卷轴的侧壁上开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牵引带的中部设置有沿卷轴轴向贯穿的第三开口,所述牵引带穿过卷轴的第二开口布置,且所述牵引带上对应于第三开口的部位位于第二开口中,一限位块穿过所述第三开口与卷轴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的限位块与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共同构成所述的限位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将卷轴限位在牵引带中部,且结构简单、紧凑,便于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卷轴至少在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允许限位块轴向穿过而限制限位块周向转动地第一限位口,所述限位块穿过该第一限位口布置。该限位结构隐藏在卷轴中,无需增加额外的复杂配件,也不占用空间,便于装配。再改进,所述卷轴上还设置有能防止限位块沿卷轴轴向移动的定位结构。优选地,所述卷轴上靠近第一端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卷轴上靠近第二端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有第二定位台阶,对应的,所述限位块的第一端具有与第一定位台阶相配合的定位凸起,所述限位块的第二端具有能在挤压状态下穿过第一定位台阶而与第二定位台阶相配合的弹性卡脚,所述的第一定位台阶、第二定位台阶、定位凸起及弹性卡脚共同构成所述的定位结构。上述结构可防止牵引带相对于卷轴轴向偏移,以确保牵引带拉出或收缩顺畅。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壳体包括能相互对合的第一半壳、第二半壳,该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的内端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相应卷簧的容置槽,所述卷簧的外周壁与容置槽的内周壁相配合限位。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容置槽的内周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卡槽,对应的,所述卷簧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能卡置于该卡槽中的卡部。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端口处设置有能防止卷簧脱离容置槽的盖板,所述卷簧的中部具有内钩,对应的,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卷轴的端部穿过相应的通孔与内钩相连接。所述卷轴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能与相应盖板上的通孔转动配合的轴部,且该轴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并能将卷簧的内钩夹紧的夹槽。设置上述结构,不仅能将卷簧限位在壳体中,还能利用盖板上的通孔作为卷轴转动的支撑结构,提高牵引带伸缩的稳定性。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汽车的挂钩。优选地,所述卷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及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交叉连接,以提高卷轴的承力性能。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牵引带中部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一连接带,该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牵引带相连接从而使连接带的中部与相应的牵引带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三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将卷轴限位在牵引带的中部,在使用过程中,无论牵引带拉伸还是收缩,卷轴位置均不发生改变,可保持卷轴两侧牵引带等长,从而提高汽车拖引的稳定性;且由于卷轴相对于牵引带位置不变,避免了牵引带收缩过程中出现偏移的问题,从而使牵引带拉出或收缩顺畅,进一步提高了汽车拖引的稳定性;本技术的限位结构比较简单,且使牵引带与卷轴的配合紧凑、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2中卷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带完全拉出时受力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带开始收回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牵引带拉出过程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包括壳体1、卷簧2、卷轴3、牵引带4及盖板5,壳体1内部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10,壳体1两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容置腔10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3。卷簧2设于壳体1的容置腔10中,卷轴3能转动地设于壳体1的容置腔10中并能在卷簧2的带动下保持将牵引带4收紧的趋势,牵引带4穿过卷轴3布置并能在卷轴3转动状态下伸缩,牵引带4的两端分别穿过壳体1上相应的第一开口13布置,且牵引带4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汽车的挂钩7。本实施例的牵引带4为扁平状的织带,这样的结构能更好的、顺畅的伸缩。本实施例的卷簧2与卷轴3共同构成能使牵引带4自动收缩的收紧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卷轴3通过限位结构始终限位在牵引带4的中部。卷轴3的侧壁上开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二开口31,牵引带4的中部设置有沿卷轴3轴向贯穿的第三开口41,牵引带4穿过卷轴3的第二开口31布置,且牵引带4上对应于第三开口41的部位位于第二开口31中,一限位块6穿过第三开口41与卷轴3周向限位连接,限位块6与第二开口31、第三开口41共同构成上述限位结构。牵引带4中部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一连接带40,该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牵引带4相连接从而使连接带的中部与相应的牵引带之间形成上述第三开口41。当然,上述第三开口41也可以是由两段牵引带4的端部相互搭接形成,即两段牵引带4在搭接时均在搭接区的中部预留一段不进行连接。卷轴3在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允许限位块6轴向穿过而限制限位块6周向转动地第一限位口32,限位块6穿过该第一限位口32布置。上述限位结构隐藏在卷轴3中,无需增加额外的复杂配件,也不占用空间,便于装配。本实施例卷轴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301及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加强筋302,第一加强筋301也可以为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加强筋301与第二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包括壳体(1),内部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10),所述壳体(1)两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容置腔(10)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3);卷簧(2),设于所述壳体(1)的容置腔(10)中;卷轴(3),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1)的容置腔(10)中并与卷簧(2)相连接;牵引带(4),穿过所述卷轴(3)布置并能在卷轴(3)转动状态下伸缩,所述牵引带(4)的两端分别穿过壳体(1)上相应的第一开口(13)布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将卷轴(3)限位在牵引带(4)中部的限位结构;所述卷轴(3)的侧壁上开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二开口(31),所述牵引带(4)的中部设置有沿卷轴(3)轴向贯穿的第三开口(41),所述牵引带(4)穿过卷轴(3)的第二开口(31)布置,且所述牵引带(4)上对应于第三开口(41)的部位位于第二开口(31)中,一限位块(6)穿过所述第三开口(41)与卷轴(3)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的限位块(6)与第二开口(31)、第三开口(41)共同构成所述的限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包括壳体(1),内部中空从而形成容置腔(10),所述壳体(1)两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容置腔(10)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3);卷簧(2),设于所述壳体(1)的容置腔(10)中;卷轴(3),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1)的容置腔(10)中并与卷簧(2)相连接;牵引带(4),穿过所述卷轴(3)布置并能在卷轴(3)转动状态下伸缩,所述牵引带(4)的两端分别穿过壳体(1)上相应的第一开口(13)布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将卷轴(3)限位在牵引带(4)中部的限位结构;所述卷轴(3)的侧壁上开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二开口(31),所述牵引带(4)的中部设置有沿卷轴(3)轴向贯穿的第三开口(41),所述牵引带(4)穿过卷轴(3)的第二开口(31)布置,且所述牵引带(4)上对应于第三开口(41)的部位位于第二开口(31)中,一限位块(6)穿过所述第三开口(41)与卷轴(3)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的限位块(6)与第二开口(31)、第三开口(41)共同构成所述的限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3)至少在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允许限位块(6)轴向穿过而限制限位块(6)周向转动地第一限位口(32),所述限位块(6)穿过该第一限位口(32)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3)上还设置有能防止限位块(6)沿卷轴(3)轴向移动的定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收缩汽车拖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3)上靠近第一端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有第一定位台阶(33),所述卷轴(3)上靠近第二端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有第二定位台阶(34),对应的,所述限位块(6)的第一端具有与第一定位台阶(33)相配合的定位凸起(61),所述限位块(6)的第二端具有能在挤压状态下穿过第一定位台阶(33)而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国陈燕琼邓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旭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