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20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盒,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表面套设有纱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固定螺栓、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一皮带轮、第二旋转轴、第二皮带轮、皮带、轴承座、升降气缸、气管、支撑杆、限位块、纱线轮、纱筒、转筒和防护盒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由于缺乏气管回路保证压缩气压力的正常数值,导致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纱线断头不能及时抬起,易出现筒纱磨白印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倍捻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倍捻机
,具体为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倍捻机是一种加捻设备,主要由动力部分、倍捻单元和传动部分等组成,可以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卷装容量增大,万米无接头,加捻质量大幅提高,较低的层高,特别适合操作,倍捻机可以把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通过加捻粘合成股线,并且增强了原纱的性能,达到客户的需求。在纺纱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倍捻机,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由于缺乏气管回路保证压缩气压力的正常数值,导致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纱线断头不能及时抬起,易出现筒纱磨白印的现象,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倍捻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具备纱线断头可及时抬起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纱线断头不能及时抬起而出现筒纱磨白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纱线断头可及时抬起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盒,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套设有纱线轮,所述底座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表面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内腔套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内腔套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顶部依次贯穿底座内腔的顶部与防护盒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纱筒。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底部与底座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部与底座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纱线轮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腔与支撑杆的表面活动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固定螺栓、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一皮带轮、第二旋转轴、第二皮带轮、皮带、轴承座、升降气缸、气管、支撑杆、限位块、纱线轮、纱筒、转筒和防护盒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由于缺乏气管回路保证压缩气压力的正常数值,导致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纱线断头不能及时抬起,易出现筒纱磨白印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倍捻机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螺栓,提高了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降低了电机在工作时对底座造成的晃动,通过设置轴承座,方便了第二旋转轴在底座内的转动,减小了第二旋转轴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有效的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防护盒,保证了纱线在生产过程中的纯净度,避免了因缺乏防护装置,出现纱线被污染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固定螺栓、3电机、4第一旋转轴、5第一皮带轮、6第二旋转轴、7第二皮带轮、8皮带、9轴承座、10升降气缸、11气管、12支撑杆、13限位块、14纱线轮、15纱筒、16转筒、17防护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盒17,通过设置防护盒17,保证了纱线在生产过程中的纯净度,避免了因缺乏防护装置,出现纱线被污染的现象,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10,升降气缸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11,气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表面套设有纱线轮14,纱线轮14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的内腔与支撑杆12的表面活动连接,底座1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2,固定螺栓2的底部与底座1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螺栓2,提高了电机3工作时的稳定性,降低了电机3在工作时对底座1造成的晃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4,第一旋转轴4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5,第一皮带轮5的表面套设有皮带8,皮带8的内腔套设有第二皮带轮7,第二皮带轮7的内腔套设有第二旋转轴6,第二旋转轴6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轴承座9,轴承座9的底部与底座1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轴承座9,方便了第二旋转轴6在底座1内的转动,减小了第二旋转轴6与底座1之间的摩擦力,有效的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第二旋转轴6的顶部依次贯穿底座1内腔的顶部与防护盒17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转筒16,转筒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纱筒15,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1、固定螺栓2、电机3、第一旋转轴4、第一皮带轮5、第二旋转轴6、第二皮带轮7、皮带8、轴承座9、升降气缸10、气管11、支撑杆12、限位块13、纱线轮14、纱筒15、转筒16和防护盒17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由于缺乏气管回路保证压缩气压力的正常数值,导致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纱线断头不能及时抬起,易出现筒纱磨白印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倍捻机的实用性。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外设控制器开启电机3,电机3带动第一旋转轴4转动,第一旋转轴4带动第一皮带轮5转动,第一皮带轮5带动皮带8转动,皮带8带动第二皮带轮7转动,第二皮带轮7带动第二旋转轴6转动,第二旋转轴6带动转筒16转动,转筒16带动纱筒15转动,纱筒15的转动会带着纱线轮14上的纱线缠绕在纱筒15表面以达到对纱线的加捻作用,当加捻过程中,纱线出现断头现象时,使用者通过外设控制器可以立即对升降气缸10进行控制,升降气缸10带动气管11运动,气管11带动支撑杆12运动,支撑杆12的运动可以让纱线及时抬起,从而达到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避免出现筒纱磨白印的现象。综上所述,该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底座1、固定螺栓2、电机3、第一旋转轴4、第一皮带轮5、第二旋转轴6、第二皮带轮7、皮带8、轴承座9、升降气缸10、气管11、支撑杆12、限位块13、纱线轮14、纱筒15、转筒16和防护盒17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倍捻机在使用时纱线断头不能及时抬起而出现筒纱磨白印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盒(17),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10),所述升降气缸(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11),所述气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表面套设有纱线轮(14),所述底座(1)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4),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5),所述第一皮带轮(5)的表面套设有皮带(8),所述皮带(8)的内腔套设有第二皮带轮(7),所述第二皮带轮(7)的内腔套设有第二旋转轴(6),所述第二旋转轴(6)的顶部依次贯穿底座(1)内腔的顶部与防护盒(17)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转筒(16),所述转筒(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纱筒(15)。

【技术特征摘要】
1.苏拉倍捻机的气路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盒(17),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10),所述升降气缸(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11),所述气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表面套设有纱线轮(14),所述底座(1)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4),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5),所述第一皮带轮(5)的表面套设有皮带(8),所述皮带(8)的内腔套设有第二皮带轮(7),所述第二皮带轮(7)的内腔套设有第二旋转轴(6),所述第二旋转轴(6)的顶部依次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姜爱娟王洁陆连山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