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17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包括主支撑平台、弯头剪、弯头剪驱动组件、转运机器人、第一载物台、第二载物台、第三载物台、组织吸附针、吸附针驱动组件、医用负压装置、培养皿和培养瓶,所述第一载物台、第二载物台和第三载物台依次排列放置在主支撑平台上,所述弯头剪的一端与弯头剪驱动组件连接,并且弯头剪的铆接部架设在第一载物台上,所述培养皿可设置在第一载物台或第二载物台上,所述培养瓶设置在第三载物台上,所述转运机器人可在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之间搬运培养皿,所述吸附针驱动组件与组织吸附针连接,所述组织吸附针可伸入培养皿或培养瓶内,所诉组织吸附针与医用负压装置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也称初代培养。严格地说即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但实际上,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一般持续1-4周。此期细胞呈活跃的移动,可见细胞分裂,但不旺盛。原代培养细胞与体内原组织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相似性大。由于培养的细胞刚刚从活体组织分离出来,故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目前,最常用的原代培养有组织块培养和分散细胞培养。组织块培养是将剪碎的组织块直接移植在培养瓶壁上,加入培养基后进行培养。此过程一般手工操作进行,首先将组织块剪成规定尺寸大小,然后通过针尖将组织颗粒移至培养瓶内壁上,由于需要不断重复机械式的操作过程,因此耗费了研究人员的时间,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解决了组织进行原代培养过程中全部手工式的低效的工作模式,将实试验研究人员从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包括主支撑平台、弯头剪、弯头剪驱动组件、转运机器人、第一载物台、第二载物台、第三载物台、组织吸附针、吸附针驱动组件、医用负压装置、培养皿和培养瓶,所述第一载物台、第二载物台和第三载物台依次排列放置在主支撑平台上,所述弯头剪的一端与弯头剪驱动组件连接,并且弯头剪的铆接部架设在第一载物台上,所述培养皿可设置在第一载物台或第二载物台上,所述培养瓶设置在第三载物台上,所述转运机器人可在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之间搬运培养皿,所述吸附针驱动组件与组织吸附针连接,所述组织吸附针可伸入培养皿或培养瓶内,所诉组织吸附针与医用负压装置连接。进一步的,上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所述主支撑平台包括下支撑板、主导轨、辅助导轨、一组第一滑块、一组辅助滑块和一组导轨支撑座,所述导轨支撑座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板上,所述主导轨和辅助导轨的两端均架设在导轨支撑座上,并且辅助导轨对称设置在主导轨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主导轨上,所述辅助滑块设置在辅助导轨上,所述第一载物台、第二载物台和第三载物台的下端面设置在第一滑块和辅助滑块上。进一步的,上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负压吸盘,所述负压吸盘与伺服驱动电机连接。进一步的,上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所述弯头剪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驱动电机、第二伺服驱动电机、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螺杆支撑座,所述第一伺服驱动电机和第二伺服驱动电机、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以弯头剪的中心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伺服驱动电机和第一螺杆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电机和第二螺杆连接,所述螺杆支撑座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靠近弯头剪的端部连接。进一步的,上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弯头剪支撑架,所述弯头剪的铆接部架设在弯头剪支撑架上。进一步的,上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所述转运机器人包括第三伺服驱动电机、第三螺杆、螺杆支撑座、第一支撑平台、机械手组件、第二滑块和第一电动缸,所述第三伺服驱动电机和螺杆支撑座均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一电动缸与第一支撑平台连接,所述第三螺杆设置在螺杆支撑座上,并且第三螺杆与第三伺服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套设在第三螺杆上,所述机械手组件设置在第二滑块上。进一步的,上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所述机械手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啮合,并且第一主动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机械臂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二机械臂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对称设置。进一步的,上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所述吸附针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平台、第二电动缸、第三支撑平台、齿条、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滑块、吸附针升降驱动组件、第一导轨、注射器和导轨支撑座,所述第二电动缸和第三支撑平台均设置在第二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二电动缸与第三支撑平台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平台上设有齿条和导轨支撑座,所述齿条与第二主动轮啮合,并且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轮与第三滑块连接,所述第三滑块套设在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导轨架设在导轨支撑座上,所述吸附针升降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三滑块上,所述吸附针升降驱动组件与注射器连接,所述注射器上设有组织吸附针,所述注射器通过软管与医用负压装置连接。进一步的,上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所述吸附针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基座和第三电动缸,所述基座和第三电动缸设置在第三滑块上,所述基座与支撑杆下端部铰接,所述支撑杆与注射器的外壁连接,并且注射器远离组织吸附针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动缸连接,所述第三电动缸和组织吸附针位于基座的两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培养皿放置在第一载物台上,并且培养皿位于弯头剪下方;2)启动弯头剪驱动组件,弯头剪将培养皿中的组织剪至大小约0.5mm*0.5mm*0.5mm组织颗粒;3)在25cm2培养瓶中加500ul血清,将血清摇匀铺满培养瓶瓶底;4)转运机器人启动夹取培养皿,并将培养皿从第一载物台移至第二载物台;5)吸附针驱动组件驱动组织吸附针移动至培养皿内;6)医用负压装置启动,组织吸附针形成负压吸附组织颗粒;7)吸附针驱动组件将组织吸附针移动至培养瓶内;8)医用负压装置释放负压,组织颗粒贴附在培养瓶内壁上,将组织颗粒整齐点入培养瓶内,组织颗粒之间的间隙在0.8cm;9)不断重复上述步骤5)-8),在培养瓶内放入组织颗粒。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在主支撑平台上设置第一载物台、第二载物台和第三载物台,在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之间通过转运机器人进行培养皿的转运,然后通过吸附针驱动组件将组织吸附针移动至培养皿内,并启动医用负压装置,将组织颗粒转移至培养瓶内,转运机器人和吸附针驱动组件设置在主支撑平台的两侧,操作过程中还可一边进行组织贴壁,一边在培养皿中剪碎组织,工作过程中互不干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过程为高频率的机械重复式劳动,采用此自动化的原代培养装置,提高了实试验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主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吸附针升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支撑平台1、下支撑板11、主导轨12、辅助导轨13、第一滑块14、辅助滑块15、导轨支撑座16、弯头剪2、磁铁21、弯头剪驱动组件3、第一伺服驱动电机31、第二伺服驱动电机32、第一螺杆33、第二螺杆34、螺杆支撑座35、转运机器人4、第三伺服驱动电机41、第三螺杆42、第一支撑平台43、机械手组件44、第一主动轮441、第一从动轮442、第一机械臂443、第二机械臂444、第二滑块45、第一电动缸46、第二导轨47、第一载物台5、负压吸盘51、弯头剪支撑架52、第二载物台6、第三载物台7、组织吸附针8、吸附针驱动组件9、第二支撑平台91、第二电动缸92、第三支撑平台93、齿条94、第二主动轮9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平台(1)、弯头剪(2)、弯头剪驱动组件(3)、转运机器人(4)、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第三载物台(7)、组织吸附针(8)、吸附针驱动组件(9)、医用负压装置(10)、培养皿(100)和培养瓶(200),所述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和第三载物台(7)依次排列放置在主支撑平台(1)上,所述弯头剪(2)的一端与弯头剪驱动组件(3)连接,并且弯头剪(2)的铆接部架设在第一载物台(5)上,所述培养皿(100)可设置在第一载物台(5)或第二载物台(6)上,所述培养瓶(200)设置在第三载物台(7)上,所述转运机器人(4)可在第一载物台(5)和第二载物台(6)之间搬运培养皿(100),所述吸附针驱动组件(9)与组织吸附针(8)连接,所述组织吸附针(8)可伸入培养皿(100)或培养瓶(200)内,所诉组织吸附针(8)与医用负压装置(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平台(1)、弯头剪(2)、弯头剪驱动组件(3)、转运机器人(4)、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第三载物台(7)、组织吸附针(8)、吸附针驱动组件(9)、医用负压装置(10)、培养皿(100)和培养瓶(200),所述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和第三载物台(7)依次排列放置在主支撑平台(1)上,所述弯头剪(2)的一端与弯头剪驱动组件(3)连接,并且弯头剪(2)的铆接部架设在第一载物台(5)上,所述培养皿(100)可设置在第一载物台(5)或第二载物台(6)上,所述培养瓶(200)设置在第三载物台(7)上,所述转运机器人(4)可在第一载物台(5)和第二载物台(6)之间搬运培养皿(100),所述吸附针驱动组件(9)与组织吸附针(8)连接,所述组织吸附针(8)可伸入培养皿(100)或培养瓶(200)内,所诉组织吸附针(8)与医用负压装置(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平台(1)包括下支撑板(11)、主导轨(12)、辅助导轨(13)、一组第一滑块(14)、一组辅助滑块(15)和一组导轨支撑座(16),所述导轨支撑座(16)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板(11)上,所述主导轨(12)和辅助导轨(13)的两端均架设在导轨支撑座(16)上,并且辅助导轨(13)对称设置在主导轨(12)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14)设置在主导轨(12)上,所述辅助滑块(15)设置在辅助导轨(13)上,所述第一载物台(5)、第二载物台(6)和第三载物台(7)的下端面设置在第一滑块(14)和辅助滑块(1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物台(5)上设有负压吸盘(51),所述负压吸盘(51)与伺服驱动电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剪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伺服驱动电机(31)、第二伺服驱动电机(32)、第一螺杆(33)、第二螺杆(34)和螺杆支撑座(35),所述第一伺服驱动电机(31)和第二伺服驱动电机(32)、第一螺杆(33)和第二螺杆(34)以弯头剪(2)的中心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伺服驱动电机(31)和第一螺杆(33)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电机(32)和第二螺杆(34)连接,所述螺杆支撑座(35)与第一螺杆(33)和第二螺杆(34)靠近弯头剪(2)的端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物台(5)上设有弯头剪支撑架(52),所述弯头剪(2)的铆接部架设在弯头剪支撑架(52)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原代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器人(4)包括第三伺服驱动电机(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慧邢春根张舒羽彭巍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