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包括流化床主体、设置于流化床主体中的生物膜、用于向流化床主体输入待处理废水的进水管以及用于输出净化后的水的出水管,所述流化床主体上设置有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开设于生物膜内的加料腔以及设置于流化床主体上的加料管,所述加料管道与所述加料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料管向加料腔中输入菌体细胞以补充生物膜上的菌体数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对生物膜上菌体的补充,避免了频繁更换生物膜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修复流化床。
技术介绍
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利用气体或液体通过颗粒状固体层而使固体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并进行气固相反应过程或液固相反应过程的反应器。流化床技术其传统应用领域主要是化学工业和石油业,近年来在环保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水生态修复流化床主要包括流化床主体、设置于流化床主体中的生物膜、用于向流化床主体输入待处理废水的进水管以及用于输出净化后的水的出水管。生物膜是由有生命的菌体细胞和无机颗粒组成的复合体,通常具有孔状结构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废水从进水管进入流化床主体后处于流化状态,废水中的BOD、COD、SS、氨氮、磷等污染物质与生物膜接触,活性微生物将这些污染物质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流化床主体内的生物膜中的菌落情况可能产生恶化,需要对其中的有利于降解的活性微生物进行补充,一般的补充过程为通过停止净化过程,并将生物膜取出进行再次菌落培养或者直接更换,操作过程复杂麻烦,成本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可以方便的对生物膜中的活性微生物进行补充从而提高净化效率、降低更换生物膜的成本。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包括流化床主体、设置于流化床主体中的生物膜、用于向流化床主体输入待处理废水的进水管以及用于输出净化后的水的出水管,所述流化床主体上设置有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开设于生物膜内的加料腔以及设置于流化床主体上的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与所述加料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体进入流化床主体一会后呈现出流化状态,随着水体自身的运动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上的菌体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从而净化水体,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管排出;通过加料管向加料腔中输入补充的菌体细胞,菌体细胞进入加料腔以后会附着在生物膜上生存繁殖以补充生物膜的菌体数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对生物膜上菌体的补充,避免了频繁更换生物膜的麻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膜包括厌氧生物膜和好氧生物膜,所述厌氧生物膜位于好氧生物膜的下方,所述加料管包括厌氧加料管和好氧加料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流化床主体内设置两个生物膜,分别为厌氧生物膜和好氧生物膜,使得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分开而不会在生产时相互影响,厌氧加料管对厌氧生物膜进行加料,好氧加料管对好氧生物膜进行加料,更加方便,水体中一般深处的厌氧环境更佳,将厌氧生物膜安装在好氧生物膜的下方更加有利用厌氧生物膜上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将好氧生物膜安装在上方更加有利于好氧生物膜上的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化床主体位于好氧生物膜和厌氧生物膜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氧气分布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氧气分布器向好氧生物膜的方向喷射氧气,从而优化好氧生物膜中微生物的生产环境,增加对水质的净化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氧气分布器包括设置于流化床主体内的分布环、设置于分布环表面的布气孔以及与分布环连通的氧气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分布环以及布气孔使氧气管输送过来的氧气均匀的向上输出,使得好氧生物膜上的氧气透过均匀,更加有益于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繁殖,从而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位于流化床主体上部侧壁,所述进水管位于流化床主体底部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净化的水从流化床主体底部进入经过净化以后从上部侧壁的出水管流出,有益于水与生物膜的接触,同时增加了接触的时间,使得净化效果更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化床主体上设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结构为圆环形槽,所述出水管和溢流槽连通,所述溢流槽的外环高度大于内环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一净化过程完成以后待净化的水从流化床主体底部通入时使得原有的水的水位上升而满溢到溢流槽中再从出水管流出,同时通过溢流槽也防止了净化好的水的回流。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化床主体上设置有方便工人取样进行水质检测的检测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测口可以提取流化床主体中的水并对其中的各种污染成分进行检测,方便工人对流化床中水体净化程度进行判断,从而掌握和控制水体净化的时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化床主体上设置有水氧表,所述水氧表的检测端位于好氧生物膜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氧表检测好氧生物膜位置的氧气浓度,根据水氧表的检测值控制氧气分布器的放氧量,使氧气浓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保证好氧生物膜的供氧量的同时防止水中含氧量过高,影响厌氧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厌氧加料管和好氧加料管分别对厌氧生物膜和好氧生物膜进行加料,补充恶化的微生物菌落,恢复生物膜的净化能力,提升了净化效率;2、氧气分布器将氧气均匀分布从而对好氧生物膜进行供氧,促进了好氧生物膜上微生物的繁衍,从而提升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水生态修复流化床结构示意图。图中:1、流化床主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2、生物膜;21、厌氧生物膜;22、好氧生物膜;4、加料装置;41、料腔;5、加料管;51、厌氧加料管;52、好氧加料管;6、氧气分布器;61、氧气管;62、分布环;63、布气孔;7、溢流槽;71、外环高度;72、内环;8、检测口;81、第一检测口;82、第二检测口;9、水氧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如图1所示,包括流化床主体1、生物膜2、进水管11以及出水管12,进水管11安装在流化床主体1底部的侧壁上。如图1所示,生物膜2包括厌氧生物膜21和好氧生物膜22,厌氧生物膜21上接种有用于净化水体的厌氧微生物,好氧生物膜22上接种有用于净化水体的好氧微生物,厌氧生物膜21和好氧生物膜22均安装于流化床主体1内部且厌氧生物膜21位于好氧生物膜22下方。如图1所示,流化床主体1上设有加料装置4,加料装置4包括加料腔41以及加料管5,加料腔41开设于厌氧生物膜21和好氧生物膜22内部,加料管5包括厌氧加料管51和好氧加料管52。厌氧加料管51和好氧加料管52均安装在流化床主体1侧壁上且厌氧加料管51与厌氧生物膜21中的加料腔41相连通,好氧加料管52与好氧生物膜22中的加料腔41相连通。好氧生物膜22和厌氧生物膜21之间的流化床主体1上设有氧气分布器6,氧气分布器6包括氧气管61、分布环62以及布气孔63,氧气管61安装在流化床主体1上且与分布环62相连通,分布环62位于好氧生物膜22和厌氧生物膜21之间,布气孔63开设于分布环62上且沿分布环62长度分布,布气孔63向好氧生物膜22方向输出氧气。流化床主体1上部设有溢流槽7,溢流槽7的结构为圆环形槽,溢流槽7的外环高度71大于内环72高度,出水管12安装于流化床主体1上部且与溢流槽7相连通。流化床主体1上设置有方便工人取样进行水质检测的检测口8,检测口8包括第一检测口81和第二检测口82,第一检测口81位于溢流槽7中测量净化完后需要排除的水体质量,第二检测口82位于流化床主体1上测量正在净化的水体的质量。流化床主体1上安装有水氧表9,水氧表9的检测端位于好氧生物膜22位置。工作原理:通过好氧加料管525加入好氧微生物使好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包括流化床主体(1)、设置于流化床主体(1)中的生物膜(2)、用于向流化床主体(1)输入待处理废水的进水管(11)以及用于输出净化后的水的出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主体(1)上设置有加料装置(4),所述加料装置(4)包括开设于生物膜(2)内的加料腔(41)以及设置于流化床主体(1)上的加料管(5),所述加料管(5)与所述加料腔(4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包括流化床主体(1)、设置于流化床主体(1)中的生物膜(2)、用于向流化床主体(1)输入待处理废水的进水管(11)以及用于输出净化后的水的出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主体(1)上设置有加料装置(4),所述加料装置(4)包括开设于生物膜(2)内的加料腔(41)以及设置于流化床主体(1)上的加料管(5),所述加料管(5)与所述加料腔(4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2)包括厌氧生物膜(21)和好氧生物膜(22),所述厌氧生物膜(21)位于好氧生物膜(22)的下方,所述加料管(5)包括厌氧加料管(51)和好氧加料管(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主体(1)位于好氧生物膜(22)和厌氧生物膜(2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氧气分布器(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生态修复流化床,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家栋,高永海,胡雪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景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