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75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机用油墨槽领域,现有技术中的油墨槽存在油墨挥发量大、易产生印刷质量问题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包括储墨槽、递墨辊;所述储墨槽为其上开设有窗口的半封闭式密闭容器,所述递墨辊设置于储墨槽内并与储墨槽壁板转动连接;所述递墨辊转动时能将储墨槽内的油墨蘸取并传递至窗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油墨损失小、防杂性出色、印刷质量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用油墨槽领域,具体的说,是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
技术介绍
在软包装行业中,对塑料薄膜的图案印刷都采用凹版印刷方式进行,印刷中使用溶剂型油墨,因此溶剂的挥发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行业内通用的凹印机的油墨槽都是开放式的,油墨放在金属做成的盘子或槽内,将印版辊浸泡在油墨当中,印版辊转动把油墨蕉起后,再通过刮刀刮掉多余的油墨,之后把凹版中的油墨转印到薄膜上,实现图案的印刷。现在普遍使用的油墨槽都是金属做成的,大约为1100mm×400mm的长槽子,平放在印版辊下方。目前的这种油墨槽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几个缺点:1、油墨挥发量大:油墨槽开放面积很大,油墨槽内的油墨的整个平面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任其挥发,溶剂挥发严重,造成油墨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形成威胁,也增加了成本。同时,油墨槽开放很容易进入杂质和异物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威胁。2、易产生印刷质量问题:印版辊浸泡在油墨中高速旋转,印版辊的后侧的油墨从切线方向飞出溅在挡墨板上,干燥结块的油墨会从挡墨板上脱落到油墨槽中,印版辊蘸取干燥结块的油墨会造成印刷刀线,影响印刷质量。3、油墨浪费大:印版辊蕉墨的部位浸入油墨20-30mm深,整个墨槽都要装满油墨,而实际用墨只要极少量即可完成印版辊涂墨,因此,由于油墨槽太大并且需要保持20-30mm深的油墨深度,需要使用大量油墨填充,而在完成印刷之后,则会有大量的油墨剩下,造成很大的浪费。4、清洗、换墨不方便:由于生产的需要,需要经常换墨并清理油墨槽,油墨槽敞口太大导致倒墨需要两个以上人来完成,会浪费很大的人力成本,且不便于清洗墨槽。并且现有的油墨槽为整体式,并且是固定式的,每次更换油墨颜色都要清洗掉原墨后在添加新墨,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我们这个能解决换墨问题吗?)-可以直接拆除更滑其他颜色的油墨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具有油墨损失小、防杂性出色、能提高印刷质量稳定性、能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包括储墨槽、递墨辊;所述储墨槽为其上开设有窗口的半封闭式密闭容器,所述递墨辊设置于储墨槽内并与储墨槽壁板转动连接;所述递墨辊转动时能将储墨槽内的油墨蘸取并传递至窗口处。就上述内容提到的窗口来说,需要做一个解释,窗口一般为在某平面或立面上开设的较小尺寸的开口,开口一般起到观察、传递、透气的作用,窗口于平面或立面上所占面积较小。本申请中的窗口中,其作用是作为传递油墨的通道来导通递墨辊与印版辊之间的空间,使油墨能够从递墨辊上传递到印版辊之间;其规格就现有技术来说,在相同规格尺寸的墨槽下,窗口的开口尺寸应该在槽口或盘口的开口尺寸之下,因此,具有窗口的该储墨槽为半封闭式的密闭容器。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半封闭式的密闭容器减小了储墨槽内的油墨完全暴露在开放空间下的面积,能够起到减少挥发的目的。不仅能够减少油墨的消耗量,而且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较小,也能够减少异物进入导致印刷质量的问题发生。并且,通过递墨辊来向印版辊传递油墨,使印版辊不直接浸入油墨中蘸取油墨,油墨不会溅在储墨槽内形成干燥结块,能够保证印刷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递墨辊面向窗口的一侧探出窗口。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将递墨辊的一侧的部分表面探出至窗口外侧,能够在装配对位时更易与印版辊对准并调教,方便调整递墨辊与印版辊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储墨槽为两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容器,窗口开设在面向印版辊一侧的壁板上,所述递墨辊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储墨槽的两端壁板上;所述递墨辊的转轴的一端用于与驱动器转动的动力装置传动连接。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筒状的储墨槽的底部到中部依次增大,油墨能更容易地充满储墨槽,能够节约油墨的用量。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与储墨槽连接的接墨槽,所述接墨槽设置于储墨槽下方且其槽口朝上。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接墨槽用于接印版辊被刮刀挂下以及从印版辊和递墨辊上甩下的油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接墨槽的槽宽大于等于窗口到印版辊远侧的距离。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将接墨槽的槽宽度增加到印版辊远侧到窗口的距离,能够更好地接收掉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接墨槽为半圆槽,其底端插设有将其内外连通的导墨管;所述储墨槽上插设有将其内外连通的导墨管。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接墨槽和储墨槽的底部增加导墨管,导墨管用于将槽内槽外进行连通,能够通过导墨管注墨或排墨,添加、排放油墨更加的方便。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每个所述导墨管均分别套接有连通至油墨桶的软管,所述储墨槽所接软管连接有泵,所述油墨桶的最低液面位于接墨槽的最低液面之下。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油墨桶的最低液面位于接墨槽的最低液面之下,储墨槽和接墨槽之间通过软管和泵实现自动注墨、排墨的循环。从接墨槽内再次回到油墨桶内的油墨如果有干燥结块,那么结块也会沉底或通过泵前端的过滤器被过滤掉,能够保证印刷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接墨槽与储墨槽之间通过挡墨槽连接,所述挡墨槽包括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储墨槽和接墨槽的竖板以及连接在竖板两侧处的侧板,所述竖板内侧面向印版辊。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将连接接墨槽和储墨槽的连接结构设置为挡墨槽,通过挡墨槽能够阻挡下从印版辊上沿切线方向甩下的油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两所述侧板外侧上均连接有螺旋顶锥。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通过螺旋顶锥可以实现该种油墨槽与印刷机的可拆卸连接,只需通过旋动螺旋顶锥便可实现竖板与印刷机墙板的抵紧或脱离。需要换不同色的油墨时,可以通过更换油墨槽来达到快速换墨的目的,提升印刷生产效率。拆卸后的油墨槽也更加方便清洗。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竖板的外侧设置有气缸。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气缸的两端分别用来抵住竖板的外侧面和印刷机的墙板,通过调整气缸的伸缩长度能够很翻边地去调节递墨辊与印版辊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递墨辊为表面包覆有橡胶的胶辊。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半封闭式的密闭容器减小了储墨槽内的油墨完全暴露在开放空间下的面积,能够起到减少挥发的目的。不仅能够减少油墨的消耗量,而且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较小,也能够减少异物进入导致印刷质量的问题发生。并且,通过递墨辊来向印版辊传递油墨,能够在递墨辊的直径远小于印版辊的直径的情况下向印版辊传递适量且足够的油墨,并且使印版辊不直接浸入油墨中蘸取油墨,油墨不会溅在储墨槽内形成干燥结块,能够保证印刷质量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递墨辊的设置使印版辊不直接浸入油墨中也能够减少油墨的使用量,因此储墨槽能够比现有技术中的油墨槽的容积更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墨槽(1)、递墨辊(2);所述储墨槽(1)为其上开设有窗口(1a)的半封闭式密闭容器,所述递墨辊(2)设置于储墨槽(1)内并与储墨槽(1)壁板转动连接;所述递墨辊(2)转动时能将储墨槽(1)内的油墨蘸取并传递至窗口(1a)处。

【技术特征摘要】
1.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墨槽(1)、递墨辊(2);所述储墨槽(1)为其上开设有窗口(1a)的半封闭式密闭容器,所述递墨辊(2)设置于储墨槽(1)内并与储墨槽(1)壁板转动连接;所述递墨辊(2)转动时能将储墨槽(1)内的油墨蘸取并传递至窗口(1a)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递墨辊(2)面向窗口(1a)的一侧探出窗口(1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槽(1)为两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容器,窗口(1a)开设在面向印版辊(9)一侧的壁板上,所述递墨辊(2)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储墨槽(1)的两端壁板上;所述递墨辊(2)的转轴的一端用于与驱动器转动的动力装置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储墨槽(1)连接的接墨槽(8),所述接墨槽(8)设置于储墨槽(1)下方且其槽口朝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封闭分体式悬挂油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墨槽(8)的槽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宏伟孙恩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巨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