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59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盒体和固定连接在盒体顶部一侧的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底部设置为开口的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安装有端盖,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凹槽内并焊接有转盘,转盘的底部四周开设有多个出料孔,出料孔远离转轴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收纳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机控制模块能够调节驱动电机的旋转速率,进而能够调节进料孔的开启幅度,通过桨叶能够将焦油推送至出料管内,提高焦油流出速率,避免粘稠度较大的焦油无法流出,方便人们对焦油流出速率进行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
,具体为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在水管的官道上设置的管道开关有用于金属管的管道开关、用于塑复金属管的管道开关以及用于塑料管的管道开关。在焦油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管道控制开关对焦油流出速率进行调控,经检索,申请号为201410464501.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包括伺服马达,所述的伺服马达靠PLC的命令启停以及调整输出功率,伺服马达的转动辊套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同靠销杆连接在套绕在圆柱状杆上的从动轮,中空杆的另一头被密封圈封闭,密封圈通过铆件安装于压板上,经过旋动压板,就能变化中空杆与带有贯穿槽的柱状体之间的缝隙大小;中空杆外壁带有洞体朝向罩体的入口。这样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轻易地就会被糊状的凝油体特征明显并且固态颗粒量不小的焦油所封堵从而无法正常工作的缺陷。由于焦油的粘稠程度较大,且焦油温度较低时较难流通,使得焦油流出速率较低,甚至是容易堆积在管道开关内,而现有的管道开关不便对焦油流出速率进行调控,不利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针对焦油流出速率难以调控的问题,能够调节焦油的流出速率,而且能够快速将焦油抽取出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盒体和固定连接在盒体顶部一侧的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底部设置为开口的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安装有端盖,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凹槽内并焊接有转盘,转盘的底部四周开设有多个出料孔,出料孔远离转轴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远离转轴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复位弹簧的一端,复位弹簧的另一端焊接有隔板,隔板活动安装在对应的收纳槽内,隔板靠近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出料孔内,转盘的顶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多个桨叶,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端盖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管,出料管和进料管均与凹槽相连通;所述电机控制模块包括电源U,所述电源U的正极连接有电容C1的正极和线圈L1的一端,所述电源U的负极连接有电容C2的负极、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所述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2的正极,所述电容C2的负极连接有可控硅VS的阴极,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控硅VS的阳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VS的控制极连接有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的滑动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驱动电机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驱动电机的负极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盖的顶部固定粘贴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顶部与转盘的底部转动密封连接,且多个出料孔均位于第一密封圈的内侧。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远离转轴的一侧顶部固定粘贴有配重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桨叶与多个出料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桨叶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架,且支架的底端与转盘的顶部相焊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联轴器,所述转轴的顶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装有轴承,且轴承的外圈与转动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孔的内壁上固定粘贴有第二密封圈,转轴的外侧与第二密封圈的内侧转动密封连接,且第二密封圈位于轴承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1、电容C2的容值均为100nF,所述线圈L1的电感为40μH,所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的阻值依次为8.2kΩ、100Ω、100Ω、100Ω。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变阻器RP的最大阻值为1kΩ,所述电源U为AC220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微电子控制开关通过电源U、电容C1、电容C2、线圈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滑动变阻器RP和可控硅VS相配合,将焦油的输出管道连接在进料管上,利用电源U为电机控制模块供电,此时电源U的电压连接在电容C1的两端,利用可控硅VS的整流特性驱动整个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P滑动端可以调节可控硅VS的输出电压,进而调整驱动电机的转速,电阻R2、电容C2可以吸收驱动电机的反电动势,用以保护可控硅VS,电容C1、线圈L共同组成一个滤波器,主要抑制该电路对电网的干扰;通过盒体、螺纹槽、端盖、凹槽、驱动电机、转轴、转盘、出料孔、收纳槽、复位弹簧、隔板、桨叶、出料管、进料管、电机控制模块、配重块、第一密封圈、支架、联轴器、转动孔、轴承和第二密封圈相配合,驱动电机旋转时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旋转,转轴通过转盘带动多个隔板绕转轴旋转,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P滑动端能够调节转盘的转速,当转盘转速逐渐增大时,隔板做离心运动,使得隔板逐渐滑入收纳槽内,此时隔板挤压复位弹簧,转盘的上下部分导通,焦油能够通过进料孔进入到转盘的上方,且转盘在旋转时通过支架带动多个桨叶旋转,桨叶旋转时搅动凹槽内的焦油,将焦油推送至出料管内,转盘转速继续增大时,隔板滑入收纳槽内的部分增大,直至进料孔完全打开,桨叶转速增加时能够增加推送焦油的力度,使得焦油流出速率逐渐增加,焦油不会因粘稠而无法流出,当驱动电机停止旋转时,复位弹簧的弹力将隔板推送至进料孔内,能够封进料孔,此时焦油无法继续流出;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控制模块能够调节驱动电机的旋转速率,进而能够调节进料孔的开启幅度,通过桨叶能够将焦油推送至出料管内,提高焦油流出速率,避免粘稠度较大的焦油无法流出,方便人们对焦油流出速率进行调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的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中电机控制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盒体、2-螺纹槽、3-端盖、4-凹槽、5-驱动电机、6-转轴67-转盘、8-出料孔、9-收纳槽、10-复位弹簧、11-隔板、12-桨叶、13-出料管、14-进料管、15-电机控制模块、16-配重块、17-第一密封圈、18-支架、19-联轴器、20-转动孔、21-轴承、22-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盒体1和固定连接在盒体1顶部一侧的电机控制模块15,盒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4,凹槽4的侧壁上开设有底部设置为开口的螺纹槽2,螺纹槽2内螺纹安装有端盖3,盒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盒体(1)和固定连接在盒体(1)顶部一侧的电机控制模块(15),所述盒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的侧壁上开设有底部设置为开口的螺纹槽(2),螺纹槽(2)内螺纹安装有端盖(3),盒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底端延伸至凹槽(4)内并焊接有转盘(7),转盘(7)的底部四周开设有多个出料孔(8),出料孔(8)远离转轴(6)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收纳槽(9),收纳槽(9)远离转轴(6)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复位弹簧(10)的一端,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焊接有隔板(11),隔板(11)活动安装在对应的收纳槽(9)内,隔板(11)靠近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出料孔(8)内,转盘(7)的顶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多个桨叶(12),凹槽(4)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3),端盖(3)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4),出料管(13)和进料管(14)均与凹槽(4)相连通;所述电机控制模块(15)包括电源U,所述电源U的正极连接有电容C1的正极和线圈L1的一端,所述电源U的负极连接有电容C2的负极、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所述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2的正极,所述电容C2的负极连接有可控硅VS的阴极,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控硅VS的阳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VS的控制极连接有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的滑动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驱动电机(5)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驱动电机(5)的负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子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盒体(1)和固定连接在盒体(1)顶部一侧的电机控制模块(15),所述盒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的侧壁上开设有底部设置为开口的螺纹槽(2),螺纹槽(2)内螺纹安装有端盖(3),盒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底端延伸至凹槽(4)内并焊接有转盘(7),转盘(7)的底部四周开设有多个出料孔(8),出料孔(8)远离转轴(6)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收纳槽(9),收纳槽(9)远离转轴(6)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复位弹簧(10)的一端,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焊接有隔板(11),隔板(11)活动安装在对应的收纳槽(9)内,隔板(11)靠近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出料孔(8)内,转盘(7)的顶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多个桨叶(12),凹槽(4)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3),端盖(3)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4),出料管(13)和进料管(14)均与凹槽(4)相连通;所述电机控制模块(15)包括电源U,所述电源U的正极连接有电容C1的正极和线圈L1的一端,所述电源U的负极连接有电容C2的负极、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所述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2的正极,所述电容C2的负极连接有可控硅VS的阴极,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控硅VS的阳极相连接,所述可控硅VS的控制极连接有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的滑动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与驱动电机(5)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先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秉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