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及钝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57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公开了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支撑架体内开有横腔和竖腔,横腔与竖腔连通,竖腔上开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孔,开孔位于向心轴承的外圈处,竖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块,向心轴承外圈上开有用于第一楔块插入的凹槽,第一楔块与竖腔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横腔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楔块相抵的第二楔块,支撑架体上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伸入到横腔内且螺栓与第二楔块相抵;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圆柱滚子外圈磨损支撑架体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的设置,可通过旋拧螺栓,使得第二楔块驱动第一楔块滑入到凹槽内,第一楔块也将与凹槽底壁抵紧,从而使得向心轴承外圈固定,防止向心轴承外圈磨损支撑架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及钝化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
,具体涉及了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及钝化生产线。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箱的输出轴一端连接行星架,另一端通过旋转支撑架安装于变速箱壳体上,输出轴由内向外依次设有轴肩和输出齿轮。旋转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体和轴承组,轴承组包括用于主要承受径向力的圆柱滚子轴承和用于主要承受轴向力的止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安装于轴肩上,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与支撑架体之间设有垫片,止推轴承位于输出轴的端部且止推轴承与支撑架体之间设有调整垫片。目前,由于变速箱在检修时,需根据尺寸需要更换合适的调整垫片,由于调整垫片位于内侧,为了便于装配和拆卸,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与支撑架体是间隙配合。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易造成变速箱壳体外圈磨损,长久使用后,会导致支撑架体的损坏。旋转支撑架加工过程中会出现黑色、黄色的氧化皮,为了提高不锈钢的外观和耐蚀性,加工后的不锈钢产品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去除焊接、高温加工处理后产生的氧化皮,使处理后的表面形成一层以铬为主要物质的氧化膜,不会再产生二次氧蚀,达到钝化目的,从而提高不锈钢制品的表面防腐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目前不锈钢产品的酸洗钝化一般采用酸洗钝化膏或酸洗钝化液进行处理,酸洗钝化膏是将酸洗和钝化同步进行,一步完成,改变了传统的酸洗和钝化工艺,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但其仅适合于大面积涂刷操作。而酸洗钝化液适合于小工件的浸泡操作,且工艺复杂,设备投资成本大。目前适用于不锈钢盘管外表面的酸洗钝化处理多采用涂刷酸洗钝化膏处理,再经冲洗,中间周转周期长,人力物力投入大,而且一般没有专业的生产设备,不具有快速的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防止圆柱滚子外圈磨损支撑架体的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以及提供一种采用不同方式的酸洗,并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的钝化生产线。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体和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止推轴承和向心轴承,所述止推轴承的轴圈套装于所述输出轴的端部,所述止推轴承的座圈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止推轴承的座圈与所述支撑架体之间设有调整垫片;所述向心轴承的内圈套装在所述输出轴的轴肩上,所述向心轴承的内圈的一侧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齿轮相抵靠,所述向心轴承的内圈的另一侧与所述止推轴承的轴圈相抵靠,向心轴承外圈与支撑架体间隙配合,支撑架体内开有横腔和竖腔,横腔与竖腔连通,竖腔上开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孔,开孔位于向心轴承的外圈处,竖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块,向心轴承外圈上开有用于第一楔块插入的凹槽,第一楔块与竖腔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横腔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楔块相抵的第二楔块,支撑架体上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伸入到横腔内且螺栓与第二楔块相抵。以上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1、本方案通过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的设置,可通过旋拧螺栓,使得第二楔块驱动第一楔块滑入到向心轴承外圈的凹槽内,第一楔块也将与凹槽底壁抵紧,从而使得向心轴承外圈固定,防止向心轴承外圈磨损支撑架体。2、本方案需要更换调整垫片时,也可通过旋拧螺栓,去除第二楔块对第一楔块的抵压力,第一楔块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第一楔块将滑出凹槽,从而解除对向心轴承的限位,操作人员容易将向心轴承从支撑架体上拆卸下来,进而拆卸止推轴承,便于将调整垫片更换。进一步,第一楔块内开有第一油道,向心轴承外圈上开有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用于第二油道连通,支撑架体上开有用于第一油道连通的进油通道。当第一楔块滑入凹槽内并与向心轴承外圈抵紧时,进油通道与第一油道连通,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连通,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对向心轴承上润滑油。进一步,向心轴承外圈的凹槽内开有气压槽,第一楔块靠近凹槽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气压槽的凸起,凸起的长度小于气压槽的长度。第一楔块与凹槽抵紧时,凸起也会插入到气压槽内,并使气压槽内的气压升高,气体将对第一楔块和外圈均施压推力,从而提高第一楔块与凹槽抵紧的紧实度,使得外圈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支撑架体上。进一步,第二油道内固定连接有油管,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通过油管连通。油管的设置,可使得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始终连通,防止润滑油溢出到凹槽内,避免润滑油将气压槽进行填充,从而防止气压槽失去作用。进一步,向心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更加方便,操作人员更易安装和拆卸。本专利技术中的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的钝化生产线,按工序先后依次排布酸洗设备、水洗液槽、检测平台和干燥设备,酸洗设备和水洗液槽之间、水洗液槽和检测平台之间、检测平台和干燥设备之间均通过传输辊道连接,酸洗设备采用酸洗液槽或喷涂机。以上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以上方案具有规范的操作工序,设备紧凑,排布合理,便于工件周转生产,而且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酸洗钝化,采用冲洗或浸洗去除外表面氧化层,经过全过程清洗后的不锈钢盘管表面洁净,无可视氧化层,经过蓝点检验合格,符合工艺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风环冷却装置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1中A1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架体1、输出轴2、输出齿轮3、轴肩4、圆柱滚子轴承5、止推轴承6、调整垫片7、垫片8、第二楔块9、第一楔块10、进油通道11、螺栓12、第一油道13、油管14、气压槽15。实施例1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止推轴承6和向心轴承,优选的,向心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5,止推轴承6的轴圈套装于输出轴2的端部,止推轴承6的座圈设置于支撑架体1上,止推轴承6的座圈与变速箱的支撑架体1之间设有调整垫片7。向心轴承的内圈套装在输出轴2的轴肩4上,向心轴承的内圈的左侧与输出轴2的输出齿轮3相抵靠,向心轴承的内圈的右侧与止推轴承6的轴圈相抵靠,向心轴承的外圈的内侧与变速箱的支撑架体1之间设有垫片8,向心轴承的外圈与变速箱的支撑架体1间隙配合。支撑架体1内开有横腔和竖腔,横腔与竖腔连通,竖腔上开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孔,开孔位于向心轴承的外圈处,竖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块10,向心轴承外圈上开有用于第一楔块10插入的凹槽,第一楔块10与竖腔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横腔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楔块10相抵的第二楔块9,支撑架体1上螺纹连接有螺栓12,螺栓12伸入到横腔内且螺栓12与第二楔块9相抵。通过旋拧螺栓12,螺栓12将推动第二楔块9向右滑动,使得第二楔块9驱动第一楔块10滑入到向心轴承外圈的凹槽内,第一楔块10也将与凹槽底壁抵紧,从而使得向心轴承外圈固定,防止向心轴承外圈磨损支撑架体1。反向旋拧螺栓12,螺栓12与第二楔块9分离,去除第二楔块9对第一楔块10的抵压力,第一楔块10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第一楔块10将滑出凹槽,从而解除对向心轴承的限位,操作人员容易将向心轴承从支撑架体1上拆卸下来,进而拆卸止推轴承6,便于将调整垫片7更换。第一楔块10内开有第一油道13,向心轴承外圈上开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内固定连接有油管14,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13通过油管14连通,支撑架体1上开有用于第一油道13连通的进油通道11。当第一楔块10滑入凹槽内并与向心轴承外圈抵紧时,进油通道11与第一油道13连通,第一油道13与第二油道连通,从而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体和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止推轴承和向心轴承,所述止推轴承的轴圈套装于输出轴的端部,止推轴承的座圈设置于支撑架体上,止推轴承的座圈与支撑架体之间设有调整垫片;向心轴承的内圈套装在所述输出轴的轴肩上,向心轴承的内圈的一侧与输出轴的输出齿轮相抵靠,向心轴承的内圈的另一侧与止推轴承的轴圈相抵靠,向心轴承外圈与支撑架体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体内开有横腔和竖腔,横腔与竖腔连通,竖腔上开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孔,开孔位于向心轴承的外圈处,竖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块,向心轴承外圈上开有用于第一楔块插入的凹槽,第一楔块与竖腔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横腔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楔块相抵的第二楔块,支撑架体上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伸入到横腔内且螺栓与第二楔块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体和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止推轴承和向心轴承,所述止推轴承的轴圈套装于输出轴的端部,止推轴承的座圈设置于支撑架体上,止推轴承的座圈与支撑架体之间设有调整垫片;向心轴承的内圈套装在所述输出轴的轴肩上,向心轴承的内圈的一侧与输出轴的输出齿轮相抵靠,向心轴承的内圈的另一侧与止推轴承的轴圈相抵靠,向心轴承外圈与支撑架体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体内开有横腔和竖腔,横腔与竖腔连通,竖腔上开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孔,开孔位于向心轴承的外圈处,竖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块,向心轴承外圈上开有用于第一楔块插入的凹槽,第一楔块与竖腔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横腔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楔块相抵的第二楔块,支撑架体上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伸入到横腔内且螺栓与第二楔块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箱盖的旋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百吉四兴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