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包括地球模型,所述地球模型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地球模型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球槽,所述金属球槽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球,所述固定架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管套,所述第一管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套,所述第二管套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管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管套,所述第三管套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放大镜;通过设计安装了吸盘,便于将地球仪更牢固的固定在桌面上,解决了现有的地球仪由于底端没有固定装置,在学生争抢的过程中或者学生无意间的打闹造成桌面的晃动,导致了地球仪的侧翻和摔落,甚至地球仪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
本技术属于地球仪
,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
技术介绍
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属于原始的绘制方法。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受其影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地球仪。约在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此前的地球仪上只有27处观测点的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现有的地球仪,由于地球模型表面信息繁多,所以只能将文字缩小,不方便学生的日常使用,而放大镜随身携带容易丢失且容易损坏,导致老师用地球仪教学时,学生不能直观的了解对应的信息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地球仪,由于地球模型表面信息繁多,所以只能将文字缩小,不方便学生的日常使用,而放大镜随身携带容易丢失且容易损坏,导致老师用地球仪教学时,学生不能直观的了解对应的信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包括地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模型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地球模型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球槽,所述金属球槽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球,所述固定架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管套,所述第一管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套,所述第二管套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管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管套,所述第三管套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放大镜,所述固定架的底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固定架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支柱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底端等距的固定连接有三个吸盘,所述吸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金属球槽与地球模型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金属球槽的宽度等于金属球的最大外径。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套与第二管套以及第三管套的两端开孔大小均不一致,所述第一管套与第二管套以及第三管套上方的开孔的长和宽均小于底端的开孔2mm。优选的,所述金属球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保护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底座底端的吸盘,当地球仪放置在桌面时,将所有的吸盘上的把手下压,吸盘会连带底座一起吸附在桌面,大大的提升了地球仪的稳定性,便于将地球仪更牢固的固定在桌面上,解决了现有的地球仪由于底端没有固定装置,在学生争抢的过程中或者学生无意间的打闹造成桌面的晃动,导致了地球仪的侧翻和摔落,甚至地球仪损坏的问题。(2)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地球仪一侧的第一管套、第二管套、第三管套、限位块和放大镜,当学生使用地球仪而又看不清地球仪表面的文字时,可将第三管套从第二管套中抽出,将第二管套从第一管套中抽出,由于第二管套和第三管套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而第一管套,第二管套和第三管套上端的开口尺寸较小,当第二管套和第三管套抽出时,由于开孔变小,限位块会与管套内壁挤压,从而即可将第二管套和第三管套的高度固定,然后通过放大镜即可放大文字,同时若放大镜的最低高度仍旧不能放大所需要放大的文字,可将单个管套的长度缩短,然后增加若干个管套,解决了现有的地球仪,由于地球模型表面信息繁多,所以只能将文字缩小,不方便学生的日常使用,而放大镜随身携带容易丢失且容易损坏,导致老师用地球仪教学时,学生不能直观的了解对应的信息的问题。(3)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地球模型内部的金属球和金属球槽,当旋转地球模型时,由于金属球总是在金属球槽的最低点停止运动,便于更快的使地球模型停止转动,且便于使地球模型不会被外界微小的震动和触碰影响而旋转,解决现有的地球仪由于内部时空心球体,会因外界微小的震动和触碰影响而旋转,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球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地球模型竖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地球模型横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管套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管套与第二管套连接部位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吸盘的剖视图;图中:1-固定架、2-地球模型、3-支柱、4-底座、5-放大镜、6-第一管套、7-把手、8-吸盘、9-金属球槽、10-金属球、11-第二管套、12-第三管套、13-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包括地球模型2,地球模型2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1,地球模型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球槽9,金属球槽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球10,固定架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管套6,第一管套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套11,第二管套1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3,第二管套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管套12,第三管套12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放大镜5,固定架1的底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支柱3,固定架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4,底座4与支柱3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底座4的底端等距的固定连接有三个吸盘8,吸盘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为了便于更好的才做把手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把手7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为了便于保证金属球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金属球槽9与地球模型2为一体式结构,且金属球槽9的宽度等于金属球10的最大外径。为了便于更好的提升限位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管套6与第二管套11以及第三管套12的两端开孔大小均不一致,第一管套6与第二管套11以及第三管套12上方的开孔的长和宽均小于底端的开孔2mm。为了便于更好的减少噪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金属球10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保护套。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地球仪使用时,可将当地球仪放置在桌面时,将所有的吸盘8上的把手1下压,吸盘8会连带底座4一起吸附在桌面,大大的提升了地球仪的稳定性,便于将地球仪更牢固的固定在桌面上,解决了现有的地球仪由于底端没有固定装置,在学生争抢的过程中或者学生无意间的打闹造成桌面的晃动,导致了地球仪的侧翻和摔落,甚至地球仪损坏的问题,通过设计安装了位于地球仪一侧的第一管套6、第二管套11、第三管套12、限位块13和放大镜5,当学生使用地球仪而又看不清地球仪表面的文字时,可将第三管套12从第二管套11中抽出,将第二管套11从第一管套6中抽出,由于第二管套11和第三管套12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13,而第一管套6,第二管套11和第三管套12上端的开孔尺寸较小,当第二管套11和第三管12套抽出时,由于开孔变小,限位块13会与管套内壁挤压,从而即可将第二管套11和第三管套12的高度固定,然后通过放大镜5即可放大文字,同时若放大镜5的最低高度仍旧不能放大所需要放大的文字,可将单个管套的长度缩短,然后增加若干个管套,解决了现有的地球仪,由于地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包括地球模型(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模型(2)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1),所述地球模型(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球槽(9),所述金属球槽(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球(10),所述固定架(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管套(6),所述第一管套(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套(11),所述第二管套(1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第二管套(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管套(12),所述第三管套(12)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放大镜(5),所述固定架(1)的底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固定架(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与支柱(3)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的底端等距的固定连接有三个吸盘(8),所述吸盘(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包括地球模型(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模型(2)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1),所述地球模型(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球槽(9),所述金属球槽(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球(10),所述固定架(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管套(6),所述第一管套(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套(11),所述第二管套(1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第二管套(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管套(12),所述第三管套(12)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放大镜(5),所述固定架(1)的底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支柱(3),所述固定架(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与支柱(3)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的底端等距的固定连接有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丰,
申请(专利权)人:姜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