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786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4
提供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是在基材上形成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接着,在该底衬层上形成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2提出了利用提供至基材上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功能性微粒堆积于该油墨的周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提供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功能性细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5787号公报专利文献2:WO2011/05195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使功能性微粒堆积而形成的功能性细线易于从基材剥离,从密合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进一步改善的余地。此外,对于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光学特性,也发现了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课题通过以下记载得以明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上述课题通过以下各专利技术来解决。1.一种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堆积物是来源于包含上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上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接触角条件〕在将上述水与上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上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将上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上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0.1≤B/A≤2···(a)10°≤A≤50°···(b)5°≤B≤30°···(c)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6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而成。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功能性细线形成了规定的图案。11.一种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形成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接着,在该底衬层上形成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或12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3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堆积物为来源于包含上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上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接触角条件〕在将上述水与上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上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将上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上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0.1≤B/A≤2···(a)10°≤A≤50°···(b)5°≤B≤30°···(c)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6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个上述功能性细线来形成规定的图案。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功能性细线时,利用提供至上述底衬层上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上述功能性微粒堆积于该油墨的边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提供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上述功能性细线。2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21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功能性细线时,在上述底衬层上利用作为线段提供的油墨内部的流动,使该油墨所含有的上述功能性微粒堆积于沿着该线段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缘部,形成具有与该油墨的赋予宽度相比微细的宽度的一对上述功能性细线。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说明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对于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进行说明,接下来,对于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在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中说明的构成可以适当引用于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的构成。此外,对于在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中说明的构成可以适当引用于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构成。(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本专利技术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在基材上具有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功能性细线。上述底衬层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上述功能性细线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该功能性细线具有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线宽。根据这样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能够获得光学特性、功能性细线的密合性优异的效果。此外,对于作为光学特性,特别是透射率的提高和雾度的降低是有效的。<基材>基材的材质不受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玻璃、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丙烯酸、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ABS、聚苯乙烯等)、金属(铜、镍、铝、铁等、或合金)、陶瓷等。这些例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多种贴合了的状态来使用。例如通过使用玻璃等,从而可以提高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耐热性。此外,例如,通过使用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等,从而可以提高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的耐热性和弯曲耐性。例如由塑料或玻璃形成的基材,其中由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形成的基材作为基材的物性优异,另一方面,功能性细线原本不易密合,但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对于这样的密合困难的基材,也可以借助底衬层而使功能性细线牢固地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31 JP 2016-1703711.一种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在该底衬层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为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衬层含有交联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微粒为金属纳米粒子。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物是来源于包含所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点比水高的高沸点溶剂的油墨的堆积物,所述底衬层的表面满足下述接触角条件,〔接触角条件〕在将上述水与所述高沸点溶剂以80:20的重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A,将所述高沸点溶剂相对于所述底衬层的表面的25℃时的接触角设为B的情况下,将下述式(a)、(b)和(c)全部满足,0.1≤B/A≤2···(a)10°≤A≤50°···(b)5°≤B≤30°···(c)。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甘醇单丁基醚。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能性细线上叠层金属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或玻璃。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功能性细线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性细线形成了规定的图案。11.一种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形成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树脂形成的底衬层,接着,在该底衬层上形成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积物形成的线宽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细线。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功能性细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内正好大屋秀信小俣猛宪新妻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