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184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包括下模体和上模体,所述下模体和上模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铸造的型腔,且上模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上模体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下端与所述型腔的上端相连通,且上模体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缓冲腔的上端相连通,且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引风机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引风机的出口端与储气罐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储气罐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接,本装置使用时,能够有效的保护操作环境,且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
技术介绍
Q345CZ15钢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以及无磁性,即使零件磨损到很薄,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而不致破裂,可用于铸造各种耐冲击的磨损件,如球磨机衬板、挖掘机斗齿、破碎机牙板等。Q345CZ15钢生产过程中一般通过铸造成型,现有的铸造装置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高温气体随意外泄,使得现场环境温度较高,同时高温气体中一般夹杂着粉尘,粉尘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包括下模体和上模体,所述下模体和上模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铸造的型腔,且上模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上模体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下端与所述型腔的上端相连通,且上模体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缓冲腔的上端相连通,且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引风机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引风机的出口端与储气罐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储气罐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罩体相连接,所述罩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圈,所述上模体的上端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最下端与缓冲腔的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材质为耐热橡胶。优选的,所述储气罐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最下端的高度高于引风机与储气罐连接处的高度,且储气罐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上安装有闸阀。优选的,所述上模体内壁的顶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进料口和第一连接管之间。优选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为波浪形,且橡胶圈的材质为耐热橡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使用时,浇注铁水时,可以打开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一电磁阀,同时打开引风机,利用引风机将高温气体抽入储气罐的内部,避免了高温气体以及粉尘的随意外泄,有效的保护了现场环境,当铁水的上端与温度传感器的下端接触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急剧上升,此时单片机控制第一电磁阀以及引风机关闭,避免铁水进入到第一连接管内。2、本装置使用时,铁水浇注完毕后,待进料管冷却后,将罩体套接在进料管的外侧,打开第二电磁阀,此时储气罐内的气体会顺着第二连接管进入到上模体的上方,橡胶圈能在进料管和罩体之间起到密封作用,由于储气罐内的气体气压略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气体能够对钢水有一定的挤压作用,钢水内的部分气泡能够逸出,便于提高产品的品质,且储气罐内的气体温度高于外界气体的温度,使得储气罐内的气体与钢水接触时钢水不会骤冷而导致凝固,使得钢水内的气泡有时间逸出。综上所述,本装置使用时,能够有效的保护操作环境,且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模体、2上模体、3进料管、4第一连接管、5引风机、6储气罐、7出气口、8第二连接管、9罩体、10缓冲腔、11挡块、12温度传感器、13橡胶圈、14过滤板、15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包括下模体1和上模体2,所述下模体1和上模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铸造的型腔,下模体1和上模体2通过螺丝连接,且下模体1和上模体2之间设置有金属密封垫,下模体1为夹套结构,且下模体1上设置有冷凝水进水管和冷凝水出水管,且上模体2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3,所述上模体2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的下端与所述型腔的上端相连通,且上模体2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一端与缓冲腔10的上端相连通,且第一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引风机5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引风机5的出口端与储气罐6的侧壁相连接,储气罐6为夹套结构,储气罐6外壁上设置有冷凝水进水管和冷凝水出水管,且储气罐6上设置有压力表和温度计,所述储气罐6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7,所述出气口7与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罩体9相连接,所述罩体9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圈13,所述上模体2的上端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WRe3/25型热电偶,所述温度传感器12的最下端与缓冲腔10的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4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气口7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且上模体2的外侧安装有单片机,单片机为51型单片机,单片机通过通信线缆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温度传感器12以及引风机5相连接。进一步的,第二连接管8的材质为耐热橡胶。进一步的,储气罐6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14,所述过滤板14最下端的高度高于引风机5与储气罐6连接处的高度,且储气罐6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5,且出料口15上安装有闸阀,打开闸阀可以对储气罐6进行清理。进一步的,上模体2内壁的顶端设置有挡块11,所述挡块11位于进料口3和第一连接管4之间,挡块11可以避免引风机5工作时,铁水被吸入到第一连接管4内部。进一步的,橡胶圈13的内壁为波浪形,且橡胶圈13的材质为耐热橡胶。综上所述,本装置使用时,浇注铁水时,可以打开第一连接管4上的第一电磁阀,同时打开引风机5,利用引风机5将高温气体抽入储气罐6的内部,避免了高温气体以及粉尘的随意外泄,有效的保护了现场环境,当铁水的上端与温度传感器12的下端接触时,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温度急剧上升,此时单片机控制第一电磁阀以及引风机5关闭,避免铁水进入到第一连接管4内,本装置使用时,铁水浇注完毕后,待进料管3冷却后,冷却至200℃左右,将罩体9套接在进料管3的外侧,打开第二电磁阀,此时储气罐6内的气体会顺着第二连接管8进入到上模体2的上方,橡胶圈13能在进料管3和罩体9之间起到密封作用,避免高温气体的外泄,由于储气罐6内的气体气压略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上模体2的上方的气体能够对钢水有一定的挤压作用,钢水内的部分气泡能够逸出,便于提高产品的品质,且储气罐6内的气体温度高于外界气体的温度,使得储气罐6内的气体与钢水接触时钢水不会骤冷而直接凝固,使得钢水内的气泡有时间逸出。罩体9与进料管3连接10min-20min后,打开下模体1以及储气罐6上的冷凝水进水管,对装置进行冷却,冷却后可以取出产品。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包括下模体(1)和上模体(2),所述下模体(1)和上模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铸造的型腔,且上模体(2)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2)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的下端与所述型腔的上端相连通,且上模体(2)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一端与缓冲腔(10)的上端相连通,且第一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引风机(5)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引风机(5)的出口端与储气罐(6)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储气罐(6)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7),所述出气口(7)与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罩体(9)相连接,所述罩体(9)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圈(13),所述上模体(2)的上端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度传感器(12)的最下端与缓冲腔(10)的最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低合金钢铸造装置,包括下模体(1)和上模体(2),所述下模体(1)和上模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铸造的型腔,且上模体(2)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2)内壁的上端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的下端与所述型腔的上端相连通,且上模体(2)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一端与缓冲腔(10)的上端相连通,且第一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引风机(5)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引风机(5)的出口端与储气罐(6)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储气罐(6)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7),所述出气口(7)与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罩体(9)相连接,所述罩体(9)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圈(13),所述上模体(2)的上端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温度传感器(12)的最下端与缓冲腔(10)的最下端处于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升巴宁许丽梅张东风张学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敬业中厚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