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用固定布料杆装置及其用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058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用固定布料杆装置。该固定布料杆装置包括上部进料口,角度调整球阀,中部进料口,下部进料口,两端封闭的布料腔,所述布料腔上设有若干出料喷嘴。使用本装置时,将上部进料口与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线设备出料口相连,聚氨酯反应料会通过角度调整阀、中部进料口和下部进料口进入布料腔中心,再在压力的作用下反应料向两侧流动,通过布料喷嘴稳定、均匀地撒到作业面上,再进入压机成型,完成整个发泡工艺。采用此发明专利技术的布料杆装置,可制得布料均匀无喷溅,泡沫质量分布均匀的聚氨酯泡沫。此布料杆装置还具有生产现场安装、调整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用固定布料杆装置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制品生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用固定布料杆装置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与其它建筑保温有机材料相比,聚氨酯泡沫具有节能效果最佳、抗压、抗拉强度大、耐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建筑节能日益被广泛关注的今天,尤其低碳节能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后,聚氨酯泡沫已在建筑保温行业被大量推广应用。连续法生产聚氨酯建筑夹芯板是目前最为经济的生产方式,与间歇式相比制得的泡沫相比,具有泡孔均匀细腻、板面平整、性能易于控制且稳定、生产效率高、安装方便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建筑外墙保温领域。对于聚氨酯泡沫连续线生产工艺来说,聚氨酯原料布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泡沫的物理性能及夹芯板的外观质量。目前国内厂家多采用摆动布料的形式,即在一根直管上打出若干小孔或直接用一根塑料管来回摆动出料来实现连续布料。此方法的缺点是,板面中部物料容易重叠,且板面边部物料相对较少,导致整个板面泡沫密度分布很不均匀,容易出现熔接痕迹,严重时很容易出现板面收缩现象。中国专利CN104842485A公开了一种固定式聚氨酯布料杆,该布料杆包括一个进料管和一个两端封闭的布料腔,其中布料腔上设有若干布料孔。此专利技术的技术关键点是通过改变喷嘴的孔径来达到稳定布料的效果。其孔径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少,以保证每个孔出来的物料压力相差不大。实际使用中,组合聚醚多元醇和聚异氰酸酯在混合后通过布料杆的过程会发生化学反应,混合液黏度是逐渐增加的,依靠喷嘴孔径逐步变小的设计,很容易出现堵喷嘴的现象。当布料杆较长时,边部的孔径设计会更小,更易发生孔堵塞。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时,由于越靠近边侧的孔流量越小,极易因布料不足出现边角密度不均或缺料现象。中国专利CN106426721A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布料杆,本专利技术的关键点是通过改变喷嘴的长度来达到稳定布料的效果。该专利中,多根第二物料出管的长度从靠近第一物料出管一侧往靠近第一堵头一侧逐渐递减。在实际应用时,只改变出料管长度,会导致中间喷嘴和边部的长度差很大,如果生产现场作业宽度很大,中间喷嘴长度可达5cm以上,这对现场布料杆位置固定及操作都有很大影响,再加上组合聚醚多元醇和聚异氰酸酯在混合通过杆后混合液黏度是逐渐增加的,通过长度较长的喷嘴时,堵塞现象会很明显,难以达到理论上的布料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用布料杆组件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更为合理的固定布料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布料杆的用途。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和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用固定布料杆装置,包括:上部进料口S1,角度调整球阀S2,中部进料口S3,下部进料口S4,布料腔S5,布料腔两侧堵头S6,出料喷嘴S7,螺杆S8,布料腔内变径流道S9;各部件连结关系如下:S1的上部连接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线设备出料口、下部连接S2,其中S1的中心轴线与S2中心轴垂直;S2由两个中空圆柱体扣合组成,并由一个横穿整个S2的S8调整S7与作业面的角度及S2的密封性;S1的下部与S2右侧的中空圆柱体通过螺纹连接,S3上部与S2的左侧通过螺纹密封连接,S3的下部与S4通过活节连接;S4下部与S5垂直相连,其中S4的中心轴线与S2中心轴、S5长中轴线均垂直;S4设置在S5的中心;S5的两端为可拆卸的S6;S5内设有S9,S9和S7连通,S9下端与S5长中轴线垂直,S9上端两侧与S5长中轴线均呈α角。本专利技术中,原料流经的路线依次为S1、S2、S3、S4、S9和S7。本专利技术中,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旋转S2右侧圆柱体来调整S1与S3的角度,从而达到控制布料液柱与作业面角度的目的。通过调整角度来控制布料液柱到作业面的冲击力以减弱液体喷溅的现象,避免气泡的产生。本专利技术中,S5下部设有若干S7,S7的个数根据布料杆的长度大小进行调整,S7可拆卸;S7呈直线分布,间距相同,其间距值为30mm-40mm。S7的个数可根据布料杆的长度进行增减。本专利技术中,S7的孔径及孔长分布与S5长中轴线呈中心轴对称。该设计方式可有效增加布料杆整体的布料均匀性。本专利技术中,S7的孔长范围为5-30mm,孔长由S5长轴中心开始,两侧均呈1-3段式分布且每段孔长可相同或由内向外逐渐变小,优选为在S5长轴中心两侧均呈2段式分布。本专利技术中,若干S7的孔径由S5长轴中心开始,两侧根据孔长分布段数的变化可相同或渐变,在同一段内孔径可相同或渐变。本专利技术中,S7的孔直径范围为1.5-2.8mm。通过以上设计可保证每个区段的每个出料口的物料压降、流量及流速相同,从而达到均匀布料的目的。且此设计不会因为布料孔径过大或过小,布料时出现压泻明显导致物料喷射大或堵塞喷口的现象,从而达到布料时间长的目的,方便现场施工,不因频繁停机换布料杆影响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中,α角大于等于86°小于90°,优选大于等于88°小于90°。通过α角来调节流道中部及各两侧的直径,以达到控制不同布料位置的喷嘴直径及长度差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装置的部件S1、S2、S3、S4、S5、S6、S7、S8和S9材质采用不锈钢、铁、铜、铝合金和硬质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中,布料杆装置用于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优选用于进料流量为5-50kg/min、走板速率为3-12m/min,厚度为20-200mm的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式设计,安装拆卸清洗都简单。结合聚氨酯泡沫特有的发泡特点,对布料喷嘴的长度、孔径做了分区段的合理设计,同时还结合布料杆实际应用对布料腔内液体流道直径进行了合理的角度计算。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1)通过α角引起布料腔内液体流道直径的变化,从而来控制和平衡整个流道内物料的压力;(2)通过改变不同布料位置的喷嘴孔径及孔长进一步平衡喷嘴出口压力;(3)通过转动角度来调节布料液柱与作业面的角度,从而控制布料液柱到作业面的冲击力以减弱液体喷溅的现象,避免气泡的产生;(4)喷出的物料分布均匀,喷嘴不会堵塞,物料均匀稳定地分布在布料面上。(5)可以实现在线调节,提高生产效率,减小物料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固定布料杆装置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2段式);图2为固定布料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A(2段式);图3为固定布料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A的局部放大剖面图B(2段式);图4为固定布料杆装置的上部进料口S1,角度调整球阀S2,中部进料口S3,下部进料口S4,布料腔S5和出料喷嘴S7的纵切面示意图;图5为固定布料杆装置的上部进料口S1,角度调整球阀S2,中部进料口S3,下部进料口S4,布料腔S5和出料喷嘴S7的侧视图;图6为实施例1采用本专利技术固定布料杆装置的聚氨酯泡沫连续生产线现场布料照片;图7为实施例1采用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泡沫连续线用固定布料杆装置制得夹芯板的泡沫表面形貌图;图8为对比例1采用专利CN105082428A设计的固定布料杆制得夹芯板泡沫表面形貌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及对比例均采用万华化学的聚氨酯夹芯板用聚氨酯泡沫组合料。基材采用金属夹芯板板面。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泡沫连续式生产用固定布料杆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上部进料口S1,角度调整球阀S2,中部进料口S3,下部进料口S4,布料腔S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用固定布料杆装置,包括:上部进料口(S1),角度调整球阀(S2),中部进料口(S3),下部进料口(S4),布料腔(S5),布料腔两侧堵头(S6),出料喷嘴(S7),螺杆(S8),布料腔内变径流道(S9);各部件连结关系如下:S1的上部连接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线设备出料口、下部连接S2,其中S1的中心轴线与S2中心轴垂直;S2由两个中空圆柱体扣合组成,并由一个横穿整个S2的S8调整S7与作业面的角度及S2的密封性;S1的下部与S2右侧的中空圆柱体通过螺纹连接,S3上部与S2的左侧通过螺纹密封连接,S3的下部与S4通过活节连接;S4下部与S5垂直相连,其中S4的中心轴线与S2中心轴、S5长中轴线均垂直;S4设置在S5的中心;S5的两端为可拆卸的S6;S5内设有S9,S9和S7连通,S9下端与S5长中轴线垂直,S9上端两侧与S5长中轴线均呈α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用固定布料杆装置,包括:上部进料口(S1),角度调整球阀(S2),中部进料口(S3),下部进料口(S4),布料腔(S5),布料腔两侧堵头(S6),出料喷嘴(S7),螺杆(S8),布料腔内变径流道(S9);各部件连结关系如下:S1的上部连接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线设备出料口、下部连接S2,其中S1的中心轴线与S2中心轴垂直;S2由两个中空圆柱体扣合组成,并由一个横穿整个S2的S8调整S7与作业面的角度及S2的密封性;S1的下部与S2右侧的中空圆柱体通过螺纹连接,S3上部与S2的左侧通过螺纹密封连接,S3的下部与S4通过活节连接;S4下部与S5垂直相连,其中S4的中心轴线与S2中心轴、S5长中轴线均垂直;S4设置在S5的中心;S5的两端为可拆卸的S6;S5内设有S9,S9和S7连通,S9下端与S5长中轴线垂直,S9上端两侧与S5长中轴线均呈α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原料流经的路线依次为S1、S2、S3、S4、S9和S7。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杆装置,其特征在于,S5下部设有若干S7,S7的个数根据布料杆的长度大小进行调整,S7可拆卸;S7呈直线分布,间距相同,其间距值为30mm-40mm。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艳朱霞林席强曹庆俊王进爽陈挺邵康海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烟台容威聚氨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