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60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能够使废弃尘埃时集尘部的保持性良好,并且尘埃不会从软管连接口溢出地废弃尘埃。该电动吸尘器(1)具有电动吸尘器主体(100),该电动吸尘器主体(100)包括:上部敞开了的圆筒形的集尘部(110);通过安装金属件(113)能装卸地配置在集尘部(110)的上部的吸尘器主体部(120);能移动地支撑集尘部(110)与吸尘器主体部(120)的底座部(130),电动吸尘器主体(100)具备多个把手部(112、134),多个把手部(112、134)分别配置在高度不同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吸尘器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的申请号为“2013105896904”,专利技术名称为“电动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圆筒型的电动吸尘器主体、例如电动吸尘器主体使用了罐筒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具有罐筒那样的圆筒型电动吸尘器主体的电动吸尘器,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示的电动吸尘器。具有圆筒型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这些电动吸尘器具备软管连接口,具备上部敞开了的圆筒型集尘部、通过安装金属件能装卸地设在集尘部的上部的吸尘器主体部、能移动地支撑集尘部与吸尘器主体部的底座部,由吸尘器主体部、集尘部与底座部构成电动吸尘器主体。在该现有的电动吸尘器中,通过连接在软管连接口上的吸引软管将含有尘埃的空气流吸引到电动吸尘器主体内部,使含有吸引的尘埃的空气流分离为尘埃与空气流。并且,被分离的尘埃集中在集尘部,空气流从设在吸尘器主体部上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125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3090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04390号公报在具有圆筒型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电动吸尘器中,在废弃贮存在集尘部中的尘埃时,首先,从软管连接口卸下吸引软管,之后,松开安装金属件并将吸尘器主体部从集尘部卸下,打开集尘部的上部。在集尘部的上部打开的状态下,卸下集尘部与底座部、即集尘部主体部,用双手在集尘部的任意部位提起集尘部的上部敞开了的电动吸尘器主体,或者,在用一只手捏住集尘部的任意场所、例如敞开的集尘部的上部,或将手放在集尘部的外周面,利用另一只手保持底座部的任意位置,从敞开的集尘部的上部废弃尘埃。即,在废弃贮存在集尘部的尘埃时,在用户容易提起的位置,保持集尘部的上部敞开了的电动吸尘器主体。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根据用户,保持集尘部、底座部的位置不同,因此根据保持的位置,在废弃贮存在集尘部中的尘埃时,尘埃从软管连接口溢出,或无法平衡地把持,保持性下降。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通过在集尘部的左右侧面各设置一个把手部,将集尘部从底座部卸下,废弃尘埃。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由于是将集尘部在底座部上装卸的结构,因此伴随废弃贮存在集尘部的尘埃的作业,需要装卸作业,在废弃尘埃的作业上花费劳力与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在废弃尘埃时,能够使卸下了吸尘器主体部的状态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保持性良好,并且尘埃不会从软管连接口溢出地废弃尘埃。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有电动吸尘器主体,该电动吸尘器主体包括:上部敞开了的圆筒形的集尘部;通过安装金属件能装卸地配置在上述集尘部的上部的吸尘器主体部;能移动地支撑上述集尘部与上述吸尘器主体部的底座部,该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动吸尘器主体具备多个把手部,上述多个把手部分别配置在高度不同的位置。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有电动吸尘器主体,该电动吸尘器主体包括:上部敞开了的圆筒形的集尘部;通过安装金属件能装卸地配置在上述集尘部的上部的吸尘器主体部;能移动地支撑上述集尘部与上述吸尘器主体部的底座部,该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动吸尘器主体具备设在上述集尘部的外周面的软管连接口、设在上述软管连接口的上方的第一把手部、配置在与上述第一把手部高度不同的位置的第二把手部。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有电动吸尘器主体,该电动吸尘器主体包括:上部敞开了的圆筒形的集尘部;通过安装金属件能装卸地配置在上述集尘部的上部的吸尘器主体部;能移动地支撑上述集尘部与上述吸尘器主体部的底座部,该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上述集尘部具备设在外周面的软管连接口、设在上述软管连接口的上方的第一把手部,上述底座部具备安装在上述集尘部的下方的底座部主体、形成在上述底座部主体上的第二把手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废弃尘埃时,能够使卸下了吸尘器主体部的状态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保持性良好,并且尘埃不会从软管连接口溢出地废弃尘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使用状态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中:1—电动吸尘器,100—电动吸尘器主体,100a—电动吸尘器主体,100b—电动吸尘器主体,110—集尘部,111—软管连接口,112—第一把手部,113—一对安装金属件,120—吸尘器主体部,121-风扇马达,122—马达罩,123—上罩,124—过滤器,126—手把部,127—一对排气口,128—指示器,129—电源开关,130—底座部,130a—底座部,130b—底座部,131—底座部主体,132—一对自由车轮,133—一对大车轮,134—第二把手部,200—吸引软管,210—连接部,300—跟前把手部,301—连结管部,302—把柄部,303—操作开关部,400—延长管,401—第一延长管,402—第二延长管,500—吸口体,501—吸口主体,502—自由连结部,P1-中心轴,T-旋转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图5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图6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另外,相同的部件或部位以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中,符号1表示电动吸尘器,包括:具备产生用于吸入尘埃的吸引力的电动鼓风机的电动吸尘器主体100;一端安装在电动吸尘器主体100上的吸引软管200;一端连接在吸引软管200的另一端且与吸引软管200连通的跟前把手部300;一端安装在跟前把手部300的另一端且与吸引软管200连通的延长管400;一端安装在延长管400的另一端且与吸引软管200连通的吸口体500。另外,电动吸尘器1通过沿延长管400的中心轴P1扭转跟前把手部300,改变吸口体500的方向地进行清扫。电动吸尘器主体100具备用于贮存尘埃的集尘部110、设在该集尘部110的上部的吸尘器主体部120、设在集尘部110的下部的底座部130。集尘部110具备设在前面的软管连接口111、设在该软管连接口111的上方的第一把手部112、设在左右侧面的一对安装金属件113。吸尘器主体部120在内部具备风扇马达、电路板等电部件,在安装在集尘部110的上部的状态下,被设在集尘部110的左右侧面的一对固定金属件113固定。底座部130具备底座部主体131、配置在底座部主体131的底面前方部的一对自由车轮132、配置在底座部主体131的侧面后方部的一对大车轮133,能移动地支撑集尘部110及安装在集尘部110的上部的吸尘器主体部120。另外,底座部130具备设在前方部的第二把手部134。吸引软管200具有作为用于将尘埃搬运到电动吸尘器主体100的搬运通道的功能、作为用于使电动吸尘器主体100移动的移动拉拽单元的功能。该吸引软管200其一端通过连接部210连接在跟前把手部300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有电动吸尘器主体,该电动吸尘器主体包括:上部敞开且具有软管连接口的圆筒形的集尘部;能装卸地配置在集尘部的上部且具备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主体部;以及底座部,该底座部设在上述集尘部的下部,具备底座部主体和设在底座部主体的车轮,该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在使上述软管连接口为前方的情况下,在上述集尘部的前方设置第一把手部,通过上述底座部主体的比上述集尘部向前方开口的贯通孔形成第二把手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9 JP 2013-070981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有电动吸尘器主体,该电动吸尘器主体包括:上部敞开且具有软管连接口的圆筒形的集尘部;能装卸地配置在集尘部的上部且具备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主体部;以及底座部,该底座部设在上述集尘部的下部,具备底座部主体和设在底座部主体的车轮,该电动吸尘器的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津诚海老原彻中岛一州山本亘铃木龙路梶洋子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