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96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包括泵底、底罩、基座和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泵底、底罩和基座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泵底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泵身的底端,所述泵底为半球壳型结构,在所述泵底底端固定有承载座,承载座周侧设置有承载网板和底罩,所述底罩、承载座和承载网板底端均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基座直径大于底罩的外缘直径,在所述基座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浇筑层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伸入混凝土浇筑层内部与钢筋网固定连接设置有竖直的螺栓,螺栓穿过基座且通过螺套固定,在所述泵底内部还设置有弯管。该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实用可靠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体化泵站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雨水,污水的量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污水处理设备,泵站便是其中之一。目前较为通用的预制泵站包括泵站底座、筒体以及水泵。泵站筒体底部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会有淤泥沉积,长期使用,日积月累,底部的淤泥越来越多,容易导致水泵损坏,给检修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而且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包括泵底、底罩、基座和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泵底、底罩和基座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泵底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泵身的底端,所述泵底为半球壳型结构,在所述泵底底端固定有承载座,承载座周侧设置有承载网板和底罩,所述底罩、承载座和承载网板底端均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基座直径大于底罩的外缘直径,在所述基座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浇筑层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伸入混凝土浇筑层内部与钢筋网固定连接设置有竖直的螺栓,螺栓穿过基座且通过螺套固定,在所述泵底内部还设置有弯管。优选的,所述泵底顶端的环形面与泵身底端的环形面上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法兰,两组连接法兰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在两组连接法兰间设置有密封圈,连接法兰下方的泵底上通入有竖直的进水管,进水管处于泵底内部的一端弯折向下,且连通有弯管,弯管在泵底内部水平弯曲设置。优选的,所述底罩呈包覆状将承载网板密封在其内部,底罩的底端与基座顶端面密封固定焊接,顶端与泵底的外侧壁固定密封焊接。优选的,承载网板为矩形网格型板,承载网板内侧的承载座为橡胶材质,承载座的顶端设置有与泵底底端外侧壁向贴合的凹槽。优选的,所述钢筋网在混凝土浇筑层内部呈网笼状分布,在所述钢筋网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螺栓,螺栓的顶端穿过基座上开设的通孔,处于所述基座上方的螺栓上套置有垫环,垫环上方的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套。优选的,所述垫环为扁平管状结构,在两侧面上对称开设有用于套置在螺栓上的通孔。优选的,所述底罩的侧壁上还焊接有灌浆口,所述灌浆口内端通入底罩内部,灌浆口处于底罩的近顶端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通过弯管的设计,在注水时,进入泵底的水会形成漩涡,利用流体漩涡的流体冲击力,能够对泵底内部的污泥进行冲击,进而防止污泥堆积,且无需附加动力装置,能够节约成本,通过底罩及灌浆口的设计,能够对底罩内部空间进行灌浆,增加其重量,实现抗浮起的作用,同时灌浆可在运输至指定位置后进行,便于运输,节约了运输成本,通过钢筋网的设计,增加了混凝土浇筑层的强度,同时通过与钢筋网固定的螺栓,能够增加基座与混凝土浇筑层的连接强度,垫环的设计使得连接结构具有弹性,能够削弱震动带来的损坏,该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实用可靠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承载网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弯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垫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底、2底罩、3螺栓、4螺套、5垫环、6钢筋网、7混凝土浇筑层、8弯管、9泵身、10进水管、11承载座、12灌浆口、13承载网板、14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包括泵底1、底罩2、基座14和混凝土浇筑层7,所述泵底1、底罩2和基座14均为不锈钢材质,能够提高装置使用寿命,所述泵底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泵身9的底端,所述泵底1为半球壳型结构,在所述泵底1底端固定有承载座11,承载座11周侧设置有承载网板13和底罩2,所述底罩2、承载座11和承载网板13底端均固定在基座14上,所述基座14直径大于底罩2的外缘直径,在所述基座14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7,混凝土浇筑层7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6,伸入混凝土浇筑层7内部与钢筋网6固定连接设置有竖直的螺栓3,螺栓3穿过基座14且通过螺套4固定,在所述泵底1内部还设置有弯管8,弯管8用于使注入水形成漩涡,冲击底部污泥。具体的,所述泵底1顶端的环形面与泵身9底端的环形面上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法兰,两组连接法兰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在两组连接法兰间设置有密封圈,连接法兰下方的泵底1上通入有竖直的进水管10,进水管10处于泵底1内部的一端弯折向下,且连通有弯管8,弯管8在泵底1内部水平弯曲设置。具体的,所述底罩2呈包覆状将承载网板13密封在其内部,底罩2的底端与基座14顶端面密封固定焊接,顶端与泵底1的外侧壁固定密封焊接。具体的,承载网板13为矩形网格型板,承载网板13内侧的承载座11为橡胶材质,承载座11的顶端设置有与泵底1底端外侧壁向贴合的凹槽,提高装置的耐震性能。具体的,所述钢筋网6在混凝土浇筑层7内部呈网笼状分布,增加混凝土浇筑层7的强度,在所述钢筋网6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螺栓3,螺栓3的顶端穿过基座14上开设的通孔,处于所述基座14上方的螺栓3上套置有垫环5,垫环5上方的螺栓3上螺纹连接有螺套4。具体的,所述垫环5为扁平管状结构,在两侧面上对称开设有用于套置在螺栓3上的通孔,使得连接结构具有弹性,提高震动缓释作用。具体的,所述底罩2的侧壁上还焊接有灌浆口12,所述灌浆口12内端通入底罩2内部,灌浆口12处于底罩2的近顶端处,用于向底罩2内部灌浆,提高装置重量,实现抗浮的作用。具体的,该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在运输时不对底罩2内部空间进行灌浆,以减少装置重量,降低运输成本,待安装好后,由灌浆口12向底罩2内部进行灌浆,增加底座重量,防止因积水产生浮起,同时承载网板13与承载座11与底罩2配合增加了承载稳定性,使得装置安装更加稳固,混凝土浇筑层7浇筑完成后,基座14外缘的通孔穿过竖直的螺栓3,套接垫环5后即可利用螺套4锁紧,在泵底1内部注水后,水由弯管8排出,形成漩涡,对泵底1内部底端的污泥进行冲击,防止污泥堆积,该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实用可靠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包括泵底(1)、底罩(2)、基座(14)和混凝土浇筑层(7),所述泵底(1)、底罩(2)和基座(14)均为不锈钢材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底(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泵身(9)的底端,所述泵底(1)为半球壳型结构,在所述泵底(1)底端固定有承载座(11),承载座(11)周侧设置有承载网板(13)和底罩(2),所述底罩(2)、承载座(11)和承载网板(13)底端均固定在基座(14)上,所述基座(14)直径大于底罩(2)的外缘直径,在所述基座(14)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7),混凝土浇筑层(7)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6),伸入混凝土浇筑层(7)内部与钢筋网(6)固定连接设置有竖直的螺栓(3),螺栓(3)穿过基座(14)且通过螺套(4)固定,在所述泵底(1)内部还设置有弯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包括泵底(1)、底罩(2)、基座(14)和混凝土浇筑层(7),所述泵底(1)、底罩(2)和基座(14)均为不锈钢材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底(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泵身(9)的底端,所述泵底(1)为半球壳型结构,在所述泵底(1)底端固定有承载座(11),承载座(11)周侧设置有承载网板(13)和底罩(2),所述底罩(2)、承载座(11)和承载网板(13)底端均固定在基座(14)上,所述基座(14)直径大于底罩(2)的外缘直径,在所述基座(14)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7),混凝土浇筑层(7)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6),伸入混凝土浇筑层(7)内部与钢筋网(6)固定连接设置有竖直的螺栓(3),螺栓(3)穿过基座(14)且通过螺套(4)固定,在所述泵底(1)内部还设置有弯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整体不锈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底(1)顶端的环形面与泵身(9)底端的环形面上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法兰,两组连接法兰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在两组连接法兰间设置有密封圈,连接法兰下方的泵底(1)上通入有竖直的进水管(10),进水管(10)处于泵底(1)内部的一端弯折向下,且连通有弯管(8),弯管(8)在泵底(1)内部水平弯曲设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德诺尔流体设备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