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561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手机电子围栏、摄像头和执勤终端;所述服务器用于获取手机电子围栏所检测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然后根据所述识别ID匹配出嫌疑人的身份并获取嫌疑人的人脸特征,接着通过现场的摄像头提取现场拍摄的人脸特征作为待匹配人脸特征,利用嫌疑人的人脸特征在待匹配的人脸特征中进行匹配,从而获取现场摄像头拍摄到的嫌疑人的图像,并将该图像传输给执勤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特征提取的过程设置在摄像头,能够减少数据传输量,提升识别速度,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手机电子围栏对嫌疑人的身份进行筛选,减少服务器不必要的运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防领域,尤其是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维护与提升社会治安状况,侦查案件等的需要,公安部门一般会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如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对过往行人进行安全例行检查。目前,公安部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路口设卡拦截行人,一一检查身份证等个人证件,这种检查方法不仅效率低下、检查信息单一,尤其在高峰时期会造成通道拥挤、排队滞留现象严重,而且属于一种侵入式检查方法,需要直接触及个人隐私,容易引起被检对象的抗拒心理,如果被检对象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等个人证件,会进一步延长单个对象的检查时间。因此,鉴于目前现状,急需一种能够实时、隐蔽且高效的实时监控系统,为公安部门打击犯罪提供创新型高科技手段。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隐蔽地识别行人的身份。目前现有技术的识别过程通常集中在服务器实现,如果将这样的技术方案应用在检测行人身份中,其运算量巨大并且需要占据大量的带宽资源,由于大量的运算和大量数据传输,会使得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效率低,不能保证识别的及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手机电子围栏,用于获取进入其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摄像头,用于拍摄图像以及在图像中提取待匹配的人脸特征;执勤终端,用于接收和/或显示服务器发送的信息;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手机电子围栏获取进入手机电子围栏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身份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第一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匹配结果查询嫌疑人的人脸特征;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一设定范围内的所有摄像头提取的待匹配的人脸特征;特征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嫌疑人的人脸特征在所述待匹配的人脸特征中进行匹配,得到特征匹配结果;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特征匹配结果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嫌疑人的图像;发送模块,用于将嫌疑人的图像和/或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发送至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二设定范围内的执勤终端。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其具体为:根据所述识别ID在嫌疑人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查询结果;判断查询结果是否为空,若是,则返回第一获取模块处理;反之,则以查询结果作为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进一步,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统计模块和第二查询模块;所述统计模块用于将身份匹配结果和特征匹配结果进行统计,生成统计结果;所述第二查询模块用于查询统计模块的统计结果。进一步,所述手机电子围栏的检测范围小于5米。进一步,所述识别ID包括手机号码、IMEI、IMSI和/或设备MAC地址。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实时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进入手机电子围栏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根据所述身份匹配结果查询嫌疑人的人脸特征;获取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一设定范围内的所有摄像头提取的待匹配的人脸特征;根据嫌疑人的人脸特征在所述待匹配的人脸特征中进行匹配,得到特征匹配结果;根据特征匹配结果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嫌疑人的图像;将嫌疑人的图像和/或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发送至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二设定范围内的执勤终端。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其具体包括:根据所述识别ID在嫌疑人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查询结果;判断查询结果是否为空,若是,则返回执行所述获取进入手机电子围栏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的步骤;反之,则以查询结果作为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将身份匹配结果和特征匹配结果进行统计,生成统计结果;获取执勤终端采集的用户的输入数据;根据所述输入数据,查询统计结果。进一步,所述手机电子围栏的检测范围小于5米。进一步,所述识别ID包括手机号码、IMEI、IMSI和/或设备MAC地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人脸识别中的特征提取环节放在前端的摄像头实现,能够有效降低服务器的运算量和数据传输量,降低了系统对服务器性能和网络带宽的需求,同时缩短了数据传输的时间;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手机电子围栏对匹配对象进行筛选,能够减少匹配次数,减轻后台服务器的运算量,提升识别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实时监控系统的模块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实时监控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可以由远程部署的一台或者多台计算机组成。手机电子围栏,用于获取进入其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手机电子围栏主要应用在公安系统,其利用基站的原理,获取进入设备的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并作记录,以监控检测区域内的人员活动。所述手机电子围栏根据功率的大小,可以检测数米到上百米不等的半径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其中,识别ID包括所述识别ID包括手机号码、IMEI、IMSI和/或设备MAC地址。摄像头,用于拍摄图像以及在图像中提取待匹配的人脸特征;依赖于FPGA和GPU等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特征提取的过程能够在摄像头实现。将人脸特征的提取放置在摄像头,能够大大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如果采用现有技术我们需要将所有的画面传输到后台才能进行人脸识别,而现在仅需要传输人脸特征,这样的数据量相对于大量的画面数据量,传输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执勤终端,用于接收和/或显示服务器发送的信息;所述执勤终端可以是带有屏幕的手持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等。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手机电子围栏获取进入手机电子围栏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所述手机电子围栏的检测范围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电子围栏设置在广场中,此时广场区域较广,分散的执勤民警也比较多,此时可以将手机电子围栏的检测范围扩大,即选用功率较大的手机电子围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执勤民警可能在某个通道上设卡,此时可以选用功率较小的手机电子围栏,如手持式的手机电子围栏,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检测5米以内的移动设备。身份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所述身份匹配所采用的数据库为公安系统的数据库,其可能来源于运营商的实名认证数据,也有可能是一些通过侦查获得的数据。例如,通过运营商获取一些疑似电信诈骗的号码,然后将电信诈骗的嫌疑人与这些号码进行关联。第一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匹配结果查询嫌疑人的人脸特征。在确定嫌疑人的身份以后,可以通过公安数据库查询该人员的人脸特征。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一设定范围内的所有摄像头提取的待匹配的人脸特征。待匹配的人脸特征是现场的摄像头拍摄图像后提取的特征,因为画面中很可能不止一个人脸,因此这些待匹配的人脸特征可能会有很多个。在手机电子围栏附近可能会有很多摄像头,如执勤民警的执法仪或者监控摄像头等,我们可以选取手机电子围栏附近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摄像头,来获取现场的人脸特征。所述摄像头的位置可以通过如GPS等方式进行定位,也可以在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手机电子围栏,用于获取进入其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摄像头,用于拍摄图像以及在图像中提取待匹配的人脸特征;执勤终端,用于接收和/或显示服务器发送的信息;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手机电子围栏获取进入其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身份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第一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匹配结果查询嫌疑人的人脸特征;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一设定范围内的所有摄像头提取的待匹配的人脸特征;特征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嫌疑人的人脸特征在所述待匹配的人脸特征中进行匹配,得到特征匹配结果;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特征匹配结果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嫌疑人的图像;发送模块,用于将嫌疑人的图像和/或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发送至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二设定范围内的执勤终端;所述服务器分别与电子手机围栏、摄像头和执勤终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手机电子围栏,用于获取进入其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摄像头,用于拍摄图像以及在图像中提取待匹配的人脸特征;执勤终端,用于接收和/或显示服务器发送的信息;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手机电子围栏获取进入其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身份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第一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匹配结果查询嫌疑人的人脸特征;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一设定范围内的所有摄像头提取的待匹配的人脸特征;特征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嫌疑人的人脸特征在所述待匹配的人脸特征中进行匹配,得到特征匹配结果;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特征匹配结果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嫌疑人的图像;发送模块,用于将嫌疑人的图像和/或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发送至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二设定范围内的执勤终端;所述服务器分别与电子手机围栏、摄像头和执勤终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其具体为:根据所述识别ID在嫌疑人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查询结果;判断查询结果是否为空,若是,则返回第一获取模块处理;反之,则以查询结果作为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统计模块和第二查询模块;所述统计模块用于将身份匹配结果和特征匹配结果进行统计,生成统计结果;所述第二查询模块用于查询统计模块的统计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元杨军贺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