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5192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所述飞行装置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远程陆地和水上不利甚至危险环境下的快速救助。运用该救助装置时:不需要救助人员抵达遇险现场,在后方安全地点直接通过无线遥控,就可以将该救助装置降落在遇险现场,从而安全快速地实施救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的活动日益延伸到内陆及远海,各种内陆和海上遇险事故层出不穷,发生遇险事故后,迅速及时地救助遇险人员成为救助的第一要务。在交通便利的内陆及内河近海环境下,救助相对容易。但当遇险发生在内陆交通闭塞的崇山峻岭、荒漠隔壁或发生危险事故的海上时,救助人员难以快速安全地救助到遇险人员。因此在诸如内陆交通闭塞的崇山峻岭、荒漠戈壁或发生危险事故的海上,如何快速安全地把遇险人员转移到救援后方安全地点,一直困扰着很多救助人员。目前,在救助人员不易快速安全抵达的内陆和海上转移遇险人员有5种方法:1、人工搜山式救助:在崇山峻岭之间,组织大批人员地毯式搜救遇险人员。如较常见的户外探险者迷路遇险或勘探工作者野外遇险等场景,救助效率非常低下,救助过程危险漫长;往往就算找到遇险人员,也不能得有及时的有效救治;2、汽车等陆地交通工具救助: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在道路交通状况较差的崇山峻岭、荒漠戈壁时,救助工作却极易受阻;并且需要人员到达后才能展开救助,救助往返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下;3、直升机救助:利用直升机降落或挂吊篮或吊人等方式救助,适合陆地及海上快速救助,算是最有效的救助法。但出动直升机价格昂贵、直升机对降落环境和场地及引导条件要求很高,在特殊地域及水面不能降落;悬停施救时,天气状况不好时容易出现人机事故;在遇到遇险现场有着火、或有浓烟、或有易燃易爆危险品泄露时,不能悬停更无法降落。因此,直升机救助也只有特殊情况才能被使用,且受到救助环境的严格限制;4、水上救助船后甲板接近遇险船;救助船靠近遇险船很可能发生碰撞危险,两船的高度落差也会造成了遇险人员的登船困难;当被救助船舶有着火、或有浓烟、或有易燃易爆危险品泄露时,救助风险及难度极大。救助船不能靠近救助时,只能远观等待现场条件好转,往往错过最佳救助时机;5、联系索具转移遇险人员:利用抛绳器在救助人员与遇险人员之间设一根联系索,通过联系索具转移遇险人员。在危险的环境下,把联系索具有效地固定在遇险人员上本身就不容易;而依靠联系索具,临空往返救助遇险人员风险也很大,需要消耗救助和遇险人员极大的体力,并承受极大的心里压力。目前主要用于部队,对那些训练有素的人员来说勉强可行,但对于普通人很难适应;6、捞救水面遇险人员:利用从舷侧伸出的网,救助船等待在适当位置,静候漂浮者漂入网中,这种方法很被动,只有在其它方法均失效时才使用,必须一次捞救成功,因为人一旦落水生存时间极短,尤其在风浪较大时,被溺亡的概率极大。从救助的角度,以上能使用的6种方法中,除了直升机救助能相对及时有效外,其它5种方法要么搜救效率极低、要么极易受交通条件限制,要么极易受救助现场环境限制,要么极易受人员体力及心里承受能力限制,要么极易受救助几率限制等。上述各种常用的救援方法,不确定因素太多,均具有明显的限制条件和弊端。因此这5种传统的救助方法都不算是快速安全有效的救助方法。对于直升机救助而言,也存在明显弊端。例如,目前很多救助队没有条件配备直升机,就算装备有直升机,直升机更多是作为海上搜寻而使用。用直升机直接转移遇险人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例如:救助伤员、昏迷人员等。救援直升机往往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及救助人员,特别是在大雾浓烟等可见度低的救助现场,进行悬停或降落施救时容易出事故,一不留神就会造成机毁人亡。当船舶泄露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时,出于机组及救援人员安全考虑,直升机并不能在事故现场上方悬停救助,更不提降落救助,往往只能错失救助良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所述飞行装置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飞行装置包括一救助体,所述救助体内设有承载舱,所述救助体底端设有动力舱和起降组件,所述救助体顶端设有飞行系统,所述飞行系统与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动力舱为飞行系统供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舱为一独立的密封舱体,所述承载舱内设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两侧设有护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舱侧部设有至少一个带透气孔的舱门,并且可从承载舱外部及内部锁紧和打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起降组件包括减震器和浮筒,所述减震器分别设置在承载舱底端的两侧,所述浮筒与减震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舱包括两个独立的L型空舱,每个L型空舱内设有若干个电池模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飞行系统包括飞行组件、控制组件、搜索组件、通信组件和应急组件,所述飞行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两侧,所述应急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的中间部位,所述通信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两侧,所述搜索组件设置在承载舱一侧,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连接飞行组件、应急组件和搜索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还通过通信组件连接后台控制系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搜索组件为视频探头或光电探头,以便后方基地能远程搜索、快速施救,也为救助体能安全飞行、精准起降提供可靠保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应急组件为一套存储于快开盒的紧急降落伞,用于救助体在飞行装置出现故障失速时,能迅速通过远程遥控开启或承载舱内人员手动开启的方式,打开紧急降落伞,以保证飞行装置能平稳落地,进而保障救助体及内部人员安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用于远程陆地和水上不利甚至危险环境下的快速救助。运用该救助装置时:不需要救助人员抵达遇险现场,在后方安全地点直接通过无线遥控,就可以将该救助装置降落在遇险现场,从而安全快速地实施救助。另外,遇险人员可从遇险陆地或水上自行转移至该飞行装置的承载舱,关闭舱门后,该救助装置即可运行飞抵救助后方或其它安全地点。该救助装置不受事故现场各种不利甚至危险环境的影响,具有远程遥控、远程搜索、快速施救、安全可靠、救助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动力舱的俯视图;图5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图6为图2的C-C向剖视图(关门状态);图7为图2的C-C向剖视图(开门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飞行装置包括一救助体1,救助体1具体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复合材料,救助体1的形状具体可以为圆形或船型或椭圆形或长圆形等其它形状。在救助体1内设有一独立的承载舱2,承载舱2是用于载人或载物。在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装置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装置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装置包括一救助体,所述救助体内设有承载舱,所述救助体底端设有动力舱和起降组件,所述救助体顶端设有飞行系统,所述飞行系统与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动力舱为飞行系统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舱为一独立的密封舱体,所述承载舱内设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两侧设有护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舱侧部设有至少一个带透气孔的舱门,并且可从承载舱外部及内部锁紧和打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组件包括减震器和浮筒,所述减震器分别设置在承载舱底端的两侧,所述浮筒与减震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昌明杜蒲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