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462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包括设于设备箱内一侧的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件连接从动件,所述驱动件、传动件以及从动件位于设备箱的外侧壁上,所述从动件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设备箱的外侧壁并连接俯仰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的利用了便携站的空间,能够高效的实现便携站的俯仰调节,并且在不影响稳定性前提下,扩大了俯仰调节的角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
本技术涉及卫星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
技术介绍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卫星通信:地球站直径在1.2-3.0米,重达几顿,携带困难,而且操作复杂,一般车载卫星通信系统尺寸也相对较大,重50公斤以上,个人无法携带,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场合,现有的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大多数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来完成搜星,由于采用的是手动寻星因此寻星过程较为满漫长,虽然满足了方便携带的条件,但是由于其寻星的操作较为繁琐,因此为了方便完成寻星操作,自动寻星的便携站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专利CN205646097U,其为了对便携站的俯仰进行调节,如图1为该便携站俯仰组件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俯仰组件2由俯仰电机13、俯仰减速器14、极化板15、气弹簧16、极化臂17、俯仰板18以及天线固定杆19组成,从俯仰组件的构成来看,其驱动单元为俯仰电机13,在俯仰电机13的驱动下,通过俯仰减速器14的减速作用,最后转化为极化板15的转动力,而为了提高转动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加入了气弹簧16,以上部件虽然满足了便携站的俯仰调节作用,但是由于引入了气弹簧使得俯仰调节的调节角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其体积相应的增大,不方便携带。基于以上的分析,可知现有的便携站大多存在着难以实现自动调整俯仰的现状,并且为了提高便携站的稳定性引入的一些零部件对俯仰调节角度产生了影响,并且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缩小体积,减轻重量,使便携站的空间更为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合理的利用了便携站的空间,能够高效的实现便携站的俯仰调节,并且在不影响稳定性前提下,扩大了俯仰调节的角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包括设于设备箱内一侧的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传动件连接从动件,所述驱动件、传动件以及从动件位于设备箱的外侧壁上,所述从动件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设备箱的外侧壁并连接俯仰箱。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驱动齿轮,传动件为传动齿轮,从动件为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驱动轮,从动件为从动轮,传动件为连接驱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皮带。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蜗杆、与蜗杆连接的涡轮、与涡轮连接且与蜗杆垂直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连接驱动件。优选地,所述蜗杆竖直地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涡轮垂直于蜗杆,且所述涡轮与蜗杆啮合,所述涡轮设于转动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杆穿于设备箱侧壁上,所述驱动件设于转动杆的另一端上。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外壳,所述蜗杆和涡轮均位于外壳内。优选地,所述设备箱的外侧壁上设有侧盖板,所述驱动件、传动件以及从动件均位于侧盖板内。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1、依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设计,能够扩大俯仰箱的转动角度,并且为了提高转动时的实时位置锁紧,因此采用了驱动件连接传动件、传动件连接从动件的连接方式,若采用齿轮为驱动件、传动件以及从动件,通过三者之间的啮合连接,能够有效的防止俯仰角度在调整完毕后晃动或者出现回调的现象,通过这种连接方式提高了伺服装置俯仰驱动的稳定性;若采用驱动轮、皮带以及从动轮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俯仰角的连续性调节,从而克服齿轮传动过程中跳跃性的角度调整,可在俯仰角度调整范围内实现各个所需角度的调整,从而增大了俯仰调节的普适性;2、依据本技术独特的设计,能够最大化的缩小伺服装置所需的空间,通过涡轮蜗杆的配合使用,能够转变动能的传动方向,有利于转向机构的合理的空间布局;3、依据本技术设有的外壳和侧盖板,能够防止灰尘进入转向机构中,防止对转向机构的性能产生影响;4、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的利用了便携站的空间,能够高效的实现便携站的俯仰调节,并且在不影响稳定性前提下,扩大了俯仰调节的角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传统的卫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内部结构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内部结构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内部结构图。图6示出了实施例2的各个部件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包括设于设备箱2内一侧的电机3,所述电机3上设有转向机构4,所述转向机构4连接驱动件5,所述驱动件5通过传动件6连接从动件7,所述驱动件5、传动件6以及从动件7位于设备箱2的外侧壁上,所述从动件7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设备箱2的外侧壁并连接俯仰箱1。优选地,所述驱动件5为驱动齿轮,传动件6为传动齿轮,从动件7为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4包括与电机3输出轴连接的蜗杆40、与蜗杆40连接的涡轮41、与涡轮41连接且与蜗杆40垂直的转动杆42,所述转动杆42连接驱动件5。优选地,所述蜗杆40竖直地设于电机3的输出轴上,所述涡轮41垂直于蜗杆40,且所述涡轮41与蜗杆40啮合,所述涡轮41设于转动杆42的一端,所述转动杆42穿于设备箱2侧壁上,所述驱动件5设于转动杆42的另一端上。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4还包括外壳,所述蜗杆40和涡轮41均位于外壳内。优选地,所述设备箱2的外侧壁上设有侧盖板10,所述驱动件5、传动件6以及从动件7均位于侧盖板10内。将上述的驱动件5选择为驱动齿轮;将传动件6选择为传动齿轮;将从动件7选择为从动齿轮,并且三者之间存在着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的连接关系,首先从传动上来说,这种传动方式能够在转向机构作用将动能传输至驱动齿轮时,紧接着驱动齿轮通过传动齿轮将动能传输至从动齿轮上,而从动齿轮的转动最终使得俯仰箱1发生了转动,而俯仰箱1转动最终实现了俯仰箱1上天线面板的转动,具体地实现了寻星过程中的天线面板的俯仰角调节操作,而通过齿轮的传动方式,能够防止由于天线面板的重力作用使得俯仰角回调的现象发生,由于是齿轮间的啮合连接,其摩擦损耗较低,在有限的电能下,能够提高俯仰调节的次数,并且选用齿轮的传动,防止传动件出现打滑的现象,从而提高了俯仰角调整的可控性,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实施方式为:在设备箱2中的电池或者电源向电机3提供电能,电机3转动带动驱动齿轮、传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的转动,在从动齿轮的带动下俯仰箱1发生了俯仰转动,直至完成寻星操作为止。实施例2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包括设于设备箱2内一侧的电机3,所述电机3上设有转向机构4,所述转向机构4连接驱动件5,所述驱动件5通过传动件6连接从动件7,所述驱动件5、传动件6以及从动件7位于设备箱2的外侧壁上,所述从动件7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设备箱2的外侧壁并连接俯仰箱1。优选地,所述驱动件5为驱动轮,从动件7为从动轮,传动件6为连接驱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皮带。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4包括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设备箱(2)内一侧的电机(3),所述电机(3)上设有转向机构(4),所述转向机构(4)连接驱动件(5),所述驱动件(5)通过传动件(6)连接从动件(7),所述驱动件(5)、传动件(6)以及从动件(7)位于设备箱(2)的外侧壁上,所述从动件(7)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设备箱(2)的外侧壁并连接俯仰箱(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设备箱(2)内一侧的电机(3),所述电机(3)上设有转向机构(4),所述转向机构(4)连接驱动件(5),所述驱动件(5)通过传动件(6)连接从动件(7),所述驱动件(5)、传动件(6)以及从动件(7)位于设备箱(2)的外侧壁上,所述从动件(7)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设备箱(2)的外侧壁并连接俯仰箱(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为驱动齿轮,传动件(6)为传动齿轮,从动件(7)为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为驱动轮,从动件(7)为从动轮,传动件(6)为连接驱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皮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卫星通信便携站的俯仰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光利左立勇葛良兵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