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26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分油组件包括主油管、若干个分油管、若干个外丝堵头,主油管一侧管壁上设有四列螺孔组合,每列螺孔组合包括若干个间隔相同且沿主油管轴向线性排列的螺孔,主油管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螺孔在主油管轴向上相差一个螺孔半径的距离,主油管上部分螺孔中螺接有分油管,主油管上未螺接有分油管的螺孔中螺接有外丝堵头,主油管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法兰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分油组件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该分油组件能够重复利用,减少分油组件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投油清洗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
技术介绍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为减少设备或系统部件的运行时的故障率发生率,要对各个重要系统的管路进行投油清洁,去除管路内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而细管径的控制管长期以来一直是投油清洁工作的盲区,尤其对于大型船舶的液压油管路系统而言,其系统内的细管径控制管路的进油和回油回路长度几乎都能达到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如果进行投油会产生巨大的管路压力损耗,使得投油循环的管路压力无法建立,投油介质无法完成回路循环。长期以来,对于绝大部分船型,船厂对于管径较细的控制管子都是进行高压氮气吹气处理,但显然,对于附着在管子内壁的污垢而言,吹气的清洁效果是无法与投油清洗相提并论的,因此此类管子会较大程度的影响系统整体的清洁度,经常造成精密部件在运行后发生损坏的情况。目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时,一般将多路控制管接成并联投油,提高流量、减小管压。而由于遥控阀的位置是不均匀分布的,目标管路距离各自电磁阀箱长度的差别是很大的,这就又会导致并联的诸路管路中,较长的管子因管压太高而无法循环,大量的油集中到循环回路较短管路走循环,导致这些管路的流量增大、管压也随之升的过高。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也可知,各并联管路的能量损失是相同的或趋同的,故并联投油时,依然会出现投油清洗介质在管路内被较高的管压“屏住”的情况。因此每次进行投油前,对各个管路的长度进行测量,根据管路的数量和管路之间的长度差设计分油组件上的分油管个数和位置,而且每次投油清洗均需要两个一样的分油组件,分油组件的成本高,重复利用率低,增加了船厂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所述分油组件包括主油管、若干个分油管、若干个外丝堵头,所述主油管一侧管壁上设有四列螺孔组合,每列所述螺孔组合包括若干个间隔相同且沿主油管轴向线性排列的螺孔,所述主油管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螺孔在主油管轴向上相差一个螺孔半径的距离,所述主油管上部分螺孔中螺接有分油管,所述主油管上未螺接有分油管的螺孔中螺接有外丝堵头,所述主油管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法兰盘。优选的,所述法兰盘上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安装有法兰盖。优选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管第二端的外螺纹上螺接有内丝堵头。优选的,所述主油管和螺孔的内壁上均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分油组件进行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投油泵的选型参数及油料粘度,确定细管径管路分别连接在两个分油组件上的分油管之间的间隔距离;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的分油管之间的间隔距离制作对应的分油组件,将制作完成的两个分油组件分别布置在投油循环管路的进油方向和回油方向,其中一个分油组件与投油泵的投油总管相连接,另一个分油组件与投油泵的回油总管相连接;步骤三、根据待清洗的细管径管路在船舶外场的分布位置,确定两个分油组件的接入位置并并固定,所述的两个分油组件的位置遵循尽可能缩短投油总管及回油总管长度的原则确定;步骤四、测量待清洗细管径管路在船舶外场的实际长度,确定待清洗细管径管路分别在两个分油组件上的连接顺序,其连接顺序遵循,与连接在投油总管上的分油组件相连接的待测细管径管路的长度越长,其连接位置越靠近该分油组件的进油端,与连接在回油总管上的分油组件相连接的待测细管径管路的长度越长,其连接位置越靠近该分油组件的出油端;步骤五、按照步骤四中所述顺序将待测细管径管路分别连接在两个分油组件上,启动投油泵开始投油清洗程序直至清洗完毕,拆除分油组件后复位管路系统。优选地,在步骤四与步骤五之间需进行待测细管径管路的预清洗操作,所述预清洗操作包括,通过高压氮气瓶对待测细管径管路的进口端进行吹气,并在其出口端放置纯白色清洁布检验待测细管径管路的清洁程度,直至清洁布上不再出现杂物颗粒后停止吹气。优选地,在步骤一中,所述分油管之间的间隔距离遵循公式其中,,L:分油管之间的间距距离n:所需投油的管子数hi:单路管子长度W:分油工装的容积P:投油压力N:单根细管路的管径Hu:投油所用的油品粘度ρ:油料密度α:经验系数,其范围为0.34-0.4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改变了船舶外场建造过程中对于细管径管路只能进行高压气体吹气清洁的方式,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细管径管路在投油清洁时投油泵油压过高而导致跳泵的技术难点,大大提高了细管径管路的内壁清洁水平,主要应用范围包括船舶阀门遥控系统等连接高精密设备的细管径管路系统,能够显著降低由于管路内壁清洁度低而导致的设备损坏率,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分油组件结构简单、制作物料成本低且较为轻便,使用寿命长,可反复使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主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主油管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主油管的横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分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内丝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外丝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7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分油组件包括主油管1、若干个分油管4、若干个外丝堵头6,主油管1的公称通径为2英寸,分油管4的公称通径为0.5英寸,主油管1一侧管壁上设有四列螺孔组合,每列螺孔组合包括24个间隔相同且沿主油管轴向线性排列的螺孔2,同一列螺孔组合中相邻的两个螺孔2之间间隔的距离等于一个螺孔2直径的距离,主油管1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螺孔2在主油管1轴向上相差一个螺孔2半径的距离,主油管1上部分螺孔2中螺接有分油管4,主油管1上未螺接有分油管4的螺孔2中螺接有外丝堵头6,主油管1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法兰盘3。法兰盘3上通过螺栓8与螺母9配合安装有法兰盖7,设置在分油管4第二端的外螺纹上螺接有内丝堵头5,法兰盖7、内丝堵头5、外丝堵头6将主油管1和分油管4封闭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保证分油组件在存放时和安装前内部保持干净。主油管1和螺孔2的内壁上均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0,聚四氟乙烯涂层10的厚度为100微米。使用时将两个分油组件通过法兰盖7分别接入投油总管和回油总管,通过分油管4与待清洗细管径管路依照顺序连接,其具体清洗程序如下:一、根据投油泵的选型参数及油料粘度,确定细管径管路分别连接在两个分油组件上的分油管4之间的间隔距离;二、根据步骤一中的分油管之间的间隔距离制作对应的分油组件,将制作完成的两个分油组件分别布置在投油循环管路的进油方向和回油方向,其中一个分油组件与投油泵的投油总管相连接,另一个分油组件与投油泵的回油总管相连接;三、根据待清洗的细管径管路在船舶外场的分布位置,确定两个分油组件的接入位置并并固定,所述的两个分油组件的位置遵循尽可能缩短投油总管及回油总管长度的原则确定,基本原则是尽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组件包括主油管、若干个分油管、若干个外丝堵头,所述主油管一侧管壁上设有四列螺孔组合,每列所述螺孔组合包括若干个间隔相同且沿主油管轴向线性排列的螺孔,所述主油管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螺孔在主油管轴向上相差一个螺孔半径的距离,所述主油管上部分螺孔中螺接有分油管,所述主油管上未螺接有分油管的螺孔中螺接有外丝堵头,所述主油管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法兰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组件包括主油管、若干个分油管、若干个外丝堵头,所述主油管一侧管壁上设有四列螺孔组合,每列所述螺孔组合包括若干个间隔相同且沿主油管轴向线性排列的螺孔,所述主油管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螺孔在主油管轴向上相差一个螺孔半径的距离,所述主油管上部分螺孔中螺接有分油管,所述主油管上未螺接有分油管的螺孔中螺接有外丝堵头,所述主油管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法兰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上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安装有法兰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分油管第二端的外螺纹上螺接有内丝堵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用分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管和螺孔的内壁上均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分油组件进行船舶外场细管径管路投油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投油泵的选型参数及油料粘度,确定细管径管路分别连接在两个分油组件上的分油管之间的间隔距离;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的分油管之间的间隔距离制作对应的分油组件,将制作完成的两个分油组件分别布置在投油循环管路的进油方向和回油方向,其中一个分油组件与投油泵的投油总管相连接,另一个分油组件与投油泵的回油总管相连接;步骤三、根据待清洗的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云隆奚晨亮王辉张博陈迪刘希权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