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及其废液回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86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及其废液回收方法,包括收集废水的中间槽、沉淀废水的沉淀槽、收集清水的废水槽以及收集废渣的回收桶;其中,沉淀槽包括互不连通的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中间槽分别与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连通,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分别与废水槽和回收桶连通,废水槽和回收桶之间互不连通;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自动相互切换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沉淀槽设计,利用电磁阀和互锁电路原理,进行槽体间互相切换,并加入沉淀剂加快废液内固体悬浮物沉淀,达到废液内的研磨粉和水分离目的,再将清水排入一般排水槽并增压排至废水处理中心,废渣收集后统一送至废水中心处理,避免管路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及其废液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治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及其废液回收方法。技术背景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在新型半导体显示以及半导体行业中有广泛应用,例如研磨抛光、蚀刻等等。液晶面板出现外观不良,如表面划痕,凹陷等,会进行研磨修正,就会出现研磨液的废水处理问题。一般厂务废水处理中心与研磨现场的有一定的距离,常规的研磨后,废液会直排堆积在管路中,固体悬浮物在管路中造成管路堵塞,维修耗时长,影响设备稼动。目前均以泵加压送至厂务废水处理中心,或在现场设置分级沉淀装置。由于封闭式管路,且管路较长,泵扬程不够等原因,管路清理困难,清理耗费的工程量较大,并且对废液进行普通分级沉淀一般设置在废水处理中心,耗时长,占地面积大,对于厂房实施起来不现实,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及其废液回收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悬浮物堵塞的管路的问题,并通过设计双槽的自动切换,解决普通分级沉淀耗时长,占地面积大,效率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包括收集废水的中间槽、沉淀废水的沉淀槽、收集清水的废水槽、收集废渣的回收桶、与沉淀槽连接的供给单元以及多个管路,所述多个管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槽和沉淀槽、连接所述供给单元和沉淀槽、连接所述沉淀槽和废水槽以及连接所述沉淀槽和回收桶;其中,所述沉淀槽包括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所述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之间互不连通;所述中间槽分别与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分别与废水槽和回收桶连通,所述废水槽和回收桶之间互不连通;所述供给单元分别与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连通;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槽和第一沉淀槽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中间槽和第二沉淀槽之间的管路的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供给单元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供给单元之间的管路的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废水槽之间的管路的第五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废水槽之间的管路上的第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回收桶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七电磁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回收桶之间的管路的第八电磁阀。优选地,所述中间槽还包括与所述中间槽连接的抽液泵和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设置在中间槽的内壁上。优选地,所述液位感应器包括第一液位感应器和第二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和第二液位感应器分别位于中间槽内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和第二液位感应器控制抽液泵的开启或关闭。优选地,所述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的容积相同。优选地,所述中间槽的容积是所述第一沉淀槽或第二沉淀槽的一半。优选地,中间槽、沉淀槽、废水槽、回收桶以及供给单元之间均通过设有电磁阀的管路连通,所述电磁阀选择地连通或关闭管路。一种废液回收装置的废液回收方法,所述废液回收方法包括:废液从设备端排入所述中间槽;所述中间槽内的废液积累满,并满足所述沉淀槽闲置的条件时,抽液泵进行工作,所述中间槽内的废液排入所述沉淀槽;所述沉淀槽内的废液进行沉淀处理,完成后,沉淀后的清水排入所述废水槽,废渣排入所述回收桶;其中,当中间槽中的废液触发第一液位感应器,同时沉淀槽中的废液没有触发第一沉淀槽的第四液位感应器或第二沉淀槽的第六液位感应器,中间槽的抽液泵开始工作,并且连通中间槽和第一沉淀槽的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打开,连通中间槽和第二沉淀槽的管路上的第二电磁阀保持关闭,废液通过抽液泵流入第一沉淀槽。优选地,所述废液回收装置通过电磁阀,自动切换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的工作状态。优选地,当中间槽中的废液触发第一液位感应器,连通中间槽和第二沉淀槽的管路上的第二电磁阀打开,中间槽的抽液泵同时开始工作,废液通过抽液泵流入第二沉淀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交替工作,所述中间槽中的废水始终能流入到沉淀槽中进行沉淀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废液回收装置及其废液回收方法,通过采用双沉淀槽设计,利用互锁电路的原理进行电磁管路阀的控制,自动进行槽体间互相切换,并自动加入沉淀剂加快废液内固体悬浮物沉淀,快速有效达到废液内的固体悬浮物和水分离目的,再将水排入一般排水槽并增压排至废水处理中心,废渣收集后统一送至废水中心处理,实现自动化控制回收,可快速回收废渣并能有效解决管路堵塞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废液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废液回收装置的工作流程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废液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收集废水的中间槽1、用于将废水进行沉淀的沉淀槽2、收集废水沉淀后的清水的废水槽4以及收集废水沉淀后的废渣的回收桶3。中间槽1与沉淀槽2通过管路连通。沉淀槽2为双槽结构,其包括第一沉淀槽21和第二沉淀槽22;第一沉淀槽21和第二沉淀槽22之间互不连通和独立工作,中间槽1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沉淀槽21和第二沉淀槽22路连通,中间槽1可以切换与第一沉淀槽21或第二沉淀槽22的连通或关闭。沉淀槽2分别与回收桶3和废水槽4连通,即第一沉淀槽21和第二沉淀槽22通过管路分别单独与废水槽4和回收桶3连通,废水槽4和回收桶3之间互不连通和相互独立,且废水槽4和回收桶3均可以选择地与第一沉淀槽21或第二沉淀槽22连通。优选地,在中间槽1至沉淀槽2的管路中还设置了节流阀9,节流阀9可以防止废液流量太大而导致废渣溅起,从而影响沉淀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废液回收装置还包括供给单元7,供给单元7向沉淀槽2提供沉淀剂,用于将废液中的杂质沉淀,其分别与第一沉淀槽21和第二沉淀槽22通过管路连通,供给单元7有选择地向第一沉淀槽21或第二沉淀槽22传送沉淀剂,沉淀剂可以加快废液内固体悬浮物的沉淀。优选地,中间槽1、沉淀槽2、废水槽4、回收桶3以及供给单元7之间均通过设有电磁阀的管路连通,电磁阀能有选择地控制部件之间的管路的连通或关闭。中间槽1和第一沉淀槽2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中间槽1和第二沉淀槽2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2,第一沉淀槽21和供给单元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63,第二沉淀槽22和供给单元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64,第一沉淀槽21和废水槽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65,第二沉淀槽22和废水槽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六电磁阀66,第一沉淀槽21和回收桶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七电磁阀67,第二沉淀槽22和回收桶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68。中间槽1还包括抽液泵11和液位感应器,液位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废水的中间槽、沉淀废水的沉淀槽、收集清水的废水槽、收集废渣的回收桶、与沉淀槽连接的供给单元以及多个管路,所述多个管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槽和沉淀槽、连接所述供给单元和沉淀槽、连接所述沉淀槽和废水槽以及连接所述沉淀槽和回收桶;其中,所述沉淀槽包括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所述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之间互不连通;所述中间槽分别与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分别与废水槽和回收桶连通,所述废水槽和回收桶之间互不连通;所述供给单元分别与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连通;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槽和第一沉淀槽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中间槽和第二沉淀槽之间的管路的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供给单元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供给单元之间的管路的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废水槽之间的管路的第五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废水槽之间的管路上的第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回收桶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七电磁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回收桶之间的管路的第八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废水的中间槽、沉淀废水的沉淀槽、收集清水的废水槽、收集废渣的回收桶、与沉淀槽连接的供给单元以及多个管路,所述多个管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槽和沉淀槽、连接所述供给单元和沉淀槽、连接所述沉淀槽和废水槽以及连接所述沉淀槽和回收桶;其中,所述沉淀槽包括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所述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之间互不连通;所述中间槽分别与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分别与废水槽和回收桶连通,所述废水槽和回收桶之间互不连通;所述供给单元分别与第一沉淀槽和第二沉淀槽连通;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槽和第一沉淀槽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中间槽和第二沉淀槽之间的管路的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供给单元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供给单元之间的管路的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废水槽之间的管路的第五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废水槽之间的管路上的第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槽和回收桶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七电磁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槽和回收桶之间的管路的第八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槽还包括与所述中间槽连接的抽液泵和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设置在中间槽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感应器包括第一液位感应器和第二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和第二液位感应器分别位于中间槽内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和第二液位感应器控制抽液泵的开启或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杨成东蒋浩厉权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