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栀子的炮制方法及其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8369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栀子的炮制方法及其抗抑郁应用。其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栀子原药材,除去杂质、果柄、枝梗非药用部位;(2)取净栀子,置于微波发生器中,控制微波功率300‑800w,加热30‑60s,取出,碾碎;(3)取栀子与姜汁拌匀,置于加盖容器中,闷润1‑2小时;(4)取步骤3所得栀子,置于热风干燥箱中烘至栀子颜色加深呈焦黄色或焦黄褐色时,既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姜栀子能有效缓和栀子的毒副作用,并可保持栀子苷、藏红花色素含量,炮制方法简单。经药理实验证实,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姜栀子对慢性应激致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栀子的炮制方法及其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炮制
,具体涉及一种栀子的炮制方法及其抗抑郁应用。技术背景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栀子历代炮制方法丰富,主要分为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等几大类,如今仅沿用了净制、炒黄、炒焦、炒炭、酒制、姜制等几种炮制方法。栀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对其炮制未有记载。栀子最早的炮制方法称为“擘”,始见于汉代《注解伤寒论》。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首次出现了加辅料炮制栀子的方法。宋代,栀子的炮制发展较快,在《产宝杂录》中始见“姜汁炒焦黄”的记载。明、清时期,栀子炮制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姜汁炒法一直沿用至今。《中国药典》从1977年版至今,均未对姜栀子进行收载,只有《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北京、河南、贵州、福建、山东等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了姜栀子,且多配伍入方剂。《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中姜栀子的炮制方法为“取栀子碎块,加姜汁拌匀,润透,用文火加热炒干”。姜栀子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及中药复方制剂中。目前,全国各省市炮制规范收载了姜栀子,但炮制工艺并不统一。主要在姜汁制备(榨汁或煮汁)、姜汁用量、栀子和辅料的配比量等方面各有差异;另外,喷洒姜汁的方法也不相同:有的先炒后喷洒姜汁,有的先用姜汁与栀子闷润后再炒,还有的边炒边喷洒姜汁。同时对于姜栀子饮片的质量控制多以传统的外观经验判别方法,未建立现代客观、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亟需在深入挖掘姜栀子炮制原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规范姜栀子的炮制工艺,并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缓和栀子的毒副作用,提高栀子苷、藏红花色素含量,操作方法简单的栀子炮制方法及其抗抑郁应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栀子的炮制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1)取栀子原药材,置于人工操作台,除去杂质、果柄、枝梗等非药用部位;(2)取步骤1所得净栀子,置于微波发生器中,控制微波功率300-800w,加热30-60s,取出,碾碎;(3)取步骤2碎栀子与姜汁拌匀,置于加盖容器中,闷润1-2小时,每100kg的栀子,用姜汁8-16kg;(4)取步骤3所得栀子,置于热风干燥箱中,控制温度50-160℃,加热5-30分钟,烘至栀子颜色加深呈焦黄色或焦黄褐色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既得。上述栀子的炮制方法步骤(1)所用的栀子原药材是霜降后采收的成熟栀子,其栀子苷、藏红花色素含量均高于霜降前采收的成熟栀子。上述栀子的炮制方法步骤(2)所述的净栀子的净度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以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计不得过3%;步骤(2)所述的最佳微波干燥功率是600w,加热40s。上述栀子的炮制方法步骤(3)所述的姜汁用量对姜栀子的质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取生姜,洗净、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次,合并汁液,既得(每1ml生姜汁含生姜药材1g);将姜汁与碎栀子拌匀,闷润,以姜汁完全被吸尽为度,温度较高时,可加盖密闭,栀子与姜汁的最佳质量比100:12.5。上述栀子的炮制方法步骤(4)所述姜栀子最佳烘制温度是140℃,加热12分钟,烘至栀子表面呈焦黄褐色。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栀子的炮制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选用姜汁配伍炮制栀子,可有效缓和栀子毒性,在相同的剂量下(40g/kg生药量,小鼠每1kg体重给予生药量40g),生栀子乙醇提取物单次给予小鼠后,死亡率高达87.5%,不同炮制栀子毒性大小依次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姜栀子,其中姜栀子毒性最小,如以下表1结果所示:表1不同炮制栀子的毒性测试(2)与生栀子比较,姜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藏红花色素含量未见显著性变化;与生栀子、姜栀子比较,炒栀子、焦栀子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藏红花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尤其是藏红花色素含量比生品或姜品降低3-4倍。如表2所示,表明,本专利技术炮制得到的姜栀子可最大程度的保持其活性成分栀子苷和藏红花色素的含量,从而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表2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藏红花色素的含量(3)本专利技术选用小鼠悬尾与游泳实验评价各药物的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姜汁配伍炮制栀子其活性显著强于生品、炒品、焦品,主要表现为低剂量下0.5g/kg(小鼠每1kg体重给予生药量0.5g)即产生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而生品、炒品、焦品在此剂量下均无效;生品在达到4g/kg(小鼠每1kg体重给予生药量4g)产生显著的抗抑郁作用,炒品、焦品在2g/kg(小鼠每1kg体重给予生药量2g)产生显著的抗抑郁作用。(4)本专利技术选择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和生姜用量3个因素,以栀子苷、藏红花色素的含量作为炮制工艺的评价指标,结合饮片外观性状,优选的姜栀子最佳炮制工艺条件较为合理、可靠,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姜栀子饮片的质量。表4栀子姜制工艺因素水平表表5因素水平分析表表6方差分析表因此,筛选各因素分析,最佳的炮制工艺为:栀子与姜汁的最佳质量比8:1,烘制温度是140℃,加热时间为12分钟。(5)本专利技术栀子苷、藏红花色素检测所述的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3%甲酸水,梯度洗脱(见表1);检测波长:238nm;流速:柱温:1.0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梯度洗脱程序如下表7表7流动相梯度洗脱表。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炮制品对对小鼠悬尾影响的柱状图。图2为不同炮制品对对强迫游泳的影响的柱状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取霜降后的成熟栀子10kg,除去杂质,置于微波发生器中,控制微波功率600w,加热40s,取出,碾碎,加入姜汁1.25kg,拌匀,闷润1.5小时,置于热风干燥箱中,控制温度140℃,加热12分钟,烘至栀子表面呈焦黄褐色,取出,摊开,放凉,筛去碎屑,既得。采用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其栀子苷、藏红花素Ⅰ的含量分别为42.46mg/g和4.07mg/g。实施例2:取霜降后的成熟栀子10kg,除去杂质,置于微波发生器中,控制微波功率800w,加热30s,取出,碾碎,加入姜汁1.0kg,拌匀,闷润1.5小时,置于热风干燥箱中,控制温度100℃,加热8分钟,烘至栀子表面呈焦黄色,取出,摊开,放凉,筛去碎屑,既得。采用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其栀子苷、藏红花素Ⅰ的含量分别为40.07mg/g和3.93mg/g。实施例3:取霜降后的成熟栀子10kg,除去杂质,置于微波发生器中,控制微波功率300w,加热60s,取出,碾碎,加入姜汁1.25kg,拌匀,闷润1.0小时,置于热风干燥箱中,控制温度100℃,加热12分钟,烘至栀子表面呈焦黄色,取出,摊开,放凉,筛去碎屑,既得。采用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其栀子苷、藏红花素Ⅰ的含量分别为41.07mg/g和3.96mg/g。实施例4:取霜降后的成熟栀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栀子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栀子原药材,置于人工操作台,除去杂质、果柄、枝梗非药用部位,得净栀子;(2)取步骤1所得净栀子,置于微波发生器中,控制微波功率300‑800w,加热时间30‑60s,取出,碾碎;(3)取步骤2碎栀子与姜汁拌匀,置于加盖容器中,闷润1‑2小时,每100kg的栀子,用姜汁8‑16kg;(4)取步骤3所得栀子,置于热风干燥箱中,控制温度50‑160℃,加热5‑30分钟,烘至栀子颜色加深呈焦黄色或焦黄褐色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既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栀子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栀子原药材,置于人工操作台,除去杂质、果柄、枝梗非药用部位,得净栀子;(2)取步骤1所得净栀子,置于微波发生器中,控制微波功率300-800w,加热时间30-60s,取出,碾碎;(3)取步骤2碎栀子与姜汁拌匀,置于加盖容器中,闷润1-2小时,每100kg的栀子,用姜汁8-16kg;(4)取步骤3所得栀子,置于热风干燥箱中,控制温度50-160℃,加热5-30分钟,烘至栀子颜色加深呈焦黄色或焦黄褐色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既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栀子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然黄晓燕孙广达蒋睿智单鑫陶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