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55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包括压迫器、校正器和牵拉装置,牵拉装置拉扯使压迫器压紧于颈部,压迫器包括固定板、调节螺杆和压板,调节螺杆于固定板上通过螺纹带动压板压迫颈动脉;校正器包括校正板和多个校正杆,校正杆一端与校正板固定,压板上设有多个套管,套管与校正杆相适配,校正杆可穿入套管内;套管和校正杆之间设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位于各个套管或校正杆上;压迫器、校正器同多个校正杆、套管封闭围合。通过胸侧板和搭接装置将压迫器固定在颈椎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将压迫器固定在需要压迫的颈动脉位置;后通过校正器再将压迫器对准的位置进行略微调整,使得压迫器可以对准脖颈侧面处的动脉进行压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迫止血器,具体为一种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临床当中动脉穿刺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项常规手段,而动脉穿刺需要的压迫时间长、压力适当等问题,如何做到有效压迫止血,降低并发症,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新问题。在ICU病房,动脉采血做血气分析、动脉血压监测比较常见,而现代国内ICU护士的数量相对不足,护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人工压迫则由于耗时太长会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果压迫不当会出现血肿、肢体的缺血、血栓等严重并发症。而在颈动脉穿刺手术中,由于颈动脉一般位于正常人的颈椎的两侧,目前临床上难以使用工具进行自动自助压迫,一般都需要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进行压迫,而对于颈动脉的位置,该压迫位置较为苛刻,正常的绷带等均难以进行固定。因此,目前临床上急需一种能够压迫颈动脉的医疗辅助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通过胸侧板和搭接装置将压迫器固定在颈椎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将压迫器固定在需要压迫的颈动脉位置;后通过校正器再将压迫器对准的位置进行略微调整,使得压迫器可以对准脖颈侧面处的动脉进行压迫。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包括压迫器、校正器和牵拉装置,所述牵拉装置拉扯使压迫器压紧于颈部,所述压迫器包括固定板、调节螺杆和压板,所述调节螺杆于固定板上通过螺纹带动压板压迫颈动脉;所述校正器包括校正板和多个校正杆,校正杆一端与校正板固定,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套管,所述套管与校正杆相适配,校正杆可穿入套管内;套管和校正杆之间设有用于锁定二者伸缩活动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位于各个套管或校正杆上;所述压迫器、校正器同多个校正杆、套管封闭围合。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螺纹和校正螺母,所述校正螺母枢接于套管的端部,螺纹位于校正杆侧表面。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挂孔;所述牵拉装置包括位于胸腔侧部的胸侧板和搭接装置,所述压迫器和胸侧板通过搭接装置连接,所述搭接装置包括颈绑带、胸绑带和搭扣,所述颈绑带穿入并固定在挂孔内,所述胸绑带连接胸侧板的侧边部,颈绑带和胸绑带通过搭扣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胸侧板包括外框和多个肋条,所述外框由硬质塑料制成,外框为折弯贴合胸腔侧壁的矩形框结构,外框包括弧形的顶框、底框和两个笔直的侧框,所述肋条由弹性橡胶制成,所述肋条绷紧并连接两个侧框,肋条沿侧框等距排列。优选的,所述侧框和胸绑带之间还设有多个牵拉绳,多个牵拉绳均匀地与侧框固定,牵拉绳另一端均固定于胸绑带上,所述牵拉绳具有弹性。优选的,所述挂孔呈线型,两个挂孔分布于调节螺杆的两侧,挂孔倾斜设置,两个挂孔上方间距大于挂孔下方的间距。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侧还设有压迫垫体,所述校正板内侧还设有校正垫体,压迫垫体和校正垫体内表面为均为弧形凹面,所述压迫垫体和校正垫体形状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通过胸侧板和搭接装置将压迫器进行拉扯,使得压迫器可以固定在颈根部位置,准确的对该部位的颈动脉进行压迫。二、本专利技术中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无需医护人员持续的进行手动压迫,仅需要将调节螺杆将压板压紧于压迫位置即可完成操作,后续进行适当的看护,有效缓解医护人员的看护疲劳,降低劳动强度。三、由于胸侧板在拉扯固定压迫器时,会将压迫器朝向下倾斜固定,导致压迫器略微歪斜,因此通过校正器上的校正杆穿入到压迫器的套管内,通过校正器对压迫器进行摆正,使得压迫器可以对准到脖颈侧面的颈动脉,使得压迫器不再局限于压迫脖颈根部,而是针对整个颈部侧面进行压迫,扩大压迫面积,使得压迫位置更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压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压迫器的正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压迫器和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压迫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压迫器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中压迫器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施例中固定板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中侧胸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中侧胸板的俯视图;图13为本实施例中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使用流程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中定时压迫系统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a、压迫器;1、固定板;10、底座;11、面板;12、滑槽;13、锁定槽;14、导向槽;15、压迫垫体;16、挂孔;17、套管;18、校正螺母;2、滑块;20、第二卡齿;21、螺纹孔;22、导电体;23、填充体;3、锁定块;30、第三卡齿;31、导向柱;32、弹性件;4、调节螺杆;5、压板;6、驱动器;70、发送触头/接收触头;71、信号发送模块;72、信号接收模块;90、显示器;91、按键;92、磁性件;b、校正器;b1、校正板;b2、校正杆;b3、螺纹;b4、校正垫体;c、胸侧板;c0、外框;c1、肋条;c2、牵拉绳;c3、固定环;d、搭接装置;d0、搭扣;d1、颈绑带;d3、胸绑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包括压迫器a、校正器b和牵拉装置,牵拉装置拉扯使压迫器a压紧于颈部,压迫器a包括固定板1、调节螺杆4和压板5,调节螺杆4于固定板1上通过螺纹b3带动压板5压迫颈动脉。牵拉装置包括位于胸腔侧部的胸侧板c和搭接装置d,压迫器a和胸侧板c通过搭接装置d连接,搭接装置d包括颈绑带d1、胸绑带d3和搭扣d0,颈绑带d1穿入并固定在挂孔16内,胸绑带d3连接胸侧板c的侧边部,颈绑带d1和胸绑带d3通过搭扣d0可拆卸连接。如图1所述,在使用时,首先将胸侧板c放置在患者的胸侧方(靠近腋窝处),之后通过搭扣d0扣紧,使得颈绑带d1和胸绑带d3拉紧并扣紧,通过调节搭扣d0上绑带的长度可以使得颈动脉校正压迫装置适用于不同体型和身高的患者。如图2所示,压迫器a固定板1内侧还设置有用于贴合颈部皮肤的压迫垫体15,通过压迫垫体15贴合颈部进行支撑,避免整个固定板1压迫整体颈部,造成大脑缺氧,所述压迫垫体15由海绵芯层外包牛皮制成,贴合皮肤后不容易造成红肿瘙痒。如图3所示,由于压迫器a在受到胸侧板c的拉扯时,拉扯力是朝向胸侧板c倾斜的拉力,因此挂孔16呈线型,两个挂孔16分布于调节螺杆4的两侧,挂孔16倾斜设置,两个挂孔16上方间距大于挂孔16下方的间距,通过挂孔16的倾斜,使得颈绑带d1拉扯挂孔16时,产生朝向颈部的压力更大(而不是产生更大的朝向肩膀向下的压力),使得压迫器a更贴合颈部,避免压迫器a后翻脱落或直接贴在肩膀上方。如图11所示,胸侧板c包括外框c0、多个肋条c1、牵拉绳c2和固定环c3,外框c0由硬质塑料制成,外框c0具有微弱的弹性,可以跟随患者的胸腔形状发生小幅的弹性形变,外框c0为折弯贴合胸腔侧壁的矩形框结构。如图12,外框c0包括弧形的顶框、底框和两个笔直的侧框,肋条c1由弹性橡胶制成,肋条c1绷紧并连接两个侧框,肋条c1沿侧框等距排列。当外框c0贴合在患者胸腔侧面时,肋条c1跟随胸腔侧壁形变,以肋条c1接触皮肤的方式取代顶框和底框接触皮肤,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硬物(外框c0)长时间接触皮肤带来的不适和皮肤的压迫性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搏器植入术后校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迫器(a)、校正器(b)和牵拉装置,所述牵拉装置拉扯使压迫器(a)压紧于颈部,所述压迫器(a)包括固定板(1)、调节螺杆(4)和压板(5),所述调节螺杆(4)于固定板(1)上通过螺纹(b3)带动压板(5)压迫颈动脉;所述校正器(b)包括校正板(b1)和多个校正杆(b2),校正杆(b2)一端与校正板(b1)固定,所述压板(5)上设有多个套管(17),所述套管(17)与校正杆(b2)相适配,校正杆(b2)可穿入套管(17)内;套管(17)和校正杆(b2)之间设有用于锁定二者伸缩活动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位于各个套管(17)或校正杆(b2)上;所述压迫器(a)、校正器(b)同多个校正杆(b2)、套管(17)封闭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搏器植入术后校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迫器(a)、校正器(b)和牵拉装置,所述牵拉装置拉扯使压迫器(a)压紧于颈部,所述压迫器(a)包括固定板(1)、调节螺杆(4)和压板(5),所述调节螺杆(4)于固定板(1)上通过螺纹(b3)带动压板(5)压迫颈动脉;所述校正器(b)包括校正板(b1)和多个校正杆(b2),校正杆(b2)一端与校正板(b1)固定,所述压板(5)上设有多个套管(17),所述套管(17)与校正杆(b2)相适配,校正杆(b2)可穿入套管(17)内;套管(17)和校正杆(b2)之间设有用于锁定二者伸缩活动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位于各个套管(17)或校正杆(b2)上;所述压迫器(a)、校正器(b)同多个校正杆(b2)、套管(17)封闭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搏器植入术后校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螺纹(b3)和校正螺母(18),所述校正螺母(18)枢接于套管(17)的端部,螺纹(b3)位于校正杆(b2)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搏器植入术后校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两侧均设有挂孔(16);所述牵拉装置包括位于胸腔侧部的胸侧板(c)和搭接装置(d),所述压迫器(a)和胸侧板(c)通过搭接装置(d)连接,所述搭接装置(d)包括颈绑带(d1)、胸绑带(d3)和搭扣(d0),所述颈绑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炜杨湘英朱明丽朱英王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