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35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9
本公开涉及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该装置包括:非可见光发射器、非可见光接收器、光线发射器及控制器;非可见光发射器,用于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非可见光接收器,用于接收非可见光线经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向控制器发送第一光线强度;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光线强度,在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控制光线发射器按照第二光线强度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由此,上述灯具除雾装置除雾效果好且持久,耐腐蚀性能佳,降低了除雾成本,避免了因含硫气体腐蚀而导致的灯具外观受到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本公开涉及灯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车灯出现品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车灯内进水或起雾,这样,不仅影响车灯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还会使得车灯的照明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车辆的行车安全。因此,各种车灯除雾方法应运而生。现阶段,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车灯除雾:(1)在车灯内放置干燥剂,以利用干燥剂的吸湿能力持续吸收车灯内湿气,使得车灯内相对湿度持续低于结露点,从而减少车灯内凝结的雾水;但随着干燥剂的使用时间增长,干燥剂的吸湿能力会显著下降,干燥剂超出使用寿命后,防起雾效果会显著下降或者消失。(2)在灯具面罩内表面喷涂防雾涂层,使车灯内湿气在灯具面罩内表面结露时,紧密附着在内壁表面形成水膜,不形成水滴使雾气不易观察可见;但在灯具表面喷涂防雾涂层的过程中易产生斑点和流痕,从而导致废品率高,并且,该防雾涂层易遭到含硫气体腐蚀而形成斑纹,从而影响到整灯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灯具、车辆及灯具除雾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灯具除雾装置,包括:非可见光发射器、非可见光接收器、光线发射器以及控制器;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用于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非可见光线经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确定所述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线发射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并在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所述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以及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按照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向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预设的除雾条件为: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或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可选地,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可选地,所述非可见光线为红外光线。可选地,所述光线发射器为红外光线发射器。可选地,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与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是集成一体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灯具本体,包括灯具面罩;以及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灯具除雾装置为本公开提供的上述灯具除雾装置。可选地,所述灯具为车灯。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具本体内。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的上述灯具。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一种灯具除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接收所述非可见光线经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确定所述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在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按照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向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预设的除雾条件为: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或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可选地,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可选地,所述非可见光线为红外光线。可选地,所述光线发射器为红外光线发射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非可见光发射器首先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之后,非可见光接收器在接收到该非可见光线经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后,确定该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将该第一光线强度发送至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一光线强度来判定是否其是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并在判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满足该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控制光线发射器向灯具面罩内表面发送可变光线强度的光线。这样,可以利用光线照射器发射的光线的升温效应对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从而使凝结的雾气消失;同时,还可以在灯具内形成热气流循环加热灯具内空气,以降低灯具内的相对湿度,从而进一步降低雾气凝结的概率。因此,该灯具除雾装置除雾效果好且持久,耐腐蚀性能佳,从而降低了除雾成本,避免了因易遭到含硫气体腐蚀而导致的灯具外观受到影响的问题,进而提升了用户的用灯体验。此外,上述光线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随第一光线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可以实现精确除雾,进一步降低除雾成本。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的结构框图。图1B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的结构框图。图1C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的结构框图。图1D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的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的框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除雾装置的除雾原理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灯具除雾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提供一种灯具,如图1A至图1D所示,该灯具可以包括灯具本体1和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2,其中,该灯具本体1可以包括灯具面罩11。在本公开中,该灯具可以例如是车灯、路灯、浴室照明灯等,并且,该灯具可以包括一个灯具除雾装置2(如图1A、1C所示),也可以包括多个灯具除雾装置2(如图1B、1D所示),并且,上述至少一个灯具除雾装置2可以设置在灯具本体1内(如图1A、1B所示),也可以设置在灯具本体1外(如图1C、1D所示),在本公开中均不作具体限定。如图2所示,上述灯具除雾装置2可以包括非可见光发射器21、非可见光接收器22、光线发射器23以及控制器24。其中,如图3所示,该非可见光发射器21可以用于向灯具本体1的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该非可见光线在照射到上述灯具面罩11内表面后,会被其反射,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射光线,而后由上述非可见光接收器22接收该反射光线。非可见光接收器22,可以与上述的控制器24连接,它可以用于接收上述非可见光线经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之后,可以确定该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其发送至上述控制器24;该控制器24接收该第一光线强度。控制器24,与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上述光线发射器23分别连接,可以用于在车辆启动时,控制上述非可见光发射器21、非可见光接收器22启动,以由该非可见光发射器21、非可见光接收器22分别进行相应的非可见光线发射操作、反射光线接收等操作。之后,该控制器24接收上述非可见光接收器22发送的第一光线强度,之后,根据该第一光线强度判定其是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并在确定该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可以直接控制上述光线发射器23按照第一预设光线强度向灯具面罩11内表面发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具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可见光发射器、非可见光接收器、光线发射器以及控制器;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用于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非可见光线经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确定所述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线发射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并在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所述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以及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按照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向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可见光发射器、非可见光接收器、光线发射器以及控制器;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用于向灯具本体的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非可见光线;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非可见光线经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确定所述反射光线的第一光线强度,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光线发射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并在所述第一光线强度满足预设的除雾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确定与所述光线发射器对应的第二光线强度,以及控制所述光线发射器按照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向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发射光线,以对附着在所述灯具面罩内表面上的雾水薄膜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除雾条件为:所述第一光线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光强阈值;或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发出的非可见光线的光线强度之差小于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光强阈值小于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呈负相关变化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见光线为红外光线。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发射器为红外光线发射器。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见光发射器与所述非可见光接收器是集成一体的。7.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具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磊赵军蒋昊许国哲许雅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