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密封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303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密封垫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沿轴向包括用来与另一增压密封垫圈对接的对接端和用来与管接头的接口端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内侧形成有以圈体的中心孔为中心的增压环,该增压环的纵截面呈弯折状,其包括由中心孔的孔沿沿周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面和由该第一环面的外侧缘沿周向朝远离对接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当水压作用于增压环时,能给整个圈体施加朝管接体方向的压力,从而能使整体圈体更好地与管接体的接口端贴合,进而增强增压密封垫圈的密封性,并且水压越高,作用于圈体的压力越大,进而使得密封垫圈的密封性越好,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少对接阻力,徒手即能实现对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密封垫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密封垫圈。
技术介绍
管接头是液压系统中连接管路或将管路安装在液压元件上的零件,是一种在流体通路中能装拆的连接件的总称,可分为扩口式、卡套式、焊接式等多种。现有的管接头一般由多个管接件对接组合而成,从而形成直通接头或者多通接头,而管接件外一般套设有一套管,用于管接件的对接与密封。管接头中一般均设置有增压密封垫圈,以实现连接的密封性,现有的增压密封垫圈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其包括圈体1’,该圈体1’包括连接端11’和对接端12’,其中连接端11’用来与管接头3的接口端连接,而对接端12’用来与另一增压密封垫圈对接。然而,现有的增压密封垫圈存在以下问题:(1)耐压性不够强,当液压达到1000psi时即会导致漏水事故的发生,从而给整个液压系统造成安全隐患;(2)管接头相互对接时,增压密封垫圈处的压力非常大,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完成对接,例如榔头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耐压性强的增压密封垫圈。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对接方便的增压密封垫圈。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压密封垫圈,包括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沿轴向包括用来与另一增压密封垫圈对接的对接端和用来与管接头的接口端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内侧形成有以圈体的中心孔为中心的增压环,该增压环的纵截面呈弯折状,其包括由中心孔的孔沿沿周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面和由该第一环面的外侧缘沿周向朝远离对接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环面。为进一步增加水流对圈体的压力,所述第一环面由中心孔的孔沿径向向外延伸而成,而所述第二环面由第一环面的外侧缘向内倾斜朝远离对接端的方向延伸而成。这样水流能在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的交界处短暂停留,进而能使水流能更好地作用于第一环面,继而增强水流对圈体的压力,从而增强增压密封垫圈的密封性能。优选地,所述第一环面与第二环面所成的夹角为70°~85°。为增强连接端的强度,所述增压环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加强筋。这样当水压低时,通过加强筋能增强圈体的强度,进而保证圈体在水压不高时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增压环的转角处,并沿圈体的轴面方向延伸,且各加强筋的自由面均相对于圈体的中心轴由对接端至连接端朝外倾斜。从而能使加强筋更好地增强连接端的强度,并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加强筋对水流的干扰。为增强对接端的强度,所述对接端中沿周向嵌装有加强环。这样当圈体受到的压力较大时,对接端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径向变形,同时对接时,加强环能进一步促进第一环面向内凹陷,从而进一步减少对接阻力,有利于对接操作。上述加强环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优选地,所述加强环为金属材质。从而使得对接端的强度获得更加有效地加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端的的内侧设置有增压环,该增压环的纵截面呈弯折状,包括第一环面和第二环面,当水压作用于增压环时,能给整个圈体施加朝管接体方向的压力,从而能使圈体能更好地与管接体的接口端贴合,进而增强增压密封垫圈的密封性,并且水压越高,作用于圈体的压力越大,增压密封垫圈的密封性也越好。此外,对接时,由于增压环的存在,第一环面在对接压力的作用下会向内凹陷,从而减少对接阻力,无需使用工具,徒手即能实现对接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增压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增压密封垫圈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管接头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增压密封垫圈的剖视图;图8为现有技术中管接头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增压密封垫圈,包括圈体1,该圈体1沿轴向包括用来与另一增压密封垫圈对接的对接端12和用来与管接头3的接口端31连接的连接端11。本实施例中,上述对接端12和连接端11均为竖向环壁,并且连接端11的半径大于对接端12。如图5和图6所示,当该增压密封垫圈应用于管接头3的连接时,各管接头3的接口端31分别装配有增压密封垫圈,两个增压密封垫圈的对接端12接触并形成挤压。进一步,上述连接端11的内侧形成有以圈体1的中心孔10为中心的增压环110,该增压环110的纵截面呈弯折状,包括由中心孔10的孔沿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面111和由该第一环面111的外侧缘沿周向向下延伸的第二环面112。一方面,对接时,由于增压环110的存在,第一环面111在对接压力的作用下会向内凹陷,从而减少对接阻力,无需使用工具,徒手即能实现对接操作。而现有的增压密封垫圈中,连接端11’的内表面呈圆台状,对接时,连接端11’无法因对接力的作用而向内凹陷,使得对接阻力较大,无法徒手实现对接,如图7和图8所示。另一方面,当水流作用于增压环110时,能给整个圈体1施加朝管接头3方向的压力,从而能使圈体1更好地与管接体3的接口端31贴合,进而增强增压密封垫圈的密封性,并且水压越高,作用于圈体1的压力越大,进而使得增压密封垫圈的密封性越好,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增压密封垫圈抗压性可达2500psi,即在水压达到2500psi时,本实施例中的增压密封垫圈也不会发生漏水现象,密封性显著优于现有的增压密封垫圈。再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环面111水平延伸,第二环面112由第一环面111的外侧缘朝内倾斜向下延伸而成。优选地,第一环面111与第二环面112所成的夹角为70°~85°。这样水流能在第一环面111与第二环面112的交界处短暂停留,进而能使水流能更好地作用于第一环面111,继而增强水流对圈体1的压力,增强增压密封垫圈的密封性能。为增强连接端11的强度,所述增压环110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加强筋13。这样当水压低时,通过加强筋13能增强圈体1的强度,进而保证圈体1在水压不高时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强筋13设置在增压环110的转角处,并沿圈体1的轴面方向延伸,且各加强筋13的自由面均相对于圈体1的中心轴由上至下朝外倾斜。从而能使加强筋13更好地增强连接端11的强度,并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加强筋13对水流的干扰。此外,为增强对接端12的强度,所述对接端12中沿周向嵌装有加强环2。这样当圈体1受到的压力较大时,对接端12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变形,此外,对接时,加强环2能促进第一环面111向内凹陷,从而进一步减少对接阻力,有利于对接操作。上述加强环2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该加强环2为金属材质,从而使得对接端12的强度获得更加有效地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密封垫圈,包括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沿轴向包括用来与另一增压密封垫圈对接的对接端(12)和用来与管接头(3)的接口端连接的连接端(11),所述连接端(11)的内侧形成有以圈体(1)的中心孔(10)为中心的增压环(110),该增压环(110)的纵截面呈弯折状,其包括由中心孔(10)的孔沿沿周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面(111)和由该第一环面(111)的外侧缘沿周向朝远离对接端(1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环面(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密封垫圈,包括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沿轴向包括用来与另一增压密封垫圈对接的对接端(12)和用来与管接头(3)的接口端连接的连接端(11),所述连接端(11)的内侧形成有以圈体(1)的中心孔(10)为中心的增压环(110),该增压环(110)的纵截面呈弯折状,其包括由中心孔(10)的孔沿沿周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面(111)和由该第一环面(111)的外侧缘沿周向朝远离对接端(1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环面(1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密封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面(111)由中心孔(10)的孔沿径向向外延伸而成,而第二环面(112)由第一环面(111)的外侧缘向内倾斜朝远离对接端(12)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霖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联鹰工程塑料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