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088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包括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设置有上种植框和上测深框,且上种植框和上测深框的内部分别连接有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所述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的下端连接有调节框,且调节框与齿杆相连接,所述种植板的前侧面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内安置有调节旋钮,并且调节旋钮设置于齿杆的端部,所述种植板的后侧面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通过压缩弹簧与限位块相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内侧设置有棘爪,且棘爪通过棘齿与齿杆相连接。该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能便于工作人员直观的观察同一水稻在不同种植深度的出苗情况,且能观察不同水稻在同一种植深度的出苗情况,并且能便于直接测量出苗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质筛选
,具体为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的种植好坏直接影响其产量,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为了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水稻进行杂交,使得杂交后的水稻更加耐病和旱涝,从而使得水稻的产量锐增,有利于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但水稻难全苗和易倒伏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为了解决难全苗和易倒伏的问题,还需进行大量的实验,水稻的倒伏与其种植深度有一定的联系,若将水稻进行深种,使其根系更加深入土壤,将能减少其后期倒伏,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就是一种能够用于水稻耐深种植实验的装置。但是现有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对比,这是由于,其不能便于工作人员直观的对比出同种水稻的耐深情况以及不同种水稻的耐深情况,并且不利于对水稻出苗的高度进行测量,这是由于水稻种子种植在土壤中,需要通过土壤以上苗高加上土壤以下苗高,才能得出整个苗高,进而不利于工作人员直接测量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对比且不便于对水稻苗高进行直接测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包括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设置有上种植框和上测深框,且上种植框和上测深框的内部分别连接有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所述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的下端连接有调节框,且调节框与齿杆相连接,所述种植板的前侧面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内安置有调节旋钮,并且调节旋钮设置于齿杆的端部,所述种植板的后侧面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通过压缩弹簧与限位块相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内侧设置有棘爪,且棘爪通过棘齿与齿杆相连接,并且棘齿设置于齿杆的端部外侧,所述种植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磁条。优选的,所述上种植框和上测深框均采用嵌套的方式分别与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相连接,且上种植框和上测深框相互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的内部不贯通,且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的内底面的高度相同,并且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的下端均与调节框固定连接,同时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为一体化结构,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构成“U”形结构,下种植框的下表面预留孔洞。优选的,所述凹槽内等角度的刻有刻度,且凹槽外侧所处垂直面处于调节旋钮外侧所处垂直面的前侧。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和限位块的结构形状均为非圆的对称形,且限位槽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与限位块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齿杆的轴线与调节旋钮以及限位块的轴线重合,且齿杆采用轴承连接的方式与种植板相连接,并且齿杆的端部等角度的分布有棘齿。优选的,所述调节框采用啮合连接的方式与齿杆相连接,且齿杆贯穿调节框设置,并且调节框等间距的分布于齿杆上。优选的,所述棘爪和棘齿的厚度相同,且棘齿的厚度小于齿杆端部与限位块内侧的最小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能便于工作人员直观的观察同一水稻在不同种植深度的出苗情况,且能观察不同水稻在同一种植深度的出苗情况,并且能便于直接测量出苗高;1、调节旋钮、齿杆、调节框、上种植框、下种植框、上测深框和下测深框的设置,能便于调节下种植框内底面的高度,有利于将装置上同一横排下种植框的内底面高度设置成等梯度,且能便于将装置上同一纵排下种植框的内底面高度设置成相等,有利于工作人员在水稻出苗后,直接观察同一水稻在不同种植深度的出苗情况以及不同水稻在相同种植深度的出苗情况,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对比;2、上种植框、下种植框、上测深框和下测深框的设置,使得下种植框和下测深框内底面的高度相同,所以能直接通过尺子支撑在下测深框的内底面测量出苗高,有利于工作人员对苗高的测量;3、磁条的设置,能便于多个该筛选装置进行拼接,从而能便于多种水稻以及多种种植深度的实验;4、棘爪、棘齿、限位块、限位槽和压缩弹簧的设置,能便于固定齿杆的旋转角度,从而使得下测深框内底面的高度被固定,且能便于通过按压限位块的方式,使得下测深框内底面的高度复位,有利于该装置被重复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上种植框和下种植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齿杆和调节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限位块和齿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种植板;2、上种植框;3、下种植框;4、上测深框;5、下测深框;6、凹槽;7、调节旋钮;8、磁条;9、限位槽;10、限位块;11、齿杆;12、调节框;13、压缩弹簧;14、棘爪;15、棘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包括种植板1,种植板1上设置有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且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的内部分别连接有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下端连接有调节框12,且调节框12与齿杆11相连接,种植板1的前侧面设置有凹槽6,且凹槽6内安置有调节旋钮7,并且调节旋钮7设置于齿杆11的端部,种植板1的后侧面设置有限位槽9,且限位槽9通过压缩弹簧13与限位块10相连接,限位块10的内侧设置有棘爪14,且棘爪14通过棘齿15与齿杆11相连接,并且棘齿15设置于齿杆11的端部外侧,种植板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磁条8。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均采用嵌套的方式分别与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相连接,且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相互间隔设置,能便于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分别在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的下端伸缩,从而便于调节水稻的种植深度。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内部不贯通,且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内底面的高度相同,并且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下端均与调节框12固定连接,同时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为一体化结构,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构成“U”形结构,下种植框3的下表面预留孔洞,能便于通过将尺子支撑在下测深框5内,直接测量出水稻苗高,有利于工作人员对苗高的测量,并且能便于通过调节框12调节下种植框3的位置。凹槽6内等角度的刻有刻度,且凹槽6外侧所处垂直面处于调节旋钮7外侧所处垂直面的前侧,能便于通过刻度,直观的观察出齿杆11的旋转角度,有利于对下种植框3位置的控制。限位槽9和限位块10的结构形状均为非圆的对称形,且限位槽9采用卡合连接的方式与限位块10相连接,能便于通过限位槽9对限位块10转动的限制,阻止齿杆11的反向转动,有利于保证下种植框3位置的固定。齿杆11的轴线与调节旋钮7以及限位块10的轴线重合,且齿杆11采用轴承连接的方式与种植板1相连接,并且齿杆11的端部等角度的分布有棘齿15,能便于调节旋钮7稳定的带动齿杆11转动,且能通过限位块10以及棘爪14和棘齿15阻止齿杆11的反向转动。调节框12采用啮合连接的方式与齿杆11相连接,且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包括种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板(1)上设置有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且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的内部分别连接有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所述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下端连接有调节框(12),且调节框(12)与齿杆(11)相连接,所述种植板(1)的前侧面设置有凹槽(6),且凹槽(6)内安置有调节旋钮(7),并且调节旋钮(7)设置于齿杆(11)的端部,所述种植板(1)的后侧面设置有限位槽(9),且限位槽(9)通过压缩弹簧(13)与限位块(10)相连接,所述限位块(10)的内侧设置有棘爪(14),且棘爪(14)通过棘齿(15)与齿杆(11)相连接,并且棘齿(15)设置于齿杆(11)的端部外侧,所述种植板(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磁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包括种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板(1)上设置有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且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的内部分别连接有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所述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下端连接有调节框(12),且调节框(12)与齿杆(11)相连接,所述种植板(1)的前侧面设置有凹槽(6),且凹槽(6)内安置有调节旋钮(7),并且调节旋钮(7)设置于齿杆(11)的端部,所述种植板(1)的后侧面设置有限位槽(9),且限位槽(9)通过压缩弹簧(13)与限位块(10)相连接,所述限位块(10)的内侧设置有棘爪(14),且棘爪(14)通过棘齿(15)与齿杆(11)相连接,并且棘齿(15)设置于齿杆(11)的端部外侧,所述种植板(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磁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均采用嵌套的方式分别与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相连接,且上种植框(2)和上测深框(4)相互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内部不贯通,且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内底面的高度相同,并且下种植框(3)和下测深框(5)的下端均与调节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相郭建夫李伟李东祝敏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