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及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70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其中,蒸发器包括壳体、进液口、出气口和换热管组,其中,进液口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上,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对冷媒换热。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组成,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就能根据蒸发器的具体换热需求,更合理地设置高制造成本的高性能换热管,减少蒸发器的整体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压力容器是主要元件,如蒸发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闪发器等。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拥有较高换热能力的产品在价格成本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更占据优势,更有竞争力。通过对换热能力的研究发现,蒸发器在技术上的变革较大,目前壳管式换热器已有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从前景上看,降膜式蒸发器的发展很可观,在行业内的发展也很迅速。但降膜式蒸发器仍存在着很多技术瓶颈,在换热能力上还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而现有的降膜式蒸发器为了保证换热性能,不断升级换热管的复杂度,以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性能。但这样一来,就又增多了降膜式蒸发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在使用时为了保证换热性能而致使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包括:壳体;进液口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上;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对冷媒换热,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组成,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一换热管组成,多个第一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一翅片,第二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成,多个第二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二翅片,第二换热管组位于第一换热管组的下方,第二翅片的换热性能小于第一翅片的换热性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还包括第三换热管组,第三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三换热管组成,多个第三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三翅片,第三换热管组位于第二换热管组的下方,第三翅片的换热性能小于第二翅片的换热性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布液器,布液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相对应,布液器用于将冷媒均布在换热管组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过热换热管组,过热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换热管组的下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第一干燥管组和第二干燥管组,第一干燥管组和第二干燥管组分别分布在壳体内的两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过热换热管组和/或第一干燥管组和/或第二干燥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为将为降膜式蒸发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为上述的蒸发器。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对于蒸发器在蒸发换热时的具体换热需求,将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以适配于蒸发器由上至下换热需求逐渐减弱的情况。翅片的换热性能基本体现在其高度及复杂度,然而翅片的高度及复杂度越高,其制造成本也越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让制造成本更高且换热性能更好的换热管对应于壳体内的较高位置,而让制造成本较低且换热性能较低的换热管对应于壳体内的较低位置。这样一来,就能根据蒸发器的具体换热需求,更合理地设置高制造成本的高性能换热管,减少蒸发器的整体制造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蒸发器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蒸发器的换热管的分布布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研究发现,针对于降膜式蒸发器的换热研究,由上至下换热强度是不同的,越靠近降膜式蒸发器的上部,换热需求越大,对于换热管的能力需求越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蒸发器包括壳体10、进液口21、出气口22和换热管组,其中,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壳体10上,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10内,用于对冷媒换热。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组成,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针对于蒸发器在蒸发换热时的具体换热需求,将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以适配于蒸发器由上至下换热需求逐渐减弱的情况。翅片的换热性能基本体现在其高度及复杂度,然而翅片的高度及复杂度越高,其制造成本也越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让制造成本更高且换热性能更好的换热管对应于壳体10内的较高位置,而让制造成本较低且换热性能较低的换热管对应于壳体10内的较低位置。这样一来,就能根据蒸发器的具体换热需求,更合理地设置高制造成本的高性能换热管,减少蒸发器的整体制造成本。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31和第二换热管组32,第一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一换热管组成,多个第一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一翅片。第二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成,多个第二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二翅片。第二换热管组32位于第一换热管组31的下方,第二翅片的换热性能小于第一翅片的换热性能。即第一换热管组31都采用高制造成本的高性能换热管,而第二换热管组32采用较低制造成本的换热管。更为优选的,更为优选的,换热管组还包括第三换热管组33,第三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三换热管组成,多个第三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三翅片,第三换热管组33位于第二换热管组32的下方,第三翅片的换热性能小于第二翅片的换热性能。即第三换热管组33采用更低制造成本的换热管。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蒸发器还包括布液器40,布液器40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21相对应。在使用时,布液器40用于对进行冷媒均液,以将冷媒更为均匀地滴落到换热管组上,让换热管组进行更为均匀的换热。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蒸发器还包括过热换热管组50,过热换热管组50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换热管组32的下方。在蒸发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被换热管组气化的冷媒,会积聚在壳体10的下部,位于壳体10内下部的过热换热管组50就与该部分冷媒进行换热,让该部分冷媒也蒸发为气态冷媒。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蒸发器还包括第一干燥管组61和第二干燥管组62,第一干燥管组61和第二干燥管组62分别分布在壳体10内的两侧。通过将第一干燥管组61和第二干燥管组62分别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两侧,可以对气流通道增加一道干燥过程,让冷媒更加充分地气化。可选的,换热管组位于第一干燥管组61和第二干燥管组62之间。这样一来,就可以合理的利用壳体10内空间进行换热管的布置。如图2所示,可选的,换热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分布形式不局限于图中的种,其他分布形式也是可行的。同样的,过热换热管组50、第一干燥管组61和第二干燥管组62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分布形式不局限于图中的种,其他分布形式也是可行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蒸发器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降膜式蒸发器。第一换热管组31、第二换热管组32、第三换热管组33以及过热换热管组50可以为直径相同的大型换热管,也可以为直径不同的大型换热管。第一干燥管组61和第二干燥管组62可以为直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换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用于对冷媒换热,所述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组成,所述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换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用于对冷媒换热,所述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组成,所述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31)和第二换热管组(32),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一换热管组成,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一翅片,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成,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换热管组(32)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31)的下方,所述第二翅片的换热性能小于所述第一翅片的换热性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还包括第三换热管组(33),所述第三换热管组由多个第三换热管组成,所述多个第三换热管上形成有第三翅片,所述第三换热管组(33)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32)的下方,所述第三翅片的换热性能小于所述第二翅片的换热性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布液器(40),所述布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强胡东兵石群红陈增辉胡海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