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35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底盘、抽拉梯和液压升降机构,停车底盘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三层,抽拉梯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底座,底座分别与相邻的停车底盘固接,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上还开设有通孔,液压升降机构包括下支架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支架框、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功能实用,在停车量较大的时候,通过液压升降机构的作用使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升起用于停放自行车,三层停车底盘的设置使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改善了车主的停车及存车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停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自行车停车位主要针对地表单层停放,对占地面积有严格要求,但自行车停车位主要集中于超市,广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易造成路面堵塞、存取不便等多种问题,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底盘、抽拉梯和液压升降机构,所述停车底盘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三层,停车底盘的两侧对称均匀固接有限位槽,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周边固接有第一护栏,所述第一护栏上均设有进车门;所述抽拉梯为三段式抽拉结构,抽拉梯包括行人踏板和自行车道,抽拉梯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底座,抽拉梯两端的底座分别与相邻的停车底盘固接,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上还开设有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过的通孔;所述液压升降机构设置在相邻停车底盘之间的四角处,液压升降机构包括下支架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支架框、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下支架框一端的内侧对称设有第一轨道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滚动连接在第一轨道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下支架框远离第一轨道槽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架还与第一支架十字铰接,所述上支架框一端的内侧对称设有第二轨道槽,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滚动连接在第二轨道槽内,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铰接,所述第四支架铰接在上支架框远离第二轨道槽的一端,第四支架与第三支架十字铰接,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铰接,所述上支架框和下支架框分别与相邻的停车底盘固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两端均固接有加强杆,第一支架的中部还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第二支架下部的加强杆之间铰接有液压泵。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道的底板面磨砂处理。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未连接抽拉梯的侧边均固接有第二护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为不锈钢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的高度为0.8-1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功能实用,在停车量较大的时候,通过液压升降机构的作用使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升起用于停放自行车,三层停车底盘的设置使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改善了车主的停车及存车的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所述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述抽拉梯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所述液压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停车底盘,101、限位槽,102、第一护栏,103、进车门,2、抽拉梯,201、行人踏板,202、自行车道,203、转轴,204、底座,205、通孔,206、第二护栏,3、液压升降机构,301、下支架框,302、第一支架,303、第二支架,304、上支架框,305、第三支架,306、第四支架,307、第一轨道槽,308、第一滚轮,309、第二轨道槽,310、加强杆,311、连接杆,312、液压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底盘1、抽拉梯2和液压升降机构3,停车底盘1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三层,停车底盘1的两侧对称均匀固接有限位槽101,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1周边固接有第一护栏102,第一护栏102上均设有进车门103;抽拉梯2为三段式抽拉结构,抽拉梯2包括行人踏板201和自行车道202,抽拉梯2的两端均通过转轴203转动连接有两个底座204,抽拉梯2两端的底座204分别与相邻的停车底盘1固接,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1上还开设有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过的通孔205;液压升降机构3设置在相邻停车底盘1之间的四角处,液压升降机构3包括下支架框301、第一支架302、第二支架303、上支架框304、第三支架305和第四支架306,下支架框301一端的内侧对称设有第一轨道槽307,第一支架302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308,第一滚轮308滚动连接在第一轨道槽307内,第二支架303的一端与下支架框301远离第一轨道槽307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架303还与第一支架302十字铰接,上支架框304一端的内侧对称设有第二轨道槽309,第三支架3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滚动连接在第二轨道槽309内,第三支架305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303铰接,第四支架306铰接在上支架框304远离第二轨道槽309的一端,第四支架306与第三支架305十字铰接,第四支架306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302铰接,上支架框304和下支架框301分别与相邻的停车底盘1固接,第一支架302、第二支架303、第三支架305和第四支架306的两端均固接有加强杆310,第一支架302的中部还固接有连接杆311,连接杆311和第二支架303下部的加强杆310之间铰接有液压泵312。优选地,自行车道202的底板面磨砂处理。优选地,通孔205未连接抽拉梯2的侧边均固接有第二护栏206。优选地,第一护栏102和第二护栏206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优选地,第一护栏102和第二护栏206的高度为0.8-1m。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为:初始状态时,最顶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1降到底部,用户需要停放自行车时可直接通过进车门103进入,进入停车位后将前轮卡入限位槽101中。如需锁车,可将前轮与限位槽101捆锁。当最底层的停车底盘1停满后需管理员操作液压泵312将中间层和最顶层的停车底盘1升起,中间层和最上层的停车底盘1可用于停车,若在最顶层和中间层停车底盘1升起的状态下需要取车,则需要通过行人踏板201和自行车道202将自行车推下。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底盘、抽拉梯和液压升降机构,所述停车底盘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三层,停车底盘的两侧对称均匀固接有限位槽,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周边固接有第一护栏,所述第一护栏上均设有进车门;所述抽拉梯为三段式抽拉结构,抽拉梯包括行人踏板和自行车道,抽拉梯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底座,抽拉梯两端的底座分别与相邻的停车底盘固接,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上还开设有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过的通孔;所述液压升降机构设置在相邻停车底盘之间的四角处,液压升降机构包括下支架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支架框、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下支架框一端的内侧对称设有第一轨道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滚动连接在第一轨道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下支架框远离第一轨道槽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架还与第一支架十字铰接,所述上支架框一端的内侧对称设有第二轨道槽,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滚动连接在第二轨道槽内,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铰接,所述第四支架铰接在上支架框远离第二轨道槽的一端,第四支架与第三支架十字铰接,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铰接,所述上支架框和下支架框分别与相邻的停车底盘固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两端均固接有加强杆,第一支架的中部还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第二支架下部的加强杆之间铰接有液压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可升降式自行车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底盘、抽拉梯和液压升降机构,所述停车底盘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三层,停车底盘的两侧对称均匀固接有限位槽,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周边固接有第一护栏,所述第一护栏上均设有进车门;所述抽拉梯为三段式抽拉结构,抽拉梯包括行人踏板和自行车道,抽拉梯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底座,抽拉梯两端的底座分别与相邻的停车底盘固接,最上层和中层的停车底盘上还开设有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过的通孔;所述液压升降机构设置在相邻停车底盘之间的四角处,液压升降机构包括下支架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支架框、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下支架框一端的内侧对称设有第一轨道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滚动连接在第一轨道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下支架框远离第一轨道槽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架还与第一支架十字铰接,所述上支架框一端的内侧对称设有第二轨道槽,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雨轩岳鸿鹏李琛秦大天冯宇龙张苏男严雄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