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水切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62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内水切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车门内水切结构包括:基体,基体上设有安装部,基体通过安装部与车门内板相连;加强件,加强件设在基体上,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基体配合限定出安装部;唇边,唇边包括柔性材料件,唇边设在基体的背向车门内板的一侧,柔性材料件设在唇边的临近车门玻璃的一侧且与车门玻璃形成干涉;至少一个定位件,至少一个定位件与基体相连,至少一个定位件与车门内板相配合以对基体在车门内板上的位置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内水切结构,能够实现车门内板与车门玻璃之间的密封,增加车门内水切结构与车门内板的定位,消除由于车门内水切结构匹配不良而引起的车门玻璃升降的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内水切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内水切结构和具有该车门内水切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汽车感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声学品质越来越成为汽车设计工程师关注的重点。车门玻璃升降是一个系统工程,对玻璃升降器、内水切、外水切以及玻璃等零件的配合度要求较高。近年来,玻璃升降异响问题频发,已经成为玻璃升降设计的行业难题。内水切在玻璃升降异响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内水切结构、工艺以及材料的选择都对异响问题都有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内水切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车门内水切结构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用于安装在车门内板上以实现车门内板与车门玻璃之间的密封,所述车门内水切结构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车门内板和车辆内饰板之间,所述基体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基体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车门内板相连;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基体上以增强所述基体的结构刚度,所述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体配合限定出所述安装部;唇边,所述唇边包括柔性材料件,所述唇边设在所述基体的背向所述车门内板的一侧,所述柔性材料件设在所述唇边的临近所述车门玻璃的一侧且与所述车门玻璃形成干涉以保证所述车门玻璃的升降;至少一个定位件,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基体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车门内板相配合以对所述基体在所述车门内板上的位置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截面形成为L形,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和安装部分别设在所述基体的两条边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安装孔,所述基体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车门内板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的截面形成为与所述基体的截面相对应的L形。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形成为金属材料件。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形成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形成为沿所述基体的一条边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且朝向所述车门内板突出的两个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唇边的截面形成为条状,所述唇边与两个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基体的同一条边且所述唇边背向所述凸台斜向上倾斜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材料件形成为绒带,所述绒带设在所述唇边的一侧以与所述车门玻璃形成干涉。进一步地,所述车门内水切结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车辆内饰板搭接,所述密封件的截面形成为条状且朝所述基体的另一条边斜向上倾斜延伸。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门内水切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能够实现车门内板与车门玻璃之间的密封,增加车门内水切结构与车门内板的定位,消除由于车门内水切结构匹配不良而引起的车门玻璃升降的异响问题。该车门内水切结构结构简单,工艺成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车门内水切结构100;基体10;加强件20;唇边30;绒带31;定位件40;密封件50;安装孔60;车门内板70;车门玻璃80;车辆内饰板9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100包括基体10、加强件20、唇边30和至少一个定位件40。具体而言,基体10的至少一部分设在车门内板70和车辆内饰板90之间,基体10上设有安装部,基体10通过安装部与车门内板70相连。加强件20设在基体10上以增强基体10的结构刚度,加强件20的至少一部分与基体10配合限定出安装部。唇边30包括柔性材料件,唇边30设在基体10的背向车门内板70的一侧,柔性材料件设在唇边30的临近车门玻璃80的一侧且与车门玻璃80形成干涉以保证车门玻璃80的升降。至少一个定位件40与基体10相连,至少一个定位件40与车门内板70相配合以对基体10在车门内板70上的位置进行定位。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100可以用于安装在车门内板70上以实现车门内板70与车门玻璃80之间的密封。车门内水切结构100主要由基体10、加强件20、唇边30和至少一个定位件40组成。其中,基体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安装在车门内板70和车辆内饰板90之间,基体10上可以加工有安装部,基体10可以通过安装部与车门内板70相连,保证基体10可以固定在车门内板70的钣金件上,保证安装位置的稳定性。加强件20可以加工在基体10上,加强件20可以增强基体10的结构刚度,加强件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基体10配合限定出安装部。唇边30可以包括柔性材料件,唇边30可以加工在基体10的背向车门内板70的一侧,柔性材料件可以加工在唇边30的临近车门玻璃80的一侧,唇边30上的柔性材料件可以与车门玻璃80形成干涉,并且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100可以只加工一个唇边30,保证唇边30与车门玻璃80接触角度匹配良好,解决了车门玻璃80升降时因唇边30与车门玻璃80接触角度不匹配而导致的车门玻璃80的异响问题。至少一个定位件40可以与车门内板70搭接,并且至少一个定位件40可以对基体10在车门内板70上的位置进行定位,保证车门内水切结构100安装位置的稳定性。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内水切结构100,能够实现车门内板70与车门玻璃80之间的密封,增加车门内水切结构100与车门内板70的定位,消除由于车门内水切结构100匹配不良而引起的车门玻璃80升降的异响问题。该车门内水切结构100结构简单,工艺成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基体10的截面形成为L形,至少一个定位件40和安装部分别设在基体10的两条边上。也就是说,基体10的截面可以加工成L形,至少一个定位件40和安装部可以分别加工在基体10的两条边上,便于基体10在车门内板70的安装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安装部形成为安装孔60,基体10通过安装孔60与车门内板70螺栓连接。换句话说,安装部可以加工成安装孔60,基体10可以通过安装孔60与车门内板70螺栓连接,螺栓连接便于车门内水切结构100的安装拆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内水切结构,用于安装在车门内板上以实现车门内板与车门玻璃之间的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水切结构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车门内板和车辆内饰板之间,所述基体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基体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车门内板相连;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基体上以增强所述基体的结构刚度,所述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体配合限定出所述安装部;唇边,所述唇边包括柔性材料件,所述唇边设在所述基体的背向所述车门内板的一侧,所述柔性材料件设在所述唇边的临近所述车门玻璃的一侧且与所述车门玻璃形成干涉以保证所述车门玻璃的升降;至少一个定位件,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基体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车门内板相配合以对所述基体在所述车门内板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水切结构,用于安装在车门内板上以实现车门内板与车门玻璃之间的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水切结构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车门内板和车辆内饰板之间,所述基体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基体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车门内板相连;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基体上以增强所述基体的结构刚度,所述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体配合限定出所述安装部;唇边,所述唇边包括柔性材料件,所述唇边设在所述基体的背向所述车门内板的一侧,所述柔性材料件设在所述唇边的临近所述车门玻璃的一侧且与所述车门玻璃形成干涉以保证所述车门玻璃的升降;至少一个定位件,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基体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车门内板相配合以对所述基体在所述车门内板上的位置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截面形成为L形,至少一个所述定位件和安装部分别设在所述基体的两条边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水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形成为安装孔,所述基体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车门内板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车业军樊亚妮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