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的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51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射出模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的加工模具;针对减震器具有上连接板、减震橡胶和下连接板依次相连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用于放置减震器下连接板的第一凹槽,在中模框上部设置用于放置减震器上连接板的第二凹槽,将减震器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直接在模具中定位,通过中模框的方形孔与上下连接板之间形成型腔,利用上模板的主流道与中模框的分流道对接,从方形孔型腔内注入橡胶并硫化成型,相比传统的减震器加工工艺中通过模具单独制备减震橡胶再通过人工粘合于上下连接板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减震器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的加工模具
本技术涉及橡胶射出模具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的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橡胶注压模又叫橡胶射出模,该成型工艺是利用注压机或射出成型机的压力,将塑化好的胶料由螺杆或柱塞经喷嘴直接注入模腔,完成成型并进行硫化的一种生产方法。其特点是把成型和硫化过程合为一体,成型周期短,废边料少,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目前,广泛用于橡胶密封圈、橡胶复合制品、减振制品及胶鞋等橡胶制品的生产。减震器具有上连接板、减震橡胶和下连接板依次相连的结构,传统的减震器加工工艺通常是通过橡胶压铸模单独制备减震橡胶,然后通过人工将减震橡胶粘合于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这种工艺生产效率低,且粘合位置的精确度难以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减震橡胶位置精确的减震器加工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震器加工模具,包括下模板、中模框和上模板;所述中模框可拆卸地连接于下模板的上部,所述上模板可拆卸地连接于中模框的上部;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减震器下连接板的第一凹槽;所述中模框上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凹槽正上方的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上部设有用于放置减震器上连接板的第二凹槽;所述方形孔的侧壁开设有分流道,所述方形孔与相邻方形孔之间通过分流道向联通,所述分流道的进口端位于中模框的上部;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始端位于上模板中部的上部;所述主流道的末端连接于分流道的进口端。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所述方形孔的上部边缘设有排气槽。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所述上模板、中模框和下模板的材质均为3Cr2Mo模具钢。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所述上模板、中模框和下模板的表面均设有镀铬层,所述镀铬层的厚度为0.005-0.01mm。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模板的第一通孔、设置在中模框上的第二通孔和设置在上模板下部的导柱,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导柱的直径相同。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所述导柱的上端设有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针对减震器具有上连接板、减震橡胶和下连接板依次相连的结构,本技术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用于放置减震器下连接板的第一凹槽,在中模框上部设置用于放置减震器上连接板的第二凹槽,将减震器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直接在模具中定位,通过中模框的方形孔与上下连接板之间形成型腔,利用上模板的主流道与中模框的分流道对接,从方形孔型腔内注入橡胶并硫化成型,相比传统的减震器加工工艺中通过模具单独制备减震橡胶再通过人工粘合于上下连接板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减震器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产量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减震器的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下模板;11、第一凹槽;12、第一通孔2、中模框;21、方形孔;22、第二凹槽;23、分流道;24、第二通孔;3、上模板;31、主流道;32、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减震器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直接在模具中定位,通过中模框的方形孔与上下连接板之间形成型腔,利用上模板的主流道与中模框的分流道对接,从方形孔型腔内注入橡胶并硫化成型。请参照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加工模具,包括下模板1、中模框2和上模板3;所述中模框2可拆卸地连接于下模板1的上部,所述上模板3可拆卸地连接于中模框2的上部;所述下模板1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减震器下连接板的第一凹槽11;所述中模框2上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凹槽11正上方的方形孔21;所述方形孔21的上部设有用于放置减震器上连接板的第二凹槽22;所述方形孔21的侧壁开设有分流道23,所述方形孔21与相邻方形孔21之间通过分流道23向联通,所述分流道23的进口端位于中模框2的上部;所述上模板3上设有主流道31,所述主流道31的始端位于上模板3中部的上部;所述主流道31的末端连接于分流道23的进口端。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针对减震器具有上连接板、减震橡胶和下连接板依次相连的结构,本技术通过在下模板1上设置用于放置减震器下连接板的第一凹槽11,在中模框2上部设置用于放置减震器上连接板的第二凹槽22,将减震器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直接在模具中定位,通过中模框2的方形孔21与上下连接板之间形成型腔,利用上模板3的主流道31与中模框2的分流道23对接,从方形孔21型腔内注入橡胶并硫化成型,相比传统的减震器加工工艺中通过模具单独制备减震橡胶再通过人工粘合于上下连接板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减震器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所述方形孔21的上部边缘设有排气槽。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所述上模板3、中模框2和下模板1的材质均为3Cr2Mo模具钢。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所述上模板3、中模框2和下模板1的表面均设有镀铬层,所述镀铬层的厚度为0.005-0.01mm。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模板1的第一通孔12、设置在中模框2上的第二通孔24和设置在上模板3下部的导柱32,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4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12与导柱32的直径相同。通过导柱32依次配合连接于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4,实现上模板3、中模框2和下模板1之间连接的精确对位,进一步提高减震器的加工精度。进一步的,上述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所述导柱32的上端设有倒角。通过在导柱32的上端设置倒角,有利于上模板3、中模框2和下模板1之间的顺利连接。实施例1一种减震器加工模具,包括下模板1、中模框2和上模板3;所述中模框2可拆卸地连接于下模板1的上部,所述上模板3可拆卸地连接于中模框2的上部;所述下模板1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减震器下连接板的第一凹槽11;所述中模框2上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凹槽11正上方的方形孔21;所述方形孔21的上部设有用于放置减震器上连接板的第二凹槽22;所述方形孔21的侧壁开设有分流道23,所述方形孔21与相邻方形孔21之间通过分流道23向联通,所述分流道23的进口端位于中模框2的上部;所述上模板3上设有主流道31,所述主流道31的始端位于上模板3中部的上部;所述主流道31的末端连接于分流道23的进口端。所述方形孔21的上部边缘设有排气槽;所述上模板3、中模框2和下模板1的材质均为3Cr2Mo模具钢。所述上模板3、中模框2和下模板1的表面均设有镀铬层,所述镀铬层的厚度为0.005-0.01mm;所述的减震器加工模具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模板1的第一通孔12、设置在中模框2上的第二通孔24和设置在上模板3下部的导柱32,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4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12与导柱32的直径相同;所述导柱32的上端设有倒角。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减震器加工模具结构中,针对减震器具有上连接板、减震橡胶和下连接板依次相连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中模框和上模板;所述中模框可拆卸地连接于下模板的上部,所述上模板可拆卸地连接于中模框的上部;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减震器下连接板的第一凹槽;所述中模框上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凹槽正上方的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上部设有用于放置减震器上连接板的第二凹槽;所述方形孔的侧壁开设有分流道,所述方形孔与相邻方形孔之间通过分流道向联通,所述分流道的进口端位于中模框的上部;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始端位于上模板中部的上部;所述主流道的末端连接于分流道的进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中模框和上模板;所述中模框可拆卸地连接于下模板的上部,所述上模板可拆卸地连接于中模框的上部;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减震器下连接板的第一凹槽;所述中模框上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凹槽正上方的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上部设有用于放置减震器上连接板的第二凹槽;所述方形孔的侧壁开设有分流道,所述方形孔与相邻方形孔之间通过分流道向联通,所述分流道的进口端位于中模框的上部;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始端位于上模板中部的上部;所述主流道的末端连接于分流道的进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孔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天佑温阳盛苏怡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三行技研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