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36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一次打磨多个芯棒,且打磨均匀的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包括有机架、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放置板、气缸、打磨台、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轴承座、丝杆、螺母、连接杆、U形安装框、打磨辊、第二转轴、第三轴承座、第二电机、滑杆、滑套、移动板、固定套、紧固螺栓、第四轴承座和第三转轴;两第一滑轨对称分布与机架内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能一次打磨多个芯棒,且打磨均匀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
本技术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
技术介绍
绝缘子产品用于高压和超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中绝缘和悬挂导线,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现在有着广泛的生产和适用,传统绝缘子通常由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在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绝缘子芯棒与伞套界面粘接的耐久性,需要对芯棒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来增大表面反应活性便于与胶粘剂粘接。传统打磨方式是用简易车床卡盘夹紧一端用砂布打磨一端,然后调头打磨另一端,这种打磨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且劳动效率低下。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一次打磨多个芯棒,且打磨均匀的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传统打磨方式是用简易车床卡盘夹紧一端用砂布打磨一端,然后调头打磨另一端,这种打磨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且劳动效率低下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一次打磨多个芯棒,且打磨均匀的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包括有机架、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放置板、气缸、打磨台、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轴承座、丝杆、螺母、连接杆、U形安装框、打磨辊、第二转轴、第三轴承座、第二电机、滑杆、滑套、移动板、固定套、紧固螺栓、第四轴承座和第三转轴;两第一滑轨对称分布与机架内底部,放置板两端均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放置板底部与固接于机架内底部的气缸输出端固接,顶部均布有放置槽;打磨台固接于两第一滑轨顶部,且开有与放置板对应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后侧的打磨台上均布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枢接;两滑杆固接于打磨台前侧面,且关于矩形通孔对称分布;移动板两端均通过滑套与滑杆滑动连接移动板上均布有第四轴承座,第三转轴与第四轴承座枢接,且贯穿打磨台前侧面延伸至矩形通孔内;滑套远离移动板的侧部均固接有固定套,紧固螺栓贯穿固定套与打磨台前侧开有的螺纹孔螺接;第一电机、第二滑轨沿水平方向固接于机架内顶部,两第二轴承座固接于机架内顶部,且关于第二滑轨对称分布;丝杆两端均与第二轴承座枢接,且一端贯穿第二轴承座与第一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螺母与丝杆螺接,且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U形安装框通过连接杆固接于螺母底部,U形安装框前后两侧均嵌有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两端与第三轴承座枢接,且其后端贯穿第三轴承座与固接于U形安装框后侧的第二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打磨辊固接于第二转轴,且位于U形安装框内。进一步的,放置板上开有贯穿放置槽的落料口。进一步的,第一转轴、第三转轴位于矩形通孔内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的,紧固螺栓设置为蝶形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可以转动的第一转轴、第三转轴将绝缘子芯棒前后两端夹紧,在打磨辊对芯棒进行打磨时,芯棒能够转动,使得芯棒打磨的更加均匀;通过放置板及其上开有的放置槽,能够实现一次对多个芯棒进行夹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机架,2-第一滑轨,3-第一滑块,4-放置板,5-气缸,6-放置槽,7-打磨台,8-矩形通孔,9-第一轴承座,10-第一转轴,11-第一电机,12-第二滑轨,13-第二滑块,14-第二轴承座,15-丝杆,16-螺母,17-连接杆,18-U形安装框,19-打磨辊,20-第二转轴,21-第三轴承座,22-第二电机,23-滑杆,24-滑套,25-移动板,26-固定套,27-紧固螺栓,28-螺纹孔,29-第四轴承座,30-第三转轴,31-落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如图1-4所示,包括有机架1、第一滑轨2、第一滑块3、放置板4、气缸5、打磨台7、第一轴承座9、第一转轴10、第一电机11、第二滑轨12、第二滑块13、第二轴承座14、丝杆15、螺母16、连接杆17、U形安装框18、打磨辊19、第二转轴20、第三轴承座21、第二电机22、滑杆23、滑套24、移动板25、固定套26、紧固螺栓27、第四轴承座29和第三转轴30;两第一滑轨2对称分布与机架1内底部,放置板4两端均通过第一滑块3与第一滑轨2滑动连接;放置板4底部与固接于机架1内底部的气缸5输出端固接,顶部均布有放置槽6;打磨台7固接于两第一滑轨2顶部,且开有与放置板4对应的矩形通孔8;矩形通孔8后侧的打磨台7上均布有第一轴承座9,第一转轴10与第一轴承座9枢接;两滑杆23固接于打磨台7前侧面,且关于矩形通孔8对称分布;移动板25两端均通过滑套24与滑杆23滑动连接移动板25上均布有第四轴承座29,第三转轴30与第四轴承座29枢接,且贯穿打磨台7前侧面延伸至矩形通孔8内;滑套24远离移动板25的侧部均固接有固定套26,紧固螺栓27贯穿固定套26与打磨台7前侧开有的螺纹孔28螺接;第一电机11、第二滑轨12沿水平方向固接于机架1内顶部,两第二轴承座14固接于机架1内顶部,且关于第二滑轨12对称分布;丝杆15两端均与第二轴承座14枢接,且一端贯穿第二轴承座14与第一电机11输出端传动连接;螺母16与丝杆15螺接,且通过第二滑块13与第二滑轨12滑动连接;U形安装框18通过连接杆17固接于螺母16底部,U形安装框18前后两侧均嵌有第三轴承座21,第二转轴20两端与第三轴承座21枢接,且其后端贯穿第三轴承座21与固接于U形安装框18后侧的第二电机22输出端传动连接;打磨辊19固接于第二转轴20,且位于U形安装框18内。当需要对绝缘子芯棒进行打磨时,首先将多个芯棒分别放置在对应的放置槽6内,然后启动气缸5输出端伸长,通过第一滑块3与第一滑轨2的滑动带动放置板4向上运动,使得绝缘子芯棒移动至矩形通孔8内,当芯棒与打磨辊19接触后,控制气缸5停止伸长,然后通过滑套24与滑杆23的滑动连接向后滑动移动板25,使得第三转轴30抵住芯棒前端,并推动芯棒向后运动至后端抵住第一转轴10端部,此时第一转轴10、第三转轴30将芯棒夹住,然后将紧固螺栓27拧紧,即可将芯棒夹紧。当芯棒夹紧后,启动第二电机22,带动第二转轴20及打磨辊19转动,并且启动第一电机11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转动,带动丝杆15转动,进而带动螺母16左右运动,如此通过连接杆17带动U形安装框18左右移动,如此带动转动的打磨辊19对多个芯棒进行打磨,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放置板4上开有贯穿放置槽6的落料口31;在芯棒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掉落在放置槽6内,会影响芯棒的放置,使得芯棒中心不能对应第一转轴10和第三转轴30,所以开有落料口31后,粉尘大部分均通过落料口31排走,不会堆积在放置槽6内。其中,第一转轴10、第三转轴30位于矩形通孔8内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滑纹;为了第一转、第三转轴30将芯棒夹得更紧,所以设置了防滑纹。其中,紧固螺栓27设置为蝶形螺栓;蝶形螺栓可以不需要扳手等工具直接拧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放置板、气缸、打磨台、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轴承座、丝杆、螺母、连接杆、U形安装框、打磨辊、第二转轴、第三轴承座、第二电机、滑杆、滑套、移动板、固定套、紧固螺栓、第四轴承座和第三转轴;两第一滑轨对称分布与机架内底部,放置板两端均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放置板底部与固接于机架内底部的气缸输出端固接,顶部均布有放置槽;打磨台固接于两第一滑轨顶部,且开有与放置板对应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后侧的打磨台上均布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枢接;两滑杆固接于打磨台前侧面,且关于矩形通孔对称分布;移动板两端均通过滑套与滑杆滑动连接移动板上均布有第四轴承座,第三转轴与第四轴承座枢接,且贯穿打磨台前侧面延伸至矩形通孔内;滑套远离移动板的侧部均固接有固定套,紧固螺栓贯穿固定套与打磨台前侧开有的螺纹孔螺接;第一电机、第二滑轨沿水平方向固接于机架内顶部,两第二轴承座固接于机架内顶部,且关于第二滑轨对称分布;丝杆两端均与第二轴承座枢接,且一端贯穿第二轴承座与第一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螺母与丝杆螺接,且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U形安装框通过连接杆固接于螺母底部,U形安装框前后两侧均嵌有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两端与第三轴承座枢接,且其后端贯穿第三轴承座与固接于U形安装框后侧的第二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打磨辊固接于第二转轴,且位于U形安装框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绝缘子制造用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放置板、气缸、打磨台、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轴承座、丝杆、螺母、连接杆、U形安装框、打磨辊、第二转轴、第三轴承座、第二电机、滑杆、滑套、移动板、固定套、紧固螺栓、第四轴承座和第三转轴;两第一滑轨对称分布与机架内底部,放置板两端均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放置板底部与固接于机架内底部的气缸输出端固接,顶部均布有放置槽;打磨台固接于两第一滑轨顶部,且开有与放置板对应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后侧的打磨台上均布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枢接;两滑杆固接于打磨台前侧面,且关于矩形通孔对称分布;移动板两端均通过滑套与滑杆滑动连接移动板上均布有第四轴承座,第三转轴与第四轴承座枢接,且贯穿打磨台前侧面延伸至矩形通孔内;滑套远离移动板的侧部均固接有固定套,紧固螺栓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林利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聚凯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