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07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05
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包括储气罐,储气罐包括一级储氧罐和二级储氧罐,一级储氧罐输入端与吸附塔的吸附塔出口管道相连,一级储氧罐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吸附塔输入端与回热器的压缩空气出口管道相连,回热器上开有外界空气进口,回热器连接空压机的空压机出口管道,回热器上的回热器空气出口连接加湿器,加湿器和二级储氧罐输出端的氧气通过电动三通一连接弥散式风口,弥散式风口设置在床体的床头位置,床头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制氧装置能耗高、启动期不稳定和高原睡眠缺氧等问题,提高了睡眠时床头的湿、氧浓度,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湿增氧
,特别涉及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
技术介绍
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中含氧量较少,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和血氧饱和度都会减少。当血氧饱和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各器官会因供氧不足,出现头痛、头晕等缺氧症状,造成脑部损伤,思维能力严重受到影响。空气中的水分和温度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且海拔越高气候越干燥、温度越低,继而会出现皮肤干燥,体内的水分容易散发等现象。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到高原地区的游客逐渐增多。但高原地区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会给多数游客生理上带来极度不适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白天外出可以由便携式的供氧设备进行主动间歇式高浓度供氧,但夜晚睡眠供氧方式和白天有着很大不同,夜晚睡眠时需要持续性适宜浓度被动式供氧和加湿。如继续用白天这种供氧方式会导致夜间多次起床、睡眠质量不佳且长时间吸氧浓度40%以上的富氧会出现氧中毒等问题。针对高原地区缺氧、低湿度、寒冷的特点,专利技术一种适合睡眠状态下增氧加湿供暖的装置来满足人体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变得尤为重要。市场上有很多家用增氧和加湿的装置,但其功能不能满足高原人体睡眠时的生理需求。家用增氧机出口为集中的高浓度氧气,不适合睡眠时需要的持续性弥散式供氧;制氧机空压机出口温度高,降低分子筛吸附效率;制氧机刚启动时,吸附塔内压力不稳定,氮气吸附效率不高,进入氧气罐中氧气浓度达不到要求,且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空压机排气量下降,制氧机使用会出现氧产量下降、性能不稳定等的情况;高原地区夜晚气温低,加湿器加湿后的空气遇冷会冷凝成小液滴,影响加湿效果,还会给房间防潮带来问题;加湿方法多为电加热加湿和超声波加湿,含大量钙镁离子的自来水蒸发后会产生“白粉”,携带细菌和空气中的小颗粒污染物;传统放置于床边的加湿器、增氧机作用范围有限,不能很好营造一个床局部湿化富氧的环境且装置占据建筑空间面积,给生活带来不便。综上所述,将制氧机和加湿器巧妙结合起来,稳定制氧机的性能,保证启动时出氧量和浓度,用弥散式适宜浓度的氧气和水蒸汽更为准确覆盖睡眠区域,消除加湿时冷凝、“白粉”、夜晚寒冷等现象并合理利用床体空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克服制氧装置能耗高、启动期不稳定和高原睡眠缺氧等问题,提高了睡眠时床头的湿、氧浓度,从而改善睡眠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包括储气罐5,所述的储气罐5包括一级储氧罐501和二级储氧罐502,所述的一级储氧罐501输入端与吸附塔4的吸附塔出口管道42相连,一级储氧罐501通过控制面板16进行控制,所述的吸附塔4输入端与回热器6的压缩空气出口管道62相连,所述的回热器6上开有外界空气进口61,回热器6连接空压机2的空压机出口管道25,所述的回热器6上的回热器空气出口63连接加湿器3,所述的加湿器3和二级储氧罐502输出端的氧气通过电动三通一14连接弥散式风口108,弥散式风口108设置在床体1的床头位置,所述的床头设置有传感器11,传感器11通过控制面板16控制。所述的吸附塔4内部设置有分子筛。所述的一级储氧罐501内壁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503,氧气浓度传感器503与控制面板16相连,二级储氧罐502顶部设置有旋转顶盖504,控制面板16控制其打开关闭。所述的加湿器3出来的湿润的热空气在风机35的驱动下通过电动三通一14和二级储氧罐502输送的氧气混合。所述的加湿器3内部设置有加热丝301、蠕动泵34和湿膜材料37,蠕动泵34通过传感器11控制,湿膜材料37中的水通过蠕动泵34从循环水箱36吸取再通过喷淋装置32喷洒在湿膜材料37上面。所述的循环水箱36内部放置有浮球阀392,循环水箱36与补水箱38相连,所述的循环水箱36与补水箱38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二391,浮球阀392将感应到循环水箱36内部的水位信号传递给电动阀门二391,补水箱38底部设置有用于滑动的滑轨381。所述的传感器11包括超声波氧气浓度传感器111、湿度传感器112、温度传感器113和速度传感器114。所述的弥散式风口108上设置有可以用于方向调节的可转动支架10,可转动支架10侧边设置有曲柄102,手摇曲柄102上设置有凸球103,凸球103安装在卡槽盘105上卡槽104里,曲柄102通过转动轴106安装在风门107上,风门107的方向通过手摇曲柄102改变。所述的卡槽104为3个不同角度。所述的弥散式风口108通过支架10进行旋转,弥散式风口108通过螺母101进行固定。所述的空压机2包括防震基座23和过滤吸气口22,空压机2上设置有电动三通二21,电动三通二21通过空压机出口管道25连接在回热器6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多种功能模式湿化富氧床头装置可以实现4种模式:1、弥散式低浓度氧(21-40%)2、加湿增氧(湿:40-70%氧:21-40%)3.集中式高浓度氧(90-96%)4、辅热(23-26℃)1、弥散式低浓度氧模式下,加湿器的蠕动泵的驱动电机不启动,湿膜材料没有循环水。外界空气通过空压机,加压后,吸附塔内的分子筛将空气中的氮气吸附,剩余的未被吸收的氧气被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高浓度的氧气进入一级氧气罐,二级氧气罐在系统启动时其中氧气与通过干燥的湿膜材料的外界空气在电动三通处混合。超声波氧气传感器控制电动三通的开度使床体局部氧气浓度达到设定浓度。这种模式适合长时间需要供氧但湿度没有那么低的天气下,如下雨天。2、加湿增氧模式下,制氧机的设置和弥散式低浓度供氧模式相同。不同的是外界空气通过回热器升温后,通过湿膜材料,循环水直接蒸发后得到湿润的热空气,湿润的热空气和高浓度的氧气在电动三通混合混合后,输送到弥散式风口。这种模式适合长时间被动吸氧。3、高浓度氧模式下,制氧机工作状态和第一种模式一样,但需把支架上方的上盖打开,把送风管道(9)从靠风口位置拧下,接到带有呼吸面罩的软管上。这种模式适合严重缺氧时短时间呼吸使用。4、辅热模式下,在前两种模式下,如需供暖,启动加湿器上的电热丝,混合后气体将其输送到弥散式风口,温度传感器控制电热丝的功率来控制送风温度。高原地区夜间寒冷,睡眠时往往需要供暖。二、双罐稳流随着海拔升高,空气逐渐稀薄,为制氧机提供气源的空压机进气量减少,随之排气量减少,最后导致产氧量较少,氧气浓度达不到要求;另外,制氧机周期性的启动会使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现氧气罐采用“双级罐”的形式,二级罐中预先储存的氧气能够保证出氧量和氧气浓度。在制氧机性能稳定后,一级氧气罐中氧气量和浓度达到要求在向二级氧气罐流入三、余热湿化加湿器和制氧机通过回热器结合在一起,制氧机空压机出口设有回热器,外界空气和空压机出口压缩的高温空气经过换热后,一方面空压机出口空气温度降低,提高分子筛吸附氮气的效率,另一方面外界空气温度升高,可作为加湿器的热源,加速了水分的蒸发,能够消除加湿后气体夹带水滴且加热后的空气能够容纳更多的水蒸气而不会液化。另加湿器为直接蒸发型加湿器,不会出现传统加湿器加湿过程中产生“白粉”的现象。四、隔音减震为了不影响睡眠质量,对装置噪声振动部位进行了隔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包括储气罐(5),所述的储气罐(5)包括一级储氧罐(501)和二级储氧罐(502),所述的一级储氧罐(501)输入端与吸附塔(4)的吸附塔出口管道(42)相连,一级储氧罐(501)通过控制面板(16)进行控制,所述的吸附塔(4)输入端与回热器(6)的压缩空气出口管道(62)相连,所述的回热器(6)上开有外界空气进口(61),回热器(6)连接空压机(2)的空压机出口管道(25),所述的回热器(6)上的回热器空气出口(63)连接加湿器(3),所述的加湿器(3)和二级储氧罐(502)输出端的氧气通过电动三通一(14)连接弥散式风口(108),弥散式风口(108)设置在床体(1)的床头位置,所述的床头设置有传感器(11),传感器(11)通过控制面板(16)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包括储气罐(5),所述的储气罐(5)包括一级储氧罐(501)和二级储氧罐(502),所述的一级储氧罐(501)输入端与吸附塔(4)的吸附塔出口管道(42)相连,一级储氧罐(501)通过控制面板(16)进行控制,所述的吸附塔(4)输入端与回热器(6)的压缩空气出口管道(62)相连,所述的回热器(6)上开有外界空气进口(61),回热器(6)连接空压机(2)的空压机出口管道(25),所述的回热器(6)上的回热器空气出口(63)连接加湿器(3),所述的加湿器(3)和二级储氧罐(502)输出端的氧气通过电动三通一(14)连接弥散式风口(108),弥散式风口(108)设置在床体(1)的床头位置,所述的床头设置有传感器(11),传感器(11)通过控制面板(16)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塔(4)内部设置有分子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储氧罐(501)内壁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503),氧气浓度传感器(503)与控制面板(16)相连,二级储氧罐(502)顶部设置有旋转顶盖(504),控制面板(16)控制其打开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湿器(3)出来的湿润的热空气在风机(35)的驱动下通过电动三通一(14)和二级储氧罐(502)输送的氧气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热湿化的双罐稳流富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湿器(3)内部设置有加热丝(301)、蠕动泵(34)和湿膜材料(37),蠕动泵(34)通过传感器(11)控制,湿膜材料(37)中的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聪潘明众刘艳峰王登甲刘加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