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粉状脱硫活性焦的解析装置
本技术涉及活性焦脱硫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粉状脱硫活性焦的解析装置。
技术介绍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是电厂控制SO2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但该技术会造成大量山体、植被的破坏,同时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目前,电厂加速开展对脱硫废水的处理、实现废水零排,从现有技术方案看,各工艺的造价和运行成本均较高。当前,由于半干法和干法脱硫技术耗水少,人们对干法脱硫技术的重视日益增强。与钙基干法脱硫技术相比,活性焦脱硫技术不仅能够实现SO2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同时能够回收SO2(副产硫酸),该技术已在钢铁、冶金应用并逐步得到推广。现运行活性焦脱硫技术使用的是的定型活性焦或颗粒活性焦,反应装置尺寸大、活性焦在装置内停留时间长、磨损量大。为提高活性焦的脱硫速率,可将活性焦粒径变小、成为粉状(粒径小于等于200μm)活性焦,在流化床内保证活性焦粉与脱硫烟气充分接触,进而降低脱硫装置的尺寸。粉状活性焦使用中在某些工艺/技术环节面临一定的难题,例如:吸附SO2饱和后的粉状活性焦在解析再生过程中(1)采用管式换热器解析方案,由于粒径较小,堆积空隙率较小,极难形成顺畅的气体通道,导致柱塞流现象;(2)采用回转窑型式解析方案,由于粒径较小,解析后的活性焦在解析气的携带下易在空间内弥散,不易气固分离;(3)管式换热器解析技术方案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传热热阻较大,造成活性焦解析耗能大。因此,采用传统管式换热器或回转窑方式实现粉状活性焦的解析和回收相对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状脱硫活性焦的解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管式换热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状脱硫活性焦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解析单元,所述解析单元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相连通的固体热载体加热段(4)和粉状脱硫活性焦解析段(5);所述固体热载体加热段(4)中填充有固体热载体,所述固体热载体加热段(4)用于对所述固体热载体进行加热;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解析段(5)设置有固相出口,用于利用加热后的所述固体热载体对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进行解析处理,其中所述固体热载体的粒径为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粒径的2.5倍以上;固固分离装置(6),与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解析段(5)的所述固相出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状脱硫活性焦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解析单元,所述解析单元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相连通的固体热载体加热段(4)和粉状脱硫活性焦解析段(5);所述固体热载体加热段(4)中填充有固体热载体,所述固体热载体加热段(4)用于对所述固体热载体进行加热;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解析段(5)设置有固相出口,用于利用加热后的所述固体热载体对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进行解析处理,其中所述固体热载体的粒径为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粒径的2.5倍以上;固固分离装置(6),与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解析段(5)的所述固相出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解析段(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解析段和第二解析段,且所述第二解析段设置有所述固相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析段设置有第一气流进口和第一气流出口,所述第一解析段设置有第二气流进口和第二气流出口,所述第一气流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流进口相连;所述解析装置还包括:粉状脱硫活性焦出料仓(514),设置有出料口;惰性气体供应装置,设置有惰性气体供应口,所述惰性气体供应口与所述第一气流进口通过供气管路相连,且所述粉状脱硫活性焦出料仓(514)的所述出料口与所述供气管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进口和所述第一气流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解析段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气流进口和所述第二气流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解析段的相对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气流流动顺序,所述第二解析段包括:第一气流渐扩段(519),设置有所述第一气流进口;第一反应腔,与所述第一气流渐扩段(519)的出口相连,且所述第一反应腔与所述第一解析段相连通;第一气流渐缩段(513),与所述第一反应腔相连,设置有所述第一气流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析段还包括:第一气流筛板(520),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流渐扩段(519)和所述第一反应腔之间;第二气流筛板(511),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腔和所述第一气流渐缩段(513)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析段还包括:第一气流均布装置(516),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流渐扩段(519)的内部,用于对所述第一气流进口进入的气流进行均布化;第二气流均布装置(512),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流渐缩段(513)的内部,用于对所述第一反应腔排出的气流进行均布化。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气流流动顺序,所述第一解析段包括:第二气流渐扩段(503),设置有所述第二气流进口;第二反应腔,与所述第二气流渐扩段(503)的出口相连,且所述第二反应腔分别与所述第二解析段及所述固体热载体加热段(4)相连通;第二气流渐缩段(506),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相连,设置有所述第二气流出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析段还包括:第三气流筛板(501),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流渐扩段(503)和所述第二反应腔之间;第四气流筛板(504),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腔和所述第二气流渐缩段(506)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析段还包括:第三气流均布装置(502),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流渐扩段(503)的内部,用于对所述第二气流进口进入的气流进行均布化;第四气流均布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振,张广军,王虎,赵剑,杨超玉,马丽群,马鸿良,徐广才,陈强,张斯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