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板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82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相充分分离、结构新颖的斜板分离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侧面开设有混合液进液管组、以及出液管组;斜板组,所述斜板组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且所述斜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斜板,所述斜板相对于垂线倾斜设置;所述混合液进液管组包括两根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左右两侧的混合液进液管,且所述混合液进液管开设于的输出端朝向所述斜板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斜板分离器,在罐体内安装多块斜板,斜板能够阻挡水流,让水流的流速减缓,使得混合液在罐体内停留的时间增加,确保充分沉淀,提高了有机相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板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化工生产中有机相和无机相分离用的分离器,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斜板的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化工企业废水中提取产品或中间体时,一般需要将有机相和无机相进行分离。而现有的分离方式多数利用了缓冲罐,废水进入缓冲罐后,会在缓冲罐内停留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混合液中的有机相和无机相会分层,一般有机相沉淀至缓冲罐的底部,而无机相置于有机相的上方,随后在缓冲罐的上部开设输液管将有机相分离后的液体输送至下游工艺设备内,而缓冲罐下部的有机相可以利用放净孔排出。经长期使用发现,缓冲罐内混合液一般停留时间较短,而这段时间并不足以将有机相和无机相充分分离,影响混合液停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液体的流量和流速,导致混合液快速流出缓冲罐。而没有经过充分分离的液体流入下游工艺设备后也会加大下游工艺设备的负荷,企业需要另外设计一套用于处理下游工艺设备中有机相杂质的装置,因此,也增大了生产成本,并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相充分分离、结构新颖的斜板分离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斜板分离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侧面开设有混合液进液管组、以及出液管组;斜板组,所述斜板组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且所述斜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斜板,所述斜板相对于垂线倾斜设置;所述混合液进液管组包括两根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左右两侧的混合液进液管,且所述混合液进液管开设于的输出端朝向所述斜板的中部;所述出液管组包括两根有机相排出管、两根混合液排出管,两根所述有机相排出管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左右两侧的下部,两根所述混合液排出管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斜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罐体内,且所述罐体内具有卡紧件,所述斜板通过所述卡紧件与所述罐体固连。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内壁上具有多组安装滑道组,每块所述斜板对应一组所述安装滑道组;所述安装滑道组包括多根部分交叉的滑道,分别为两根第一滑道和两根第二滑道,且两根所述第一滑道相对于滑道的交叉处对称设置,两根所述第二滑道相对于滑道的交叉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上端与所述罐体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罐体的下部;所述罐体的上端具有能够开启的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罐体之间具有密封圈,且所述箱盖通过螺栓与罐体紧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道与垂线呈30°角地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滑道与垂线呈60°角地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卡紧件置于滑道的下端,且所述卡紧件包括两个对称的包边,所述包边与罐体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斜板置于所述滑道内时,所述卡紧件贴靠所述斜板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箱盖上开设有人孔。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的上端面距离所述罐体的上端面的距离不低于400mm,所述斜板的下端面距离所述罐体的下端面的距离不大于100mm。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液排出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斜板的上端面的上方,所述有机相排出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斜板的下端面的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斜板分离器,在罐体内安装多块斜板,斜板能够阻挡水流,让水流的流速减缓,使得混合液在罐体内停留的时间增加,确保充分沉淀,提高了有机相分离效果;混合液进液管位于罐体中部,能够让水流正对斜板冲击,更加直接地减缓了流速;混合液排出管和有机相排出管分别置于罐体的上部和下部能够在有机相分离后各自排放当前位置的流体,也避免了排放时出现扰动让有机相再次与混合液混合,提高了分离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斜板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斜板分离器的滑道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斜板分离器的斜板与卡紧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2、箱盖;3、人孔;4、斜板;5、混合液进液管;6、混合液排出管;7、有机相排出管;8、第一滑道;9、第二滑道;10、包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3所示;本技术的斜板分离器,包括:罐体1,罐体1的侧面开设有混合液进液管组、以及出液管组;斜板组,斜板组固定于罐体1的内部,且斜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斜板4,斜板4相对于垂线倾斜设置;混合液进液管组包括两根对称连通于罐体1左右两侧的混合液进液管5,且混合液进液管5开设于的输出端朝向斜板4的中部;出液管组包括两根有机相排出管7、两根混合液排出管6,两根有机相排出管7对称连通于罐体1左右两侧的下部,两根混合液排出管6对称连通于罐体1左右两侧的上部;斜板4可拆卸地安装于罐体1内,且罐体1内具有卡紧件,斜板4通过卡紧件与罐体1固连。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离器,首先本实施例的分离器主要用于有机相和无机相的分离,一般来说,有机相的分离采用的是沉淀的方式,而沉淀一般需要一定时间,而现有的缓冲罐一端具有进液管,另一端有排液管,在进液管和排液管之间没有缓冲部件,导致一边进液,混合液还没有静止太久就直接排放至外部,使得混合液没有充分沉淀,让排出的混合液内还残留有大量的有机相。而本实施例公开的分离器起到与现有缓冲罐一样的效果,其包括罐体1,本实施例的罐体1为四边形箱体结构,目的是为了能够方便运输和布置设备,其无需支座和支腿就可以直接放置于现场的较为平台的位置,如平台上或地面。另外,为了给混合液有一定的缓冲,减缓流体的流速,本实施例的罐体1内安装了多块斜板4,而上述的混合液进液管5置于罐体1的中部,这样混合液进入时直接冲击到斜板4的中部,避免混合液直接喷射至罐体1的另一端,即直接打到混合液排出管6处。这样设计能够让混合液在罐体1内多停留一段时间,确保充分沉淀,然后根据沉淀情况,选择控制有机相排出管7和混合液排出管6的流速。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罐体1的内壁上具有多组安装滑道组,每块斜板4对应一组安装滑道组;其中,安装滑道组包括多根部分交叉的滑道,分别为两根第一滑道8和两根第二滑道9,且两根第一滑道8相对于滑道的交叉处对称设置,两根第二滑道9相对于滑道的交叉处对称设置;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的上端与罐体1的上端面齐平,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的下端延伸至罐体1的下部;罐体1的上端具有能够开启的箱盖2,箱盖2与罐体1之间具有密封圈,且箱盖2通过螺栓与罐体1紧固。本实施例设计了多根滑道,目的是为了能够根据实际混合液水流的要求(主要是流量、流速)改变斜板4的倾斜角度,另外,本实施例为了能够让该分离器适配各种设备使用,在罐体1的两侧都设计了混合液进液管5、混合液排出管6和有机相排出管7,这样设计能够根据外部设备的管道开口情况选择连通任意一组管路(注:每根混合液进液管5、混合液排出管6、有机相排出管7为一组管路),可以切换混合液由罐体1的右侧进入左侧排出、或由罐体1的左侧进入右侧排出。在改变混合液流动方向的同时需要切换斜板的倾斜方向,因此,本实施例设计了上述的多根滑道,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根据流向调整斜板4的倾斜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斜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侧面开设有混合液进液管组、以及出液管组;斜板组,所述斜板组固定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且所述斜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斜板(4),所述斜板(4)相对于垂线倾斜设置;所述混合液进液管组包括两根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1)左右两侧的混合液进液管(5),且所述混合液进液管(5)开设于的输出端朝向所述斜板(4)的中部;所述出液管组包括两根有机相排出管(7)、两根混合液排出管(6),两根所述有机相排出管(7)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1)左右两侧的下部,两根所述混合液排出管(6)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1)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斜板(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罐体(1)内,且所述罐体(1)内具有卡紧件,所述斜板(4)通过所述卡紧件与所述罐体(1)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斜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侧面开设有混合液进液管组、以及出液管组;斜板组,所述斜板组固定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且所述斜板组包括多块相互平行的斜板(4),所述斜板(4)相对于垂线倾斜设置;所述混合液进液管组包括两根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1)左右两侧的混合液进液管(5),且所述混合液进液管(5)开设于的输出端朝向所述斜板(4)的中部;所述出液管组包括两根有机相排出管(7)、两根混合液排出管(6),两根所述有机相排出管(7)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1)左右两侧的下部,两根所述混合液排出管(6)对称连通于所述罐体(1)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斜板(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罐体(1)内,且所述罐体(1)内具有卡紧件,所述斜板(4)通过所述卡紧件与所述罐体(1)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板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内壁上具有多组安装滑道组,每块所述斜板(4)对应一组所述安装滑道组;所述安装滑道组包括多根部分交叉的滑道,分别为两根第一滑道(8)和两根第二滑道(9),且两根所述第一滑道(8)相对于滑道的交叉处对称设置,两根所述第二滑道(9)相对于滑道的交叉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久龙张良陈涛吴祖峰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绿霸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