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987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常规—快速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共线道路为研究对象,将特定快速公交发车频率下的常规公交的发车量作为阈值的控制指标,进而研究快速公交专用道共享阈值的约束条件,然后通过对几类关键指标的分析,分别提出了运行时间约束条件、站点排队概率约束条件、路段运行效率作为三类约束条件,最后通过计算不同交通条件下的阈值范围,归纳总结出常规—快速公交共享车道阈值条件的确定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探索常规—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共享设置的定量化条件,可以为专用道共享设置提供优化方法支撑,在保障专用道公交运行效率和路段整体运行效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交通资源的优势。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tart Flow Threshold of Fast-Conventional Bus Shared La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parture flow threshold of common-rapid transit shared lane. Firstly, the method takes bus rapid transit (BRT) and bus common-line roa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es the routine bus traffic volume at a specific bus rapid transit departure frequency as the control index of threshold, and then studies the constraints of Bus Rapid Transit shared threshold, and then through several types of relations. The key indicators are analyzed, and three kinds of constraints are put forward, which are running time constraints, station queuing probability constraints and section efficiency constraints. Finally, by calculating the threshold range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conditions,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conditions of common-rapid transit shared lane is summarized. The invention aims at exploring the quantitative conditions of common-rapid bus lane sharing setting, providing optimization method support for dedicated bus lane sharing setting, maximizing the advantages of existing road traffic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guaranteeing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dedicated bus lane and the overall operation benefit of road se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机动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大部分城市小汽车增长速度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增长速度的差距日益扩大,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大部分城市,只有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将公共交通建设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才能够从根源上缓解城市交通出现的拥堵等交通问题。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形式,兼具常规公交及轨道交通的优点,运量大、平均运送速度高、灵活性好、环境污染小,而建设成本相对低廉,日益得到推广应用。此外,快速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一般都必需辅以常规公交作为补充。常规公交和快速公交并存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共线情况,而另一方面,独立的运行空间是保证快速公交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快速公交线路一般都拥有独立路权的专用车道,由于发车频率较低,因此独立的路段快速公交专用道通常利用率较低,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保证快速公交运行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在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共线的道路上,将快速公交专用道进行共享,提供给地面常规公交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快速公交专用道的利用效率,优化道路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普通公交的运行效率,减少延误。当前已经有相关的快速公交专用道与常规公交进行共享的类似实践,即所谓组合线路的快速公交线路形式,本质上是以类似常规公交的支线作为主线的辅助。但是这些实践并没有考虑依据定量化的设置标准进行设置,如果共享专用车道的地面常规公交发车量过大,将严重影响整体服务水平。因此,对于快速—常规公交专用道共享的发车量的下限和上限进行定量判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该方法以协调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两种交通方式的高效运行,提高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线路共线段为研究对象,研究特定交通条件下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进行专用道独立或共享的阈值条件确定的方法,可以为快速公交专用道与常规公交共享设置提供参考,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相关因素参数的数据:包括快速公交线路发车量、平均交叉口间距和站点间距、站点的服务时间、社会车流量、站台形式和泊位数、站点公交的到达规律、共线段长度、道路的车道数,交叉口绿信比及相关因素数据;步骤2,路段运行效率约束条件判断,令常规公交线路发车量为0辆/h,求解共享前后的人均行程时间,判断路段约束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不断调高常规公交发车量,最终满足该约束条件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即是该条件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下限约束值;步骤3,排队概率约束条件判断,首先设定常规公交发车量为一个较高的初始值,取200辆/h,然后根据站点公交的到达规律和站点泊位形式,使用对应模型计算排队概率,判断是否符合排队概率条件,如果不符合,则调低常规公交发车量,直到符合条件为止,则不断调整后符合约束条件的上限值即是该条件确定的常规公交的发车量上限约束值;步骤4,运行时间约束条件判断,设常规公交发车量为较高的初始值200辆/h,根据路段速度-流量模型和交叉口延误模型计算路段和交叉口花费的时间,根据站点公交到达分析模型计算排队延误,判断是否符合总运行时间条件,如果不符合,则调低常规公交发车量,直到符合为止,则符合时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即是运行时间约束条件限定的上限值;步骤5,确定阈值区间,根据步骤2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将其确定为阈值的下限约束值;对比步骤3与步骤4所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选择其中较小的作为阈值的上限约束值,则可以得到阈值的取值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步骤一中阈值判定所需相关因素数据中道路物理因素数据包括:共线段长度、车道数、交叉口间距、站点间距、泊位数;交通管控因素数据包括:交叉口绿信比、快速公交发车量;交通状态因素数据包括:高峰期间社会车流量、站点服务时间、站点公交到达规律;阈值判别指标包括:效率优先系数和排队概率容许上限值。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以人均行程时间为指标的专用道共享的路段运行效率条件为:t′avg<ξtavg式中:ξ为效率优先系数,t′avg为共享后人均行程时间,tavg为共享前人均行程时间;共享前后断面人均行程时间计算公式分别为:式中:qBRT为快速公交流量(pcu/h);qcg为常规公交流量(pcu/h);qsh为社会车辆流量(pcu/h);tz为共享前专用道上车辆行程时间(pcu/h);thx为共享前社会车道上车辆行程时间(pcu/h);pBRT为快速公交载客数(人/辆);pcg为常规公交载客数(人/辆);psh为社会车辆载客数(人/辆);式中:t′z为共享后专用道上车辆行程时间(pcu/h);t′hx为共享后社会车道上车辆行程时间(pcu/h);其余符号同前;又由根据改进的BPR模型,确定路段速度模型为:式中:v0为自由流速度(km/h);q为流量(pcu/h);c为道路通行能力(pcu/h);所以,共享前专用道上车辆行程时间tz和社会车道上车辆行程时间thx可表示为:式中:L为共享段长度(km);vz为共享前专用道上车辆行驶速度(km/h);vhx为共享前社会车道上车辆行驶速度(km/h);其余符号同前;所以,式(3)中共享后专用道上车辆行程时间t′z和社会车道上车辆行程时间t′hx可表示为:式中:vz'为共享后专用道上车辆行驶速度(km/h);vhx'为共享后社会车道上车辆行驶速度(km/h);其余符号同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以排队概率为指标的约束条件具体为:P≤Ppermit式中:P为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排队概率(km);Permit为容许的排队概率上限。排队概率容许上限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选取,建议取10%~25%;上式中,排队概率P可以利用等待制的M/M/n排队系统的公式计算其指标,如下所示:式中:P0为泊位空闲的概率;s为混合停靠站台的泊位数;ρ为系统的服务强度;其中:λ=λA+λB式中:λA、λB分别为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的到达率(辆/h);tA、tB分别为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的平均服务时间(s)。λ为等效公交车流的到达率(辆/h);t为等效公交车流的平均服务时间(s);u为等效公交车流的服务率(辆/h)。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4中以站点运行时间为指标的约束条件具体为:式中:L为共享段长度(km);Tgz为共享后专用道上所有站点延误时间;Tgj为共享后专用道上所有交叉口延误时间;Tgl为共享后专用道路段运行时间;tgz为共享后专用道上平均单个站点延误时间;nz为站点个数;nj为交叉口个数;tgj为共享后专用道上平均单个交叉口延误时间;vgl为共享后专用道路段运行速度;vy为最低等级的快速公交系统运送速度下限;g为车道组的有效绿灯时间(s);C为信号周期长度(s);X为车道组的v/c比;其余符号同前。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共线道路为研究对象,对应共享路段、交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相关因素参数的数据:包括快速公交线路发车量、平均交叉口间距和站点间距、站点的服务时间、社会车流量、站台形式和泊位数、站点公交的到达规律、共线段长度、道路的车道数,交叉口绿信比及相关因素数据;步骤2,路段运行效率约束条件判断,令常规公交线路发车量为0辆/h,求解共享前后的人均行程时间,判断路段约束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不断调高常规公交发车量,最终满足该约束条件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即是该条件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下限约束值;步骤3,排队概率约束条件判断,首先设定常规公交发车量为一个较高的初始值,取200辆/h,然后根据站点公交的到达规律和站点泊位形式,使用对应模型计算排队概率,判断是否符合排队概率条件,如果不符合,则调低常规公交发车量,直到符合条件为止,则不断调整后符合约束条件的上限值即是该条件确定的常规公交的发车量上限约束值;步骤4,运行时间约束条件判断,设常规公交发车量为较高的初始值200辆/h,根据路段速度‑流量模型和交叉口延误模型计算路段和交叉口花费的时间,根据站点公交到达分析模型计算排队延误,判断是否符合总运行时间条件,如果不符合,则调低常规公交发车量,直到符合为止,则符合时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即是运行时间约束条件限定的上限值;步骤5,确定阈值区间,根据步骤2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将其确定为阈值的下限约束值;对比步骤3与步骤4所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选择其中较小的作为阈值的上限约束值,则可以得到阈值的取值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相关因素参数的数据:包括快速公交线路发车量、平均交叉口间距和站点间距、站点的服务时间、社会车流量、站台形式和泊位数、站点公交的到达规律、共线段长度、道路的车道数,交叉口绿信比及相关因素数据;步骤2,路段运行效率约束条件判断,令常规公交线路发车量为0辆/h,求解共享前后的人均行程时间,判断路段约束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不断调高常规公交发车量,最终满足该约束条件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即是该条件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下限约束值;步骤3,排队概率约束条件判断,首先设定常规公交发车量为一个较高的初始值,取200辆/h,然后根据站点公交的到达规律和站点泊位形式,使用对应模型计算排队概率,判断是否符合排队概率条件,如果不符合,则调低常规公交发车量,直到符合条件为止,则不断调整后符合约束条件的上限值即是该条件确定的常规公交的发车量上限约束值;步骤4,运行时间约束条件判断,设常规公交发车量为较高的初始值200辆/h,根据路段速度-流量模型和交叉口延误模型计算路段和交叉口花费的时间,根据站点公交到达分析模型计算排队延误,判断是否符合总运行时间条件,如果不符合,则调低常规公交发车量,直到符合为止,则符合时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即是运行时间约束条件限定的上限值;步骤5,确定阈值区间,根据步骤2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将其确定为阈值的下限约束值;对比步骤3与步骤4所确定的常规公交发车量,选择其中较小的作为阈值的上限约束值,则可以得到阈值的取值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阈值判定所需相关因素数据中道路物理因素数据包括:共线段长度、车道数、交叉口间距、站点间距、泊位数;交通管控因素数据包括:交叉口绿信比、快速公交发车量;交通状态因素数据包括:高峰期间社会车流量、站点服务时间、站点公交到达规律;阈值判别指标包括:效率优先系数和排队概率容许上限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常规公交共享车道发车流量阈值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以人均行程时间为指标的专用道共享的路段运行效率条件为:t′avg<ξtavg式中:ξ为效率优先系数,t′avg为共享后人均行程时间,tavg为共享前人均行程时间;共享前后断面人均行程时间计算公式分别为:式中:qBRT为快速公交流量(pcu/h);qcg为常规公交流量(pcu/h);qsh为社会车辆流量(pcu/h);tz为共享前专用道上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峻杨琦岳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