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959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9:33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每道的炮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成像点处的层速度及各层厚度,计算该道在成像点处的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根据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获取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对应于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计算成像点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的偏移振幅值的平均值,作为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利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起伏地表的成像点高精度偏移。

Prestack mig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is specification provides a prestack mig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 method includes: correcting seismic data to the undulating surface of the common-center point gather within the migration aperture range of the imaging point; calculating the travel time of the curved ray of the undulating surface of the common-center point gather according to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of each shot point to the imaging point,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of the detection point to the imaging point, the layer velocity at the imaging point and the thickness of each layer; According to the traveling time of curved rays on the undulating surface, the migration amplitu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imaging points in the common-center point gather within the migration aperture range are obtained,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migration amplitudes of each channel in the common-center point gather of the imaging points is calculated as the migration amplitudes of the imaging points. Using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high precision migration of imaging points on undulating surface can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处理成像
,特别涉及一种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气勘探领域中,地震波成像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使得反射波或绕射波在经过地层之后返回到产生他们的位置,从而获取精确的地下地质构造成像。目前进行地震波成像的主要有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而实现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主要是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的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按波的旅行路径求走时,第二步是按走时取能量求和。对于这两步的求取过程进行分析,影响成像精度的主要是第一步,即地震波的走时。而地震波走时的准确度取决于计算走时所引用成像点处的均方根速度的精度以及地震波的旅行时求取路径与地震波真实的传播路径的接近程度。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弯曲射线走时计算方法是把成像点以上的介质当成水平层状介质,图4为弯曲射线从水平面统一基准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图,它的数学描述为:其中xsp为炮点到成像点I在地表的投影P之间的距离,xpg为检波点G到成像点I在地表的投影P之间的距离,c1,c2,c3…是由各小层的速度和厚度算出的系数,C=f(di,vi)。其中各参数结合图4意义分别为:t为地震波从炮点S到成像点I及从I点到接收点G的走时,xsp为炮点到成像点I在地表的投影P之间的距离,xpg为检波点G到成像点I在地表的投影P之间的距离,di为第i层的厚度,vi为第i层的速度,ti为第i层的时间。这个公式是在统一水平基准面条件下推导出的,这就要求数据和速度场都要校正到统一基准面上,但是由地表到统一水平基准面的校正会给速度分析的精度及波的旅行路径造成误差,因而造成走时误差和速度误差,影响成像的精度。校正量越大,对成像精度的影响程度也越大。在我国西部的山地,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用统一水平基准面条件下的偏移成像公式进行偏移成像,所得到的成像结果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消除该误差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该技术将地震数据校正至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在共中心点道集中针对各道对应的弯曲射线依此求取旅行时以及偏移振幅值,之后结合所求得的偏移振幅值通过计算求得该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获取能够获得起伏地表的叠前偏移与高精度成像的地震数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叠前偏移方法,包括: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的炮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成像点处层速度及各层厚度,计算该道在成像点处的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根据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获取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对应于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计算成像点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的偏移振幅值的平均值,作为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一种叠前时间偏移装置,包括:校正模块,用于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旅行时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的炮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成像点处层速度及各层厚度,计算该道在成像点处的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道集偏移振幅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获取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对应于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成像点偏移振幅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成像点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的偏移振幅值的平均值,作为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中用于水平基准面计算弯曲射线路径的方法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将地震数据校正到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只针对高频分量进行了校正,接近真实地表面,而不同于以往将成像点以上均视为统一基准面,将地震数据校正为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进行偏移更符合真实的偏移路径,由此能够克服现有技术误差较大的缺陷,得到可用于资料处理的精确的地震数据,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叠前偏移成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说明书叠前偏移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说明书叠前偏移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图;图3为本说明书叠前偏移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图;图4为弯曲射线从水平统一基准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图;图5为本说明书叠前偏移方法一个实施例中弯曲射线从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图;图6为某工业软件处理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图;图7为本说明书叠前偏移方法一个实施例的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油气勘探领域,勘探技术逐渐地由叠后时间偏移向叠前深度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发展,以适应针对强横向变速的复杂构造区域的地质勘探,但是先偏移后叠加也对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偏移孔径和偏移速度对成像结果造成的影响。目前广泛运用的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按波的旅行路径求走时,第二步是按走时取能量求和,而旅行时计算的精确性对成像结果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而针对旅行时的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将炮点到成像点以及成像点到检波点之间看作是均匀介质,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变,以直线进行传播,第二种情况根据地层岩性的不同将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看作是由不同段的直线组成的弯曲射线,即地震波在不同的层段传播速度和方向等均有所不同。将地震波看作是以弯曲射线传播更好地符合了地质结构的特点,但在以往的技术中,往往以水平统一基准面为基础,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较大的校正,从而改变波场,给旅行时计算带来大的误差,导致成像精度不高。因此,应当针对该问题探讨出一种能够实现在复杂构造区域进行旅行路径准确测定的方法。以下结合附图1说明本申请一种叠前偏移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所述叠前偏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0: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之前,还包括:建立观测系统,确定观测系统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网格间距、炮线间距、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根据所述观测系统收集地震数据。所述观测系统收集的地震数据包括:炮点、检波点、成像点的坐标、地表高程;成像点到共中心点参考面的单程垂直时间;成像点处的速度。所述成像点的偏移孔径范围的大小为所述观测系统测得的最大炮检距的两倍。所述共中心点道集,包括:基于地震数据,对于某一成像点,将通过所述成像点的地震道进行叠加所形成的道集。道集就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前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每道的炮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成像点处层速度及各层厚度,计算该道在成像点处的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根据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获取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对应于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计算成像点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的偏移振幅值的平均值,作为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前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每道的炮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成像点处层速度及各层厚度,计算该道在成像点处的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根据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获取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对应于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计算成像点的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的偏移振幅值的平均值,作为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之前,还包括:建立观测系统,确定观测系统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网格间距、炮线间距、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根据所述观测系统收集地震数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孔径的大小为所述最大炮检距的两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地震数据校正到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包括:利用炮点和检波点的野外校正量数据计算得到高频静校正量;将地震数据与所述高频静校正量进行数学运算,将地震数据校正至成像点在偏移孔径范围内的共中心点道集的起伏地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每道的炮点和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成像点处层速度及各层厚度,计算该道在成像点处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包括:根据公式计算偏移孔径范围内第k个共中心点道集中第j道在成像点处的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式中,Tkj为偏移孔径范围内第k个共中心点道集中第j道在成像点处的旅行时;tS、tG分别为炮点及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旅行时,c1,c2,c3…为系数,Ci=f(di,vi),vi为成像点处层速度,di为层厚度,xkjsp为第k个共中心点道集中第j道的炮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xkjpr为第k个共中心点道集中第j道的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获取共中心点道集中各道对应于成像点的偏移振幅值,包括:在所述共中心点道集上获取各道在所述起伏地表面的弯曲射线旅行时处对应的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守利钱忠平赵玲芝王成祥罗国安张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