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9197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阳极导电片和阴极导电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所述阳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池帽上,所述阴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池帽上;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阳极导电片和所述阴极导电片相互贴合设置,采用软连接的方式实现电池的串联,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无损拆解,不仅有利于电池组的维修,问题电池的替换,同时也为日后报废电池的梯次利用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动力电池组普遍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和其他储能装置上,动力电池组都是通过单体电池的串联提高动力电池组电压,最终达到规定的额定电压。目前电池的并联大多数都是采用在每一支电池的正极和电池的负极分别焊接正极集流片和负极集流片,从而实现若干个电池的并联;目前电池的串联大多数都是通过导电片连接一个并联电池组的正极和另一个并联电池组的负极,实现两个电池组的串联。由于电池的正极和电池负极都是焊接在一起,当某一个电池出现质量问题是无法进行更换的,报废的电池也无法进行无损拆卸,不能适应报废电池梯次利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以实现无损拆卸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阳极导电片和阴极导电片;所述阳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池帽上,所述阴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池帽上;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阳极导电片和所述阴极导电片相互贴合设置。可选的,所述阳极导电片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池帽上,在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成第一设定角度连接。可选的,所述阴极导电片包括:第二接触面、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面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池帽上,在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成第二设定角度连接,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贴合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一导向面和第一导电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连,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连,所述第一导电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连。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面、第二导向面和第二导电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面相连,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第一导电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面相互贴合设置。可选的,在所述阳极导电片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缺口,用于增加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弹性。可选的,在所述阴极导电片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缺口,用于增加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弹性。可选的,设置所述第一缺口的数量与设置所述第二缺口的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可选的,所述阳极导电片和所述阴极导电片采用的材料为金属薄板。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均为圆形。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将所述阳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池帽上,所述阴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池帽上;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阳极导电片和所述阴极导电片相互贴合设置,采用软连接的方式实现电池的串联,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无损拆解,不仅有利于电池组的维修,问题电池的替换,同时也为日后报废电池的梯次利用奠定了基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组装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阳极导电片的轴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阴极导电片的轴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两个圆柱形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剖视图。其中:1、阳极导电片,1-1、第一接触面,1-2-1、第一连接面,1-2-2、第一导向面,1-2-3、第一导电面,1-3、第一缺口,2、动力电池,2-1、正极电池帽,2-2、负极电池帽,3、阴极导电片;3-1、第二接触面;3-2-1、第二连接面;3-2-2、第二导向面,3-2-3、第二导电面,3-3、第二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以实现无损拆卸连接。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组装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阳极导电片1和阴极导电片3。所述阳极导电片1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2的正极电池帽2-1上,所述阴极导电片3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2的负极电池帽2-2上;相邻两个动力电池2上的所述阳极导电片1和所述阴极导电片3相互贴合设置。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阳极导电片1的轴侧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阳极导电片包括:第一接触面1-1、第一连接部(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一接触面1-1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2的正极电池帽2-1上,在所述第一接触面1-1的外边缘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成第一设定角度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面1-2-1、第一导向面1-2-2和第一导电面1-2-3;所述第一连接面1-2-1与所述第一接触面1-1相连,所述第一导向面1-2-2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2-1相连,所述第一导电面1-2-3与所述第一导向面1-2-2相连。所述阳极导电片1的所述第一导电面1-2-3与所述第一接触面1-1成95°夹角。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阴极导电片3的轴侧视图,如图3所示,所述阴极导电片包括:第二接触面3-1、第二连接部(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二接触面3-1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2的负极电池帽2-2上,在所述第二接触面3-1的外边缘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成第二设定角度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面3-2-1、第二导向面3-2-2和第二导电面3-2-3;所述第二连接面3-2-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3-1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面3-2-3与所述第二连接面3-2-1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面3-2-2与所述第二导电面3-2-3相连,所述阴极导电片3的第二导电面3-2-3与所述阳极导电片1的第一导电面1-2-3成对应的夹角,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第一导电面1-2-3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面3-2-3相互贴合设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在所述阳极导电片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缺口1-3,用于增加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弹性;在所述阴极导电片3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缺口3-3,用于增加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弹性;设置所述第一缺口1-3的数量与设置所述第二缺口3-3的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为了描述更清楚,图2给出具体设置4个第一缺口1-3的阳极导电片1的结构图,图3给出具体设置4个第二缺口3-3的阴极导电片3的结构图。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阳极导电片1和所述阴极导电片3采用的材料为金属薄板。具体的,本技术所述阳极导电片1和所述阴极导电片3均采用导电性能良好、弹性良好的磷青铜薄板冲压成形。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第一接触面1-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3-1均为圆形。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阳极导电片和阴极导电片;所述阳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池帽上,所述阴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池帽上;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阳极导电片和所述阴极导电片相互贴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动力电池串联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阳极导电片和阴极导电片;所述阳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池帽上,所述阴极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池帽上;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阳极导电片和所述阴极导电片相互贴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导电片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池帽上,在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成第一设定角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导电片包括:第二接触面、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面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池帽上,在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成第二设定角度连接,相邻两个动力电池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贴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一导向面和第一导电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连,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革臣程从彬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智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