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003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横向穿设有上转轴和下转轴,上转轴的外端部与上摆杆的前端部固连,上转轴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上摆臂的上端部、第二上摆臂的下端部固连,下转轴的外端部与下摆杆的后端部固连,下转轴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下摆臂的上端、第二下摆臂的下端部固连,第二下摆臂的上端部与第二上摆臂的上端部之间铰接有连杆,机架的外侧面安装有位于上摆杆后端部正上方的油压缓冲器,油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端向下顶住上摆杆的顶面。相较于传统的树脂缓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油压缓冲器缓冲效果更好,避免摆杆震动,有效地减少了摆杆震动造成的零件不稳定性;采用连杆硬连接,相较于以前的同步带连接,减少了反应时间。

A New Type of Tension Swing Rod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ension pendulum rod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ack. The rack is transversely penetrated with an upper rotation shaft and a lower rotation shaft. The outer end of the upper rotation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swing rod, the inner end of the upper rotation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upper swing arm,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upper swing arm, the outer end of the lower rotation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lower swing rod,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lower rotation shaft is respectively.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lower swing arm is fix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swing arm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lower swing arm. A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between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lower swing arm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upper swing ar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sin buffer, the oil pressure buffer used in the utility model has better buffer effect, avoids the vibration of the swing ro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parts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swing rod, and adopts the hard conn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which reduces the reaction tim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ynchronous belt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
本技术属于尿裤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纸尿裤结构一般为四层结构,主要是面层、导流层、吸收芯体层和底层,面层可以用无纺布,导流层可以用专用无纺布,吸收芯体层可以用卫生纸+绒毛浆+SAP,底层可以用PE膜或PE膜+无纺布。每层原材料在开卷时,尿裤机需要采用张力摆杆装置进行张力均匀控制,传统上的张力摆杆装置是采用树脂缓冲,缓冲效果不佳,会造成摆杆振动,进而导致其它零件不稳定,且摆杆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反应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缓冲效果良好且摆杆反应时间短的新型张力摆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横向穿设有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上转轴的外端部与上摆杆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摆杆的外侧安装有一排多个上自由辊,所述上转轴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上摆臂的上端部、第二上摆臂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转轴的外端部与下摆杆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摆杆的内侧安装有一排多个与上自由辊相对应的下自由辊,所述下转轴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下摆臂的上端、第二下摆臂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机架的内侧面安装有与第一下摆臂的下端部铰接的气缸,所述第二下摆臂的上端部与第二上摆臂的上端部之间铰接有连杆,所述机架的内侧面安装有与第一上摆臂的下端部铰接的电位器,所述机架的外侧面安装有位于上摆杆后端部正上方的油压缓冲器,所述油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端向下顶住上摆杆的顶面。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外侧面安装有位于下摆杆上方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外端部套设有弹性套筒,所述弹性套筒与下摆杆的后端部相对应。优选的,所述限位轴的内端固定穿设在第一可调节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可调节固定座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的外侧面上。优选的,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分别通过一对轴承转动穿设在各自的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固定穿设在机架上,所述轴承座上的凸缘通过螺栓锁紧机架的外侧面上。优选的,所述气缸的壳体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横向支撑轴,所述第一横向支撑轴的外端部固定穿设在第二可调节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可调节固定座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的内侧面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一下摆臂的下端部相铰接。优选的,所述电位器的壳体端固定安装在托板的前端部,所述托板的后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横向支撑轴,所述第二横向支撑轴的外端部固定穿设在第三可调节固定座上,所述第三可调节固定座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的内侧面上,所述电位器的拉杆端与第一上摆臂的下端部相铰接。优选的,所述油压缓冲器的壳体固定竖设于第四可调节固定座上,所述第四可调节固定座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的外侧面上。优选的,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的外端部均安装有法兰,所述法兰通过螺栓锁紧在对应摆杆的内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相较于传统的树脂缓冲,本技术采用的油压缓冲器缓冲效果更好,避免上、下摆杆震动,有效地减少了上、下摆杆震动造成的零件不稳定性;2、本技术采用连杆硬连接,相较于以前的同步带连接,减少了上摆杆反应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省略机架后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上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下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下部结构的使用示意图。图中标记:1、机架;2、上转轴;3、下转轴;4、上摆杆;5、上自由辊;6、第一上摆臂;7、第二上摆臂;8、下摆杆;9、下自由辊;10、第一下摆臂;11、第二下摆臂;12、气缸;13、连杆;14、电位器;15、油压缓冲器;16、限位轴;17、弹性套筒;18、第一可调节固定座;19、轴承;20、轴承座;21、第一横向支撑轴;22、第二可调节固定座;23、托板;24、第二横向支撑轴;25、第三可调节固定座;26、第四可调节固定座;27、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横向穿设有上转轴2和下转轴3,所述上转轴2的外端部与上摆杆4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摆杆4的外侧安装有一排多个上自由辊5,所述上转轴2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上摆臂6的上端部、第二上摆臂7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转轴3的外端部与下摆杆8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摆杆8的内侧安装有一排多个与上自由辊5相对应的下自由辊9,所述下转轴3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下摆臂10的上端、第二下摆臂11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的内侧面安装有与第一下摆臂10的下端部铰接的气缸12,所述第二下摆臂11的上端部与第二上摆臂7的上端部之间铰接有连杆13,所述机架1的内侧面安装有与第一上摆臂6的下端部铰接的电位器14,所述机架1的外侧面安装有位于上摆杆4后端部正上方的油压缓冲器15,所述油压缓冲器15的活塞杆端向下顶住上摆杆4的顶面。其中,所述上转轴2的长度比下转轴3的长度短,所述第一上摆臂6和第二上摆臂7可以制作成一体,所述第一下摆臂10和第二下摆臂11也可以制作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下摆杆8向上摆动的最大位置,所述机架1的外侧面安装有位于下摆杆8上方的限位轴16,所述限位轴16的外端部套设有弹性套筒17,所述弹性套筒17与下摆杆8的后端部相对应。其中,所述限位轴16的内端固定穿设在第一可调节固定座18上,所述第一可调节固定座18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1的外侧面上。其中,所述弹性套筒17可以橡胶套、硅胶套或泡沫套等,以避免损坏下摆杆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转轴2和下转轴3分别通过一对轴承19转动穿设在各自的轴承座20内,所述轴承座20固定穿设在机架1上,所述轴承座20上的凸缘通过螺栓锁紧机架1的外侧面上。其中,每对轴承19的两个轴承19分别设置于对应轴承座20的两端,以减少两根转轴2、3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12的壳体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横向支撑轴21,所述第一横向支撑轴21的外端部固定(如焊接固定或通过紧定螺丝锁紧固定)穿设在第二可调节固定座22上,所述第二可调节固定座22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1的内侧面上,所述气缸12的活塞杆端与第一下摆臂10的下端部相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位器14的壳体端固定安装在托板23的前端部,所述托板23的后端部转动安装有第二横向支撑轴24,所述第二横向支撑轴24的外端部固定(如焊接固定或通过紧定螺丝锁紧固定)穿设在第三可调节固定座25上,所述第三可调节固定座25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1的内侧面上,所述电位器14的拉杆端与第一上摆臂6的下端部相铰接。其中,所述电位器14也就是拉杆式直线位移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压缓冲器15的壳体固定(如通过一对螺母对锁固定)竖设于第四可调节固定座26上,所述第四可调节固定座26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1的外侧面上。上述所有的可调节固定座18、22、25、26上均开设有长圆孔,螺栓穿过长圆孔将对应可调节固定座18、22、25、26固定在机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转轴2和下转轴3的外端部均安装有法兰27,所述法兰27通过螺栓锁紧在对应摆杆4、8的内侧面。上述的气缸12的活塞杆端、电位器14的拉杆端、连杆13的两端均可以设置有关节轴承(也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横向穿设有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上转轴的外端部与上摆杆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摆杆的外侧安装有一排多个上自由辊,所述上转轴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上摆臂的上端部、第二上摆臂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转轴的外端部与下摆杆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摆杆的内侧安装有一排多个与上自由辊相对应的下自由辊,所述下转轴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下摆臂的上端、第二下摆臂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机架的内侧面安装有与第一下摆臂的下端部铰接的气缸,所述第二下摆臂的上端部与第二上摆臂的上端部之间铰接有连杆,所述机架的内侧面安装有与第一上摆臂的下端部铰接的电位器,所述机架的外侧面安装有位于上摆杆后端部正上方的油压缓冲器,所述油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端向下顶住上摆杆的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横向穿设有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上转轴的外端部与上摆杆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摆杆的外侧安装有一排多个上自由辊,所述上转轴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上摆臂的上端部、第二上摆臂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转轴的外端部与下摆杆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摆杆的内侧安装有一排多个与上自由辊相对应的下自由辊,所述下转轴的内端部分别与第一下摆臂的上端、第二下摆臂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机架的内侧面安装有与第一下摆臂的下端部铰接的气缸,所述第二下摆臂的上端部与第二上摆臂的上端部之间铰接有连杆,所述机架的内侧面安装有与第一上摆臂的下端部铰接的电位器,所述机架的外侧面安装有位于上摆杆后端部正上方的油压缓冲器,所述油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端向下顶住上摆杆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外侧面安装有位于下摆杆上方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外端部套设有弹性套筒,所述弹性套筒与下摆杆的后端部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张力摆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的内端固定穿设在第一可调节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可调节固定座通过螺栓锁紧在机架的外侧面上。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晶陈守坪蔡荣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