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仪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848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能够抑制就座于座席的乘员的膝部向前方的移动的车辆用仪表板。设置于车辆用仪表板(10)的杂物箱(16)位于就座于副驾驶席的乘员的膝部的高度。关于背板部(20),至少其一部分在杂物箱(16)的门部(16a)的上端部的前方相邻配置,阻止门部(16a)从杂物箱(16)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位置起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在背板部(20)的与门部(16a)接触的接触面(20a)形成用于提高刚性的加强筋(30)。由此,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而载荷从就座于副驾驶席的乘员的膝部(K)经由门部(16a)输入到背板部(20)时,背板部(20)难以变形。

Vehicle dashboar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dashboard capable of restraining the knee movement of the passenger seated in the seat to the front when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collides. The sundries box (16) arranged on the vehicle dashboard (10) is located at the knee height of the passenger sitting in the copilot seat. With respect to the back plate (20),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back plate (20) is adjacent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door (16a) of the grocery box (16) to prevent the door (16a) from further moving forward from the position where the grocery box (16) is in the closed state. A reinforcing rib (30) is formed on the contact surface (20a) of the back plate (20) and the door (16a) for improving the rigidity. Thus, when the front collision occurs and the load is input from the knee (K) of the passenger sitting in the copilot seat through the door (16a) to the back (20), the back (20) is difficult to de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仪表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仪表板,尤其涉及具有设置于座席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的杂物箱的车辆用仪表板。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的前列座席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以下简记作“前方”)设置有仪表板。仪表板是指处于车辆的前列座席的前方的内饰部件整体,其包含仪表类、电子设备(空调、音频设备等)的操作部、空调的吹出口及杂物箱等。杂物箱是能够开闭的收纳箱,设置于座席(通常副驾驶席)的前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设置于副驾驶席的前方的、不会撞击到乘员的膝部就能够大幅打开开口部的杂物箱。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04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杂物箱构成为包括具备把手(手柄)的门部。杂物箱通常能够通过将门部向跟前侧(车内空间侧,即后方)拉出而打开。在门部前方设置有背板部,以使得在杂物箱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门部不会再向前方移动。从关闭状态起被进一步向前方推入的门部与该背板部接触,从而阻止门部的前方移动。在车辆发生了前方碰撞的情况下,就座于座席的乘员向前方移动,该乘员的膝部与杂物箱的门部抵接,载荷经由门部向背板部输入。此时,如果背板部能够不变形地阻止门部的前方移动而对门部合适地传递反作用力,则该反作用力经由门部向乘员的膝部传递,由此,该乘员的膝部向前方的移动受到抑制。然而,以往,由于背板部的强度不足,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因背板部变形,门部的前方移动没有被完全阻止,门部有可能从关闭状态起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在该情况下,因为不产生用于抑制乘员的膝部的前方移动的反作用力,所以该乘员的膝部有可能向前方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能够抑制就座于座席的乘员的膝部向前方的移动的车辆用仪表板。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具备:杂物箱,设置于座席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能够开闭,且具有门部;和背板部,在关闭状态下的所述杂物箱的所述门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相邻配置,形成有加强筋。通过在背板部形成加强筋而背板部的刚性提高。由此,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而来自就座于座席的乘员的膝部的载荷经由门部输入到背板部时,背板部难以变形。如果背板部能够不变形地产生对门部的反作用力,则该反作用力经由门部向乘员的膝部传递,乘员的膝部向前方的移动受到抑制。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槽部,该槽部形成于所述背板部的所述门部侧的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侧壁,所述门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通过在所述杂物箱处于关闭状态时嵌合于所述槽部来抑制所述杂物箱相对于所述背板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若以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乘员的膝部笔直地向前方移动为前提,则通过抑制杂物箱向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来自乘员的膝部的载荷作为大体上仅向前方向的力而向背板部输入。另外,与此相应地,来自背板部的反作用力也作为大体上仅向后方向的力而向乘员的膝部输入。即,能够更高效地产生用于抑制乘员的膝部的前方移动的向后方向的反作用力。优选,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载荷传递部,该载荷传递部设置于在所述背板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设置的车辆框架与所述背板部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从所述背板部向所述车辆框架传递载荷。通过设置载荷传递部,成为车辆框架及载荷传递部从前方支撑背板部的构造。由此,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而来自乘员的膝部的载荷经由门部输入到背板部时,产生从背板部向乘员的膝部的反作用力,并且,来自乘员的膝部的载荷的一部分经由载荷传递部传递至车辆框架,来自车辆框架的反作用力也向乘员的膝部传递。因此,即使是从乘员的膝部输入了仅通过背板部无法阻止乘员的膝部的前方移动那么大的载荷的情况下,利用来自车辆框架的反作用力,乘员的膝部的前方移动也能够受到。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能够抑制就座于座席的乘员的膝部向前方的移动的车辆用仪表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仪表板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中的A-A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3是拆下杂物箱后的状态的图2中的B向视图。图4是加强筋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图2中的C-C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从图1中的A-A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或下意味着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或下,前或后意味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或后,左或右意味着朝向前方向时的左或右。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仪表板10的立体图。本说明书中的车辆用仪表板10意味着位于前窗的下侧且处于包括驾驶席及副驾驶席在内的前列座席的前方的内饰部件整体。车辆用仪表板10构成为包括作为上侧部分的上板12、作为下侧部分的下板14及安装于下板14的杂物箱16。此外,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将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设为X轴,将前后方向设为Y轴,将上下方向设为Z轴。杂物箱16是能够开闭的收纳箱。图1所示的车辆是右舵的车辆,杂物箱16设置于副驾驶席的前方。如上所述,杂物箱16安装于下板14,所以,杂物箱16位于就座于副驾驶席的乘员的膝部的高度的位置。图2是从图1的A-A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YZ剖视图)。杂物箱16构成为包括门部16a及各壁部。门部16a具有手柄,其后侧表面是露出到车内空间的部分。各壁部配置于比门部16a靠前方处,除了图2所示的前壁部16b之外,还由设置于杂物箱16的左右两端的侧壁部构成。由门部16a及各壁部形成杂物箱16的收纳空间16c。此外,门部16a与各壁部成为一体。杂物箱16的下端部安装于水平轴18。水平轴18是下板14的一部分,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杂物箱16以能够以水平轴18为中心而在YZ平面内转动的方式安装,通过该转动而开闭。具体地说,图2所示的状态,即收纳空间16c与车内空间通过门部16a而隔开的状态是关闭状态,通过杂物箱16从该状态起沿着图2的顺时针转动,成为乘员能够接触到收纳空间16c的打开状态。背板部20是下板14的一部分,例如由塑料等树脂形成。背板部20设置成,至少其一部分在门部16a的前方相邻配置。详细地说,背板部20设置成,至少其一部分在门部16a中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部)的前方相邻配置。背板部20阻止门部16a从杂物箱16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位置起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具体地说,在杂物箱16处于关闭状态时门部16a被向前方推入的情况下,通过门部16a的上端部与背板部20抵接,门部16a再向前方的移动,即,杂物箱16以水平轴18为中心的逆时针的旋转被阻止。将背板部20中的、与从关闭状态起被向前方推入的门部16a接触的面记作接触面20a。此外,如图2所示,在杂物箱16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背板部20构成收纳空间16c的上壁部。图3是从下板14拆下杂物箱16后的状态的图2中的B向视图。图3中示出了包括背板部20的下板14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在背板部20形成有加强筋30。尤其是,在背板部20中的接触面20a形成有多个加强筋30。图4中示出了在接触面20a设置的加强筋30的放大立体图。加强筋30由直线状的槽部(凹部)32和与该槽部32平行地延伸的直线状的突条部(凸部)34的组合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背板部20的后侧面中,通过多个槽部32平行地形成,从而背板部20的后侧表面中的、由各槽部32夹着的部分相对于槽部32相对地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具备:杂物箱,设置于座席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能够开闭,且具有门部;和背板部,在关闭状态下的所述杂物箱的所述门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相邻配置,形成有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6 JP 2017-1850991.一种车辆用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具备:杂物箱,设置于座席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能够开闭,且具有门部;和背板部,在关闭状态下的所述杂物箱的所述门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相邻配置,形成有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槽部,该槽部形成于所述背板部的所述门部侧的表面,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泰伸中村麻菜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