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勤娟专利>正文

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758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包括稳定座和第三固定件,所述稳定座的下端表面粘接有限位片,且稳定座的内部开设有预留腔,并且预留腔的内部上下两端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缓震片和第二缓震片,所述稳定座的上端右侧前方表面焊接有第一固定件,且第一固定件的后端焊接有第二固定件,并且第一固定件的内部开设有电动升降柱,所述电动升降柱的上端表面焊接有电机壳,且电机壳的左侧固定有抛光轮,所述第三固定件焊接固定在稳定座的上端左侧,且第三固定件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活动件,并且活动件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该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在增加了抛光处理效率的同时,避免加工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A Stainless Steel Strip Surface Process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ainless steel strip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tabilizer seat and a third fixing piece.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tabilizer seat is bonded with a finite position piece, and a reserved cavit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tabilizer seat,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reserved cavity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a first shock absorber and a second shock absorber. The upper right front surface of the stabilizer seat is welded with a first fixing piece.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first fixture is welded with a second fixtur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rst fixture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lifting colum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electric lifting column is welded with an electric motor shell,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electric motor shell is fixed with a polishing wheel. The third fixture is weld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stable seat, and the inner left side of the third fixture is fixed with movable parts, and the inner left side of the movable parts is fixed. The Department has a movable chamber. The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of the stainless steel strip increases the polishing efficiency while avoiding the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the operator in the process of pol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加工
,具体为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不锈钢带简单的说就是超薄不锈钢板的延伸物,主要是满足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不锈钢管道生产过程中,如果带钢边部有毛刺、硬物、不平度差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如气泡、夹杂物、小孔等,产品就成为不合格品。现有的部分不锈钢带表面处理步骤,需要将不锈钢带浸泡在抛光液中,再将钢带取出,进行人工抛光处理,但是采用人工处理方式,生产效率低,且产品一致性差,并且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杂质和灰尘,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钢带进行固定。针对上述的问题,在原有的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设备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部分不锈钢带表面处理需要采用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且产品一致性差,并且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杂质和灰尘,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钢带进行固定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包括稳定座和第三固定件,所述稳定座的下端表面粘接有限位片,且稳定座的内部开设有预留腔,并且预留腔的内部上下两端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缓震片和第二缓震片,所述稳定座的上端右侧前方表面焊接有第一固定件,且第一固定件的后端焊接有第二固定件,并且第一固定件的内部开设有电动升降柱,所述电动升降柱的上端表面焊接有电机壳,且电机壳的左侧固定有抛光轮,所述第三固定件焊接固定在稳定座的上端左侧,且第三固定件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活动件,并且活动件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部一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抵压件,且活动腔内部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末端固定有第二抵压件,所述第三固定件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吸尘件,且吸尘件下端固定有输尘管,并且输尘管固定在第三固定件的内部后侧,所述输尘管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且吸尘风机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并且连接管横向贯穿放置腔的内部一侧,所述放置腔开设在第二固定件的后侧表面,且放置腔的内部放置有集尘盒,所述吸尘件的内侧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吸尘孔,所述第三固定件的中心位置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坡板。优选的,所述活动件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活动腔。优选的,所述活动件通过活动腔与连接杆组成伸缩结构,且连接杆的末端固定有第二抵压件,并且连接杆的纵截面呈“L”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抵压件与第二抵压件为卡槽连接,且第一抵压件的内部表面与第二抵压件的外部表面相互吻合连接,并且第一抵压件和第二抵压件均具有磁性。优选的,所述第一抵压件和第二抵压件的相邻表面互为异名磁极。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纵向贯穿第三固定件的上端表面。优选的,所述吸尘件的纵截面呈“L”形结构,且吸尘件的横截面宽度数值大于活动件的横截面宽度数值。(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通过第一抵压件和第二抵压件的相邻表面设置为异名磁极,利用了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对连接杆的内侧宽度进行收紧和限位,从而达到对不锈钢带的紧箍,能够对放置在装置内部上端的不锈钢带进行稳定固定,避免在装置对钢带进行抛光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移位情况。(2)、该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通过吸尘风机通过吸尘件和输尘管可对加工过程中空气出现的扬尘和杂质进行吸附收集,方便使用者对集尘盒取出清洗,放置腔的内部横截面宽度设置,便于集尘盒与连接管进行安装放置和卡套连接固定,防止漏尘情况出现,增加了抛光处理效率的同时,避免加工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固定件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固定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吸尘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活动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稳定座;2、限位片;3、预留腔;4、第一缓震片;5、第二缓震片;6、第一固定件;7、第二固定件;8、电动升降柱;9、电机壳;10、抛光轮;11、第三固定件;12、活动件;13、活动腔;14、第一抵压件;15、连接杆;16、第二抵压件;17、吸尘件;18、输尘管;19、吸尘风机;20、连接管;21、放置腔;22、集尘盒;23、吸尘孔;24、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包括稳定座1、限位片2、预留腔3、第一缓震片4、第二缓震片5、第一固定件6、第二固定件7、电动升降柱8、电机壳9、抛光轮10、第三固定件11、活动件12、活动腔13、第一抵压件14、连接杆15、第二抵压件16、吸尘件17、输尘管18、吸尘风机19、连接管20、放置腔21、集尘盒22、吸尘孔23和坡板24,稳定座1的下端表面粘接有限位片2,且稳定座1的内部开设有预留腔3,并且预留腔3的内部上下两端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缓震片4和第二缓震片5,稳定座1的上端右侧前方表面焊接有第一固定件6,且第一固定件6的后端焊接有第二固定件7,并且第一固定件6的内部开设有电动升降柱8,电动升降柱8的上端表面焊接有电机壳9,且电机壳9的左侧固定有抛光轮10,第三固定件11焊接固定在稳定座1的上端左侧,且第三固定件11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活动件12,并且活动件1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3,活动腔13的内部一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抵压件14,且活动腔13内部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5,并且连接杆15的末端固定有第二抵压件16,第三固定件11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吸尘件17,且吸尘件17下端固定有输尘管18,并且输尘管18固定在第三固定件11的内部后侧,输尘管18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19,且吸尘风机19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20,并且连接管20横向贯穿放置腔21的内部一侧,放置腔21开设在第二固定件7的后侧表面,且放置腔21的内部放置有集尘盒22,吸尘件17的内侧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吸尘孔23,第三固定件11的中心位置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坡板24;活动件12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活动腔13,该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对连接杆15的位置进行灵活调节;活动件12通过活动腔13与连接杆15组成伸缩结构,且连接杆15的末端固定有第二抵压件16,并且连接杆15的纵截面呈“L”形结构,该结构赋予了装置内部的灵活性,“L”形结构的连接杆15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第一抵压件14与第二抵压件16为卡槽连接,且第一抵压件14的内部表面与第二抵压件16的外部表面相互吻合连接,并且第一抵压件14和第二抵压件16均具有磁性,增加了装置内部连接的紧密性;第一抵压件14和第二抵压件16的相邻表面互为异名磁极,利用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对放置在装置上端的不锈钢带进行稳定固定;连接杆15的上端纵向贯穿第三固定件11的上端表面,该结构方便对不锈钢带进行固定;吸尘件17的纵截面呈“L”形结构,且吸尘件17的横截面宽度数值大于活动件12的横截面宽度数值,该操作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包括稳定座(1)和第三固定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座(1)的下端表面粘接有限位片(2),且稳定座(1)的内部开设有预留腔(3),并且预留腔(3)的内部上下两端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缓震片(4)和第二缓震片(5),所述稳定座(1)的上端右侧前方表面焊接有第一固定件(6),且第一固定件(6)的后端焊接有第二固定件(7),并且第一固定件(6)的内部开设有电动升降柱(8),所述电动升降柱(8)的上端表面焊接有电机壳(9),且电机壳(9)的左侧固定有抛光轮(10),所述第三固定件(11)焊接固定在稳定座(1)的上端左侧,且第三固定件(11)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活动件(12),并且活动件(1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3),所述活动腔(13)的内部一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抵压件(14),且活动腔(13)内部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5),并且连接杆(15)的末端固定有第二抵压件(16),所述第三固定件(11)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吸尘件(17),且吸尘件(17)下端固定有输尘管(18),并且输尘管(18)固定在第三固定件(11)的内部后侧,所述输尘管(18)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19),且吸尘风机(19)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20),并且连接管(20)横向贯穿放置腔(21)的内部一侧,所述放置腔(21)开设在第二固定件(7)的后侧表面,且放置腔(21)的内部放置有集尘盒(22),所述吸尘件(17)的内侧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吸尘孔(23),所述第三固定件(11)的中心位置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坡板(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带表面处理装置,包括稳定座(1)和第三固定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座(1)的下端表面粘接有限位片(2),且稳定座(1)的内部开设有预留腔(3),并且预留腔(3)的内部上下两端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缓震片(4)和第二缓震片(5),所述稳定座(1)的上端右侧前方表面焊接有第一固定件(6),且第一固定件(6)的后端焊接有第二固定件(7),并且第一固定件(6)的内部开设有电动升降柱(8),所述电动升降柱(8)的上端表面焊接有电机壳(9),且电机壳(9)的左侧固定有抛光轮(10),所述第三固定件(11)焊接固定在稳定座(1)的上端左侧,且第三固定件(11)的内部左侧固定有活动件(12),并且活动件(1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3),所述活动腔(13)的内部一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抵压件(14),且活动腔(13)内部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5),并且连接杆(15)的末端固定有第二抵压件(16),所述第三固定件(11)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吸尘件(17),且吸尘件(17)下端固定有输尘管(18),并且输尘管(18)固定在第三固定件(11)的内部后侧,所述输尘管(18)的末端固定有吸尘风机(19),且吸尘风机(19)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管(20),并且连接管(20)横向贯穿放置腔(21)的内部一侧,所述放置腔(21)开设在第二固定件(7)的后侧表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勤娟
申请(专利权)人:沈勤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