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连连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85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固定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有底端固定块,底端固定块上端外壁滑动有荆齿条,荆齿条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荆块,第一支撑架侧壁安装有第一轴杆,荆齿条内腔套设有介入治疗管道,底端固定块侧壁安装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侧壁活动设置有活动支架,活动支架支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荆块,活动支架侧壁安装有第二轴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而且医务人员借助该装置将介入治疗管道准确置入正确位置,并且适用于经验缺乏的医务人员操作,就可准确将介入治疗管道置入正确位置,降低的工作难度和医务人员的疲劳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An assistant device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cardiolog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ssistant device for cardia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a mobile device and a fixing device. The mobile device includes a bottom fixing block, a thorn rack sliding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fixing block, a first support rack mounted on the upper end, a first thorn rotating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support rack, a first shaft rod mount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support rack, and a thorn tooth mount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support rack. The inner cavity sleeve is equipped with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pipeline, the side wall of the bottom fixing block is equipped with a second support frame,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is movably equipped with a movable support frame, the end of the movable support frame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wattle block,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movable support is equipped with a second shaft rod. The invention not only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easy to operate, but also can be used by medical staff to accurately place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pipeline in the correct position by means of the devic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who lack experience, so as to accurately place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pipeline in the correct position, reduce the work difficulty and the fatigue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thereb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目前,在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时,需要准确置入介入治疗管道,用穿刺针直接刺入血管或者用普通的注射器刺入血管,然后再除去针管保留针头,观察血液颜色进行判断,再自针头内插入介入治疗管道,不仅在进行的过程中介入治疗管道不容易置入,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置入介入治疗管道通常都是手动介入,需要相当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且全程全神贯注才能将介入治疗管道准确的置入正确的位置,如果医务人员在置入介入治疗管道过程中,手不经意的抖动,可能会造成置入错误,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疲劳度。。目前,申请号为CN201320153223.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用穿刺针,包括针头、针柄和设置在针柄尾端的套管,针柄的后端设置有与针头内管相连通的引流管,针柄的后端、套管之前还设置有弹性膜。该技术虽然有效解决进行介入治疗时容易观察血液颜色且方便快捷的置入导丝的问题。但是该技术医务人员不借助辅助装置,手动将介入治疗管道准确置入正确位置,不仅需要有相当经验的医务人员操作,增加的工作难度和医务人员的疲劳度,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医务人员不借助辅助装置,手动将介入治疗管道准确置入正确位置,不仅需要有相当经验的医务人员操作,增加的工作难度和医务人员的疲劳度,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有底端固定块,所述底端固定块上端外壁滑动有荆齿条,所述荆齿条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荆块,所述第一支撑架侧壁安装有第一轴杆,所述荆齿条内腔套设有介入治疗管道,所述底端固定块侧壁安装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侧壁活动设置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支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荆块,所述活动支架侧壁安装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外壁固定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外壁开设有齿口,所述固定套管内壁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外壁对称开设有两组弧形槽,两组所述弧形槽槽内均活动设置有第三轴杆,所述第三轴杆杆端固定设置有第四轴杆,所述第四轴杆一端外壁套设有限定齿轮,所述第四轴杆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块。优选的,所述底端固定块上端外壁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荆齿条与底端固定块接触面固定设置有滑块。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活动支架交汇处设置有扭力弹簧。优选的,所述活动支架顶端设置有挡块。优选的,所述底端固定块、第一支撑架、第一轴杆、第二支撑架和第二轴杆外壁均设置有外部支撑架。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管外壁固定设置有螺纹,所述固定套管螺纹连接于荆齿条。优选的,两组所述弧形槽槽壁均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轴杆。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管内壁固定设置有两组固定连接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荆块、第二荆块与荆齿条的相互配合,实现每转动第二轴杆一圈,荆齿条向前移动一毫米,医务人员借助该装置将介入治疗管道准确置入正确位置,并且适用于经验缺乏的医务人员操作,就可准确将介入治疗管道置入正确位置,降低的工作难度和医务人员的疲劳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通过第三轴杆滑动于弧形槽,并且通过限定齿轮与齿口的相会配合,便于操作和固定介入治疗管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准确将介入治疗管道置入患者体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纵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端固定块,2-荆齿条,3-第一支撑架,4-第一荆块,5-第一轴杆,6-介入治疗管道,7-第二支撑架,8-活动支架,9-第二荆块,10-第二轴杆,11-偏心轮,12-固定套管,13-齿口,14-挡板,15-弧形槽,16-第三轴杆,17-第四轴杆,18-限定齿轮,19-弧形块,20-弧形滑槽,21-滑块,22-挡块,23-螺纹,24-固定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固定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有底端固定块1,底端固定块1上端外壁滑动有荆齿条2,荆齿条2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架3,第一支撑架3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荆块4,第一支撑架3侧壁安装有第一轴杆5,荆齿条2内腔套设有介入治疗管道6,底端固定块1侧壁安装有第二支撑架7,第二支撑架7侧壁活动设置有活动支架8,活动支架8支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荆块9,活动支架8侧壁安装有第二轴杆10,第二轴杆10外壁固定设置有偏心轮11,固定装置包括有固定套管12,固定套管12外壁开设有齿口13,固定套管12内壁固定设置有挡板14,挡板14外壁对称开设有两组弧形槽15,两组弧形槽15槽内均活动设置有第三轴杆16,第三轴杆16杆端固定设置有第四轴杆17,第四轴杆17一端外壁套设有限定齿轮18,第四轴杆17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块19。其中,底端固定块1上端外壁开设有弧形滑槽20,荆齿条2与底端固定块1接触面固定设置有滑块21,实现荆齿条2滑动于底端固定块1;第二支撑架3与活动支架8交汇处设置有扭力弹簧,当偏心轮11不作用于活动支架8,实现活动支架8自动复位;活动支架8顶端设置有挡块22,通过挡块22与第二荆块9的相会配合,实现荆齿条2的移动;底端固定块1、第一支撑架3、第一轴杆5、第二支撑架7和第二轴杆10外壁均设置有外部支撑架,不仅实现整个装置的正常使用,而且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固定套管12外壁固定设置有螺纹23,固定套管12螺纹连接于荆齿条2,便于将固定套管12固定于荆齿条2;两组弧形槽15槽壁均固定设置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轴杆16,当需要将固定套管12松开介入治疗管道6,只需拔出限定齿轮18,在弹簧的回复作用下,第三轴杆16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有底端固定块(1),所述底端固定块(1)上端外壁滑动有荆齿条(2),所述荆齿条(2)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3)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荆块(4),所述第一支撑架(3)侧壁安装有第一轴杆(5),所述荆齿条(2)内腔套设有介入治疗管道(6),所述底端固定块(1)侧壁安装有第二支撑架(7),所述第二支撑架(7)侧壁活动设置有活动支架(8),所述活动支架(8)支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荆块(9),所述活动支架(8)侧壁安装有第二轴杆(10),所述第二轴杆(10)外壁固定设置有偏心轮(11),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固定套管(12),所述固定套管(12)外壁开设有齿口(13),所述固定套管(12)内壁固定设置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外壁对称开设有两组弧形槽(15),两组所述弧形槽(15)槽内均活动设置有第三轴杆(16),所述第三轴杆(16)杆端固定设置有第四轴杆(17),所述第四轴杆(17)一端外壁套设有限定齿轮(18),所述第四轴杆(17)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块(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辅助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有底端固定块(1),所述底端固定块(1)上端外壁滑动有荆齿条(2),所述荆齿条(2)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3)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荆块(4),所述第一支撑架(3)侧壁安装有第一轴杆(5),所述荆齿条(2)内腔套设有介入治疗管道(6),所述底端固定块(1)侧壁安装有第二支撑架(7),所述第二支撑架(7)侧壁活动设置有活动支架(8),所述活动支架(8)支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荆块(9),所述活动支架(8)侧壁安装有第二轴杆(10),所述第二轴杆(10)外壁固定设置有偏心轮(11),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固定套管(12),所述固定套管(12)外壁开设有齿口(13),所述固定套管(12)内壁固定设置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外壁对称开设有两组弧形槽(15),两组所述弧形槽(15)槽内均活动设置有第三轴杆(16),所述第三轴杆(16)杆端固定设置有第四轴杆(17),所述第四轴杆(17)一端外壁套设有限定齿轮(18),所述第四轴杆(17)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块(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连孙晓花郭淑丽
申请(专利权)人:张连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